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助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高校资助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尤其是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高校的资助教育工作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精准资助”已经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已经逐渐暴露出弊端和问题,甚至出现了模式化的瓶颈,作为高校资助育人的专项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探索一条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德智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机制仍在完善。
贫困生,也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包括烈士子女、孤儿、低保家庭子女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能负担或不能完全负担学生学业费用的学生。贫困生档案是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对象,以及评定各类清寒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因此,每年贫困学生的申请和认定成为了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步骤。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自主申请、出具乡、镇、街道盖章的相关贫困证明文件、班主任或辅导员初审、学院复审、适当公示,最终报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备案这样的流程。虽然认定的程序已经比较复杂,但认定标准仍然缺乏可量化因素。例如,对于低收入家庭子女这一困难情况,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去界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多少可视为贫困家庭。
2019年上半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文件,《通知》规定将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也就是学生无需再出具相关贫困证明材料,完全依靠本人诚信以及高校审核把关。出具证明的关节取消,一方面考虑到了部分困难学生想要保护隐私的想法,体现了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文关爱;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校资助工作者肩负了更重的责任,如何在认定审核过程中做到依据事实、公平公正,是今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首要关键和重点。
(二)资助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当前,高校的资助政策主要借由新生入学手册、学校网站、各学院辅导员给大学生介绍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条件与步骤、学校奖助体系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办理手续、勤工助学机会、学费减免及“绿色通道”政策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然而这些传统宣传渠道的普及率并不高,加之此类宣传条目纷繁复杂,学生很难分辨,有些甚至会因为申请步骤太过麻烦而望而却步。前期的资助政策传播不畅,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容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资助的效果就很难达预期。
(三)资助工作偏向行政化、育人工作缺失。
目前众多高校的资助工作开展存在固化的模式,往往是将分配的名额下发,然后由各学院各班级审核上报,由于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申请过程还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学生为了争取资助名额,谎报家庭经济情况,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学生没有得到帮助。
另外,资助与育人逐渐分离。许多学校只注重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工作,认为完成了奖助学金的下发就是完成了任务,极大地忽略了对受助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教育。育人工作也只停留在开展模式化的教育讲座、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等形式。并且,许多学校也没有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许多学生在拿到奖助学金后不懂得合理使用,甚至导致资助政策的最初目的变了味。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机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筍般涌现,如微信、QQ、BBS、网络直播等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快捷切互动性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与效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来优化工作路径,提升工作实效。
新媒体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媒体等,通过宽带局域网、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手机成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无论是与学习相关的校园资讯还是与兴趣相关的游戏新闻,都可以第一时间从手机上获得。新媒体本身的几大功能特征如信息服务碎片化、用户使用平民化、信息传播多元化等,都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优化机遇。
在众多新媒体中,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结构多样,它可以发挥学校形象宣传、通知信息发布、学生教育引领和思想教育宣传等几大功能,较适合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常用工具。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
(一)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传播有效性高,可以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并且其图文并茂的形式(包括短视频)更能全方位展现发布者的想法与意图。微信公众平台属于“一对多”的传播形式,信息到达率极高且便于分享。高校可创建资助育人专项微信公众号,扩大资助信息的宣传力度,将资助政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入剖析资助申请流程或注意事项,甚至还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手段逐步探索实现困难生认定的可量化途径。此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提供云数据计算,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大数据采集十分有帮助。
(二)利用新媒体手段融合资助与育人双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在资助工作前期发布政策宣传资讯,还可以在学生申请资助过程中开设线上报名、申请以及审核的流程,这一形式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传统的资助政策宣传手段覆盖面狭窄、形式单一晦涩等的弊端,并且还可以保护困难学生的重要信息和家庭隐私。更重要的是,平台中还可以构建例如“优秀典型引领”、“诚信感恩教育”、“心理疏导帮助”等的专栏内容,一改往日固化的宣讲或比赛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关怀和帮助。
(三)打造平台精英管理队伍,加强学生参与度。
平台的高效稳定运作离不开严格的监督管理,高校应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新媒体工作队伍,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教师管理队伍对资助申请过程严格把控,利用平台统计功能掌握和分析受助对象的实时生活状况,为后期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学生管理队伍可以由受助学生组成,这样既可以为它们提供勤工助学、回馈感恩的机会,更可以使其深入了解国家资助育人政策,成为高校资助宣传的坚实力量。
交互性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新媒体的交互性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模式,大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被充分调动。同样地,资助育人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如果对高校资助政策等方面有任何疑问,还可以通过后台留言等方式与管理队伍进行交流;同样也可以在高校开设的例如“优秀典型引领”、“诚信感恩教育”等育人板块积极投稿,极大提高学生在此项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受助学生还可以成立协助监管微信平台的组织队伍,对于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举,最大程度地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展望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首要原则是为困难生服务,并在资助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又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崭新的思路。尤其从育人效果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使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申报、公示公告、沟通交流过程中避免实名化,保护好个人隐私,避免受到心灵伤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合理利用好新媒体手段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正面作用,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挑战。
高校应该利用好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契机,以资助项目为支撑,丰富国家资助工作的宣传内容和形式,搭建新媒体平台,建立健全高校资助育人宣传工作体系;同时利用新媒体,创设国家资助工作的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展现、推广资助育人成效,从而实现学校放心、社会关心、学生喜欢、企业满意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做好育人成长、成才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机制仍在完善。
贫困生,也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包括烈士子女、孤儿、低保家庭子女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能负担或不能完全负担学生学业费用的学生。贫困生档案是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对象,以及评定各类清寒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因此,每年贫困学生的申请和认定成为了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步骤。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自主申请、出具乡、镇、街道盖章的相关贫困证明文件、班主任或辅导员初审、学院复审、适当公示,最终报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备案这样的流程。虽然认定的程序已经比较复杂,但认定标准仍然缺乏可量化因素。例如,对于低收入家庭子女这一困难情况,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去界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多少可视为贫困家庭。
2019年上半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文件,《通知》规定将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也就是学生无需再出具相关贫困证明材料,完全依靠本人诚信以及高校审核把关。出具证明的关节取消,一方面考虑到了部分困难学生想要保护隐私的想法,体现了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文关爱;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校资助工作者肩负了更重的责任,如何在认定审核过程中做到依据事实、公平公正,是今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首要关键和重点。
(二)资助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当前,高校的资助政策主要借由新生入学手册、学校网站、各学院辅导员给大学生介绍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条件与步骤、学校奖助体系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办理手续、勤工助学机会、学费减免及“绿色通道”政策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然而这些传统宣传渠道的普及率并不高,加之此类宣传条目纷繁复杂,学生很难分辨,有些甚至会因为申请步骤太过麻烦而望而却步。前期的资助政策传播不畅,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容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资助的效果就很难达预期。
(三)资助工作偏向行政化、育人工作缺失。
目前众多高校的资助工作开展存在固化的模式,往往是将分配的名额下发,然后由各学院各班级审核上报,由于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申请过程还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学生为了争取资助名额,谎报家庭经济情况,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学生没有得到帮助。
另外,资助与育人逐渐分离。许多学校只注重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工作,认为完成了奖助学金的下发就是完成了任务,极大地忽略了对受助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教育。育人工作也只停留在开展模式化的教育讲座、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等形式。并且,许多学校也没有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许多学生在拿到奖助学金后不懂得合理使用,甚至导致资助政策的最初目的变了味。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机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筍般涌现,如微信、QQ、BBS、网络直播等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快捷切互动性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与效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来优化工作路径,提升工作实效。
新媒体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媒体等,通过宽带局域网、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手机成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无论是与学习相关的校园资讯还是与兴趣相关的游戏新闻,都可以第一时间从手机上获得。新媒体本身的几大功能特征如信息服务碎片化、用户使用平民化、信息传播多元化等,都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优化机遇。
在众多新媒体中,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结构多样,它可以发挥学校形象宣传、通知信息发布、学生教育引领和思想教育宣传等几大功能,较适合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常用工具。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
(一)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传播有效性高,可以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并且其图文并茂的形式(包括短视频)更能全方位展现发布者的想法与意图。微信公众平台属于“一对多”的传播形式,信息到达率极高且便于分享。高校可创建资助育人专项微信公众号,扩大资助信息的宣传力度,将资助政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入剖析资助申请流程或注意事项,甚至还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手段逐步探索实现困难生认定的可量化途径。此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提供云数据计算,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大数据采集十分有帮助。
(二)利用新媒体手段融合资助与育人双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在资助工作前期发布政策宣传资讯,还可以在学生申请资助过程中开设线上报名、申请以及审核的流程,这一形式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传统的资助政策宣传手段覆盖面狭窄、形式单一晦涩等的弊端,并且还可以保护困难学生的重要信息和家庭隐私。更重要的是,平台中还可以构建例如“优秀典型引领”、“诚信感恩教育”、“心理疏导帮助”等的专栏内容,一改往日固化的宣讲或比赛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关怀和帮助。
(三)打造平台精英管理队伍,加强学生参与度。
平台的高效稳定运作离不开严格的监督管理,高校应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新媒体工作队伍,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教师管理队伍对资助申请过程严格把控,利用平台统计功能掌握和分析受助对象的实时生活状况,为后期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学生管理队伍可以由受助学生组成,这样既可以为它们提供勤工助学、回馈感恩的机会,更可以使其深入了解国家资助育人政策,成为高校资助宣传的坚实力量。
交互性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新媒体的交互性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模式,大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被充分调动。同样地,资助育人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如果对高校资助政策等方面有任何疑问,还可以通过后台留言等方式与管理队伍进行交流;同样也可以在高校开设的例如“优秀典型引领”、“诚信感恩教育”等育人板块积极投稿,极大提高学生在此项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受助学生还可以成立协助监管微信平台的组织队伍,对于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举,最大程度地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展望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首要原则是为困难生服务,并在资助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又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崭新的思路。尤其从育人效果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使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申报、公示公告、沟通交流过程中避免实名化,保护好个人隐私,避免受到心灵伤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合理利用好新媒体手段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正面作用,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挑战。
高校应该利用好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契机,以资助项目为支撑,丰富国家资助工作的宣传内容和形式,搭建新媒体平台,建立健全高校资助育人宣传工作体系;同时利用新媒体,创设国家资助工作的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展现、推广资助育人成效,从而实现学校放心、社会关心、学生喜欢、企业满意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做好育人成长、成才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