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得来”的人生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对一篇讲统筹学的课文印象深刻,大意是当你想喝茶,但家里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你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喝上茶呢?
  文章因为是强调统筹学的概念,所以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烧上水(如果家中无其他人在,离人烧水还是很危险的呀),然后出去买茶叶,等回家的时候,水也烧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泡上茶。
  对于计划性特别弱,同时又总是很懊恼于时间不够用的人来说,学习统筹安排,最大效率地利用我们所能支配的时间精力,当然是极其重要的。事半功倍地完成既定的任务,真是很让人有成就感呢。不过,另外一些习惯于慢条斯理地做事,并且非常享受于生活的随意性与精致细节的人,也许并不认为凡事追求最大效率是宇宙真理。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当然有限,不仅有限,因为时间的不可逆,“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的谚语甚至毫不迟疑地表达了对时间的无比珍视。基于对任何浪费行为的鄙视,浪费如此宝贵的时间,简直就不可原谅了。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随处可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一切都荒废太久了,大家多么想把那些浪费的时间与生命尽量地夺取回来。一晃匆匆又是30年,正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适应了快节奏、高效率、一切都以清晰的目标为方向的奔跑,却又有很多人对这种如高速运转的机器一股的生活开始提出质疑。
  是的,追求效率不是生命唯一的指标,对于某些人来说,甚至不是主要的指标。这样的人生,在那些一切以效率为前提的人看来,当然是一种“划不来”的人生,但是,到底怎样才算是“划得来”,还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比如你热爱阅读,那么,看起来在有限的日寸间内读最多的书应该是最划得来的吧?可是,很多真正的好书,需要慢读、精读甚至反复重读和揣摩。换言之,无论是智识的获取还是乐趣的累积,都不一定与阅读的本数成正比。又比如你热爱旅游,那种上车睡觉停车拍照十天走遍欧洲数国的旅游方式,已经从最初的被许多人认为是“划得来”的行程,逐渐成为被人淘汰的方式。原因很简单,匆忙之下,完全来不及感受陌生地域的气息与细节,这样的旅游徒有虚名。
  现在,更是有很多人在追问“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以及不断地强调“慢生活”的概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与味道,很多时候并不全在效率之中。
  如果有人提前上小学,提前参加高考,提前进入社会,看起来是以一种“划得来”的方式进入了早投入早产出的良性轨道。但反观当年红极一时的众多少年大学生不仅大都“泯然众人矣”,甚至因为情商与社会阅历的单薄,反而在人生道路上更多了几分苦涩,即使跟同龄人相较,也谈不上任何出色了。
  对于每个人而言,生活自有其节奏,时时事事都用是否“划得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其他文献
一说起高三,每一个经历过这段时光的人,总是有很多感触。挥洒汗水追梦的快乐也好,透支体力拼搏的辛苦也罢,在真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完之后,都变成了独特的星星,点缀了记忆的天空。当然,对在高考中成功越过龙门的小鲤鱼们来说,这些星星是最耀眼的宝石。而对那些被龙门挡在外面的孩子来说,这些星星就只能是结痂的伤疤了。  也许说出来你不会相信,高三这一年,的的确确是要让人“脱层皮”。然而,我却还是坚信着,那也是一段能
期刊
耳边划过上课铃声,我猛地一抖,从一个关于过去的梦中醒来。距离高考过去快两年了,而高中的点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我一直不敢相信如今的我已是大二学生,甚至于还沉溺在高中那排得满满的课程表中,而大学课程的时间——十分清醒后才记起,今天早上没课。  当高二的我们搬到后面那栋远离操场远离篮球场的陈旧教学楼时,就标志着我们进入晚自习将延长半个小时才放学的高三。我没有意识到高三到底是怎样一个暗无天日,只是感觉天不
期刊
有些东西在特定的时间下让你感觉好像它是世界上于你最珍贵的东西,然而时间会告诉你,“最珍贵”并非固定。像是沙漠里的水,珍贵至极,滴水未进的旅人第一眼看见它时,心中大约是充盈了渴望,也许眼中就只有了它。然而数十年后,他心中装下了更大天地,他心中的最珍贵也许便不是那多年以前的一杯水了。  有些人事会离开,但同时有人事会填补上这圈子的空白。人生是一场巨大旅途,会遇到太多风景太多人,而它的另一面,便是由巨大
期刊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诗歌与现实总是若即若离,唯有未知的远方才能衬托诗歌的美丽,因为越远越模糊,越模糊越令人向往。我们拥有心灵的翅膀,所以才会更加期盼着远方,总想到远方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情、那里不同口音的人。在我们的心中,远方,就是心房跳动的动力,是一隅充满诗意的地方。心向远方,则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种奔向梦想的勇气。  可是,究竟要多远才叫远方?小时候,远方就是30里
期刊
从2000年推出第一张专辑,十几年来,这个喜欢耍酷、唱歌常常咬字不清的全方位创作歌手,引领着华语流行音乐的话题与潮流。他很独特,“我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歌手里,我要怎么不一样”。但他也有传统的一面,“要听妈妈的话,绝对不能叛逆”。4月22日,周杰伦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讲,畅谈自己的成长心情、出道历程……  能站在这个舞台开讲,真不简单,也算是成功了吧。  其实,我觉得自己非常平凡,没考上大学,只
期刊
高三的时候我们换了新教室,从一楼搬到四楼,来到了教学楼的最高层。  某个课间倚在栏杆上俯视楼底亘古不变的小花坛,同桌在旁边幽幽地来一句“高三加四楼,现在当真是高处不胜寒了”,其语气之哀怨让我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反驳,你不觉得这样一步步向上走,就离梦想更近了吗?同桌送我一个白眼,说是离“你的厕所”更近了吧?!我摸摸鼻子干笑,被说中了。其实我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癖好,只是因为钟情四楼的某一间厕所,然
期刊
郑子琳,在香港就读新闻专业的湖南女孩,传统中学教育和全新大学教育的碰撞中,追溯当年中学校园的故事,触摸成长的脉搏。因为昨天的那个“我”,才有了现在的这个“我”。  高三那年教我们地理课的老师姓刘,上世纪60年代生人,留着女士常有的齐肩直发,身材消瘦但目光清澈有神。在那个让人心生怠倦的暑期,高二的文艺幸福生活已经结束,等待着大家的是最后一年无休无止的考试和无法预见的未来。于是,我们与她相会了。  由
期刊
高一刚入学不久,我就常常听人说起“程若文”这个名字。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我经常在校园里见到程若文。远远看去,他是个长相帅气的男生,除了平日里神情孤傲一点,似乎和其他男生没什么不同。但程若文的同班同学却显然不那么认为,他们甚至为他编了个顺口溜:“高一(9)班三种人,男人女人程若文。”(9)班的同学一致同意两件事:第一,程若文是个学霸;第二,程若文是个奇葩。  高二分班后,我和程若文都进入了文
期刊
为修订教科书,广泛征求意见。有教师提出,“能不能把教参编得厚一些”,比如,“文本分析”更细一些,“参考资料”更丰富一些,可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建议”更全一些,教科书上专题的“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更具体一些,再如“作文提示”,是不是可以多提供一些“思路”、范例,等等。  对此,我感到费解,也无可奈何。听说教育发达的国家,中小学的教科书是不给教师配什么“教参”的,也没有什么“配套光盘”或“示范课录
期刊
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地铁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而又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我们搭乘着便利快捷、明亮雅致的地铁时,已经不再好奇地打量着各种指示牌与布置,也不再为它们感到惊讶。地铁这种现代产物的形象成为了它年龄之谜最好的掩护——诞生于1863年的地铁,比电话、自行车还年长呢。  在19世纪20年代时,伦敦正处于蓬勃的工业化发展中,工厂和贸易发展使交通变得十分拥挤。狭小的马路上人头攒动,如果不凑巧,遇到马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