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清凉的夏装逐一登场,不少人要正式开启“减肥之旅”了。节食或运动减肥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能做到“管住嘴”的人却寥寥无几,接下来就只能“迈开腿”了。如今很多年轻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闲暇时间去运动,所以只能等到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狂练”。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些特殊人群应当心!
案例:女子练瑜伽险丧命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瑜伽动作舒缓且优雅,似乎很难和猝死联系在一起,但是生活总是充满意外,有位女子就如在悬崖上跳舞。近日,浙江省中医院急诊中心ICU病房里躺着一位35岁的女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心包积液,猜测与病发前的过度做瑜伽有关。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媒体报道,家住杭州的李女士为了改善体质,报了个瑜伽班。每周除了双休日,她都会上瑜伽馆跟着老师练上个1小时。1个月前,李女士练习了瑜伽中的压背动作,这对于她有点难度,会感到后背疼痛。本以为是普通的肌肉拉伤,她还去了按摩馆按摩,可是没想到,这之后的身体变化让她大吃一惊。李女士突然感到胸闷胸痛,去医院就诊,竟然查出了心包积液。
后来,李女士还陆续出现了发热,咳嗽,阵发性房颤,全身性水肿,胸腹腔积液,少尿等症状。医师详细询问其病史,查看相关檢查后,分析其病情,考虑李女士为剧烈运动后主动脉夹层后导致心包填塞可能。经过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被确诊。现在李女士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但病情暂时稳定。
无独有偶,前不久,杭州一名27岁小伙晨跑猝死,接着在一家健身房再次发生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刚上跑步机,仅仅两分钟便倒地猝死,生命永远停在了32岁……为什么“热爱运动、体能充沛”的年轻人会命丧运动?
据悉,运动性猝死是一种运动性病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症状,并发生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对呼吸、心跳和神志三项生命体征的损害。
>>>>
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
绝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年龄35~40岁的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其他依次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
一般的健身者,平时从事的健身运动对抗性不强,危险性也小,但不能说普通健身运动就绝对安全无忧了,还是应该注意避免一些可导致心脏意外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烧或者饭后立即运动等。
>>>>
运动猝死可预防
运动猝死并非不可预防,首先是全面的体质检查。许多人虽然看上去很健康,没有任何患病的征兆,但这只是表象而已,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尤其是在参加竞技运动以前,必须要对自身的体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看是否适合参加这种运动。如果平时缺乏锻炼,突然间剧烈运动甚至是超负荷运动,非但不能起到任何健身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体质的提高也不能急功近利。
提醒:这些人群参加体育锻炼要注意
为什么上文提到的李女士,其主动脉如此“脆弱”?医生分析,这可能与其主动脉的先天性因素有关,属于罕见个例。但是一般运动猝死原因,大多因为剧烈运动后心脏瓣膜出现梗阻,和李女士的情况还是有区别。
医生坦言,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运动过度,这三个词在医学上是很难被联系起来。通常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是结核、病毒、细菌等相关感染,或者肿瘤、免疫等疾病;具有”不定时炸弹“之称的主动脉夹层更常见于45岁到70岁之间,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中,而运动过度后,常见的损伤是肌肉拉伤,很少会在主动脉内膜上拉口子。
所以在运动时,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个考量,比如剧烈运动后缺氧,出汗使电解质紊乱,心速过快等等都会对人体有影响。
以下这些人在运动时尤为注意:
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②感冒的人。感冒病毒会引起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而猝死。感冒后1~3周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及时就诊,感冒未愈不宜运动。
③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人。超负荷运动容易导致血压急升和心律失常。
④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警惕大负荷运动诱发低血糖,糖尿病人也常合并心脏病。
⑤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谢障碍的人。
⑥未经系统训练和平时体质较差的人群,过大运动量会加重心脏负担。
⑦儿童和年纪过大的老人。
哪些信号提醒你该停下来?
运动猝死者是否存在某些先期隐匿的症状呢?专家表示,长期疲劳、头晕、胸痛、气短、心悸,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脏性疾病的早期信号,而不能仅仅认为是亚健康状态。另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运动中猝死的原因之一。
医生提醒,在短暂的强烈活动后会出现胸闷气急,虽然过一会儿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有明显的心绞痛反应,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日常训练不足的人,要注意过度运动和健身的区别,身体可是有耐受力的,人在过度运动时,心跳频率会在每分钟140以上,一旦运动负荷过大,极易引起猝死。
案例:女子练瑜伽险丧命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瑜伽动作舒缓且优雅,似乎很难和猝死联系在一起,但是生活总是充满意外,有位女子就如在悬崖上跳舞。近日,浙江省中医院急诊中心ICU病房里躺着一位35岁的女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心包积液,猜测与病发前的过度做瑜伽有关。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媒体报道,家住杭州的李女士为了改善体质,报了个瑜伽班。每周除了双休日,她都会上瑜伽馆跟着老师练上个1小时。1个月前,李女士练习了瑜伽中的压背动作,这对于她有点难度,会感到后背疼痛。本以为是普通的肌肉拉伤,她还去了按摩馆按摩,可是没想到,这之后的身体变化让她大吃一惊。李女士突然感到胸闷胸痛,去医院就诊,竟然查出了心包积液。
后来,李女士还陆续出现了发热,咳嗽,阵发性房颤,全身性水肿,胸腹腔积液,少尿等症状。医师详细询问其病史,查看相关檢查后,分析其病情,考虑李女士为剧烈运动后主动脉夹层后导致心包填塞可能。经过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被确诊。现在李女士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但病情暂时稳定。
无独有偶,前不久,杭州一名27岁小伙晨跑猝死,接着在一家健身房再次发生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刚上跑步机,仅仅两分钟便倒地猝死,生命永远停在了32岁……为什么“热爱运动、体能充沛”的年轻人会命丧运动?
据悉,运动性猝死是一种运动性病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症状,并发生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对呼吸、心跳和神志三项生命体征的损害。
>>>>
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
绝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年龄35~40岁的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其他依次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
一般的健身者,平时从事的健身运动对抗性不强,危险性也小,但不能说普通健身运动就绝对安全无忧了,还是应该注意避免一些可导致心脏意外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烧或者饭后立即运动等。
>>>>
运动猝死可预防
运动猝死并非不可预防,首先是全面的体质检查。许多人虽然看上去很健康,没有任何患病的征兆,但这只是表象而已,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尤其是在参加竞技运动以前,必须要对自身的体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看是否适合参加这种运动。如果平时缺乏锻炼,突然间剧烈运动甚至是超负荷运动,非但不能起到任何健身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体质的提高也不能急功近利。
提醒:这些人群参加体育锻炼要注意
为什么上文提到的李女士,其主动脉如此“脆弱”?医生分析,这可能与其主动脉的先天性因素有关,属于罕见个例。但是一般运动猝死原因,大多因为剧烈运动后心脏瓣膜出现梗阻,和李女士的情况还是有区别。
医生坦言,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运动过度,这三个词在医学上是很难被联系起来。通常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是结核、病毒、细菌等相关感染,或者肿瘤、免疫等疾病;具有”不定时炸弹“之称的主动脉夹层更常见于45岁到70岁之间,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中,而运动过度后,常见的损伤是肌肉拉伤,很少会在主动脉内膜上拉口子。
所以在运动时,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个考量,比如剧烈运动后缺氧,出汗使电解质紊乱,心速过快等等都会对人体有影响。
以下这些人在运动时尤为注意:
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②感冒的人。感冒病毒会引起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而猝死。感冒后1~3周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及时就诊,感冒未愈不宜运动。
③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人。超负荷运动容易导致血压急升和心律失常。
④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警惕大负荷运动诱发低血糖,糖尿病人也常合并心脏病。
⑤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谢障碍的人。
⑥未经系统训练和平时体质较差的人群,过大运动量会加重心脏负担。
⑦儿童和年纪过大的老人。
哪些信号提醒你该停下来?
运动猝死者是否存在某些先期隐匿的症状呢?专家表示,长期疲劳、头晕、胸痛、气短、心悸,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脏性疾病的早期信号,而不能仅仅认为是亚健康状态。另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运动中猝死的原因之一。
医生提醒,在短暂的强烈活动后会出现胸闷气急,虽然过一会儿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有明显的心绞痛反应,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日常训练不足的人,要注意过度运动和健身的区别,身体可是有耐受力的,人在过度运动时,心跳频率会在每分钟140以上,一旦运动负荷过大,极易引起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