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 合作、交流、互动 ”的学习理念,而这个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互相探究、互相评价、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既发挥集体智慧,又开展合作学习,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良好形式。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使课堂教学能真正体现出活力。然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总能感觉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在语文课程改革下有关“课堂讨论”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课堂讨论时吵闹、争论不休,老师很难把握
  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多缘于问题设计的不合理。讨论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讨论的问题太易,记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体验到讨论带给他们的快乐。“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一个好的问题无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使他们立即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去,主动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去,从而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讨论效果不理想,起不到讨论所要达到的作用
  讨论效果不理想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解”之时,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一个好的契机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讨论的形式也很重要。讨论的形式有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竞赛式讨论、随机式讨论等等。老师可根据要讨论的内容以及课堂情况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也可以把几种讨论形式穿插起来加以运用;第三、课堂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它不应该成为教师在课堂中随便运用的教学的点缀,而应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一种活动;是形成“教学共同体的价值认识、经验分享、情感体验、成就激励”的师生对话方式。所以老师应精心设计话题,营造讨论的氛围,创造一个人人有话说、人人想说话、人人乐说话的课堂氛围。
  三、怎样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驾驭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有目的性、组织性和有效性的。怎样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驾驭课堂讨论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的。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明辨是非,当然,还要重视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切忌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要使讨论成了走形式、摆架子。我们可以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课堂讨论,在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
  其次,要提出讨论的要求。有时在讨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时,学生易发生争执。或者在讨论时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先讨论完的同学就开始嚷嚷了。此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先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要预测讨论的效果。组织好一个讨论,教师必须针对讨论的问题,对讨论的效果进行先期的预测。课堂讨论设计何种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何种讨论方式、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都要进行先期的考虑及预测。
  例如:我在讲三年级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先明确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合理的讨论形式。我具体是这样设计的:1.首先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别,如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族文学,饮食文化,民族建筑,风俗习惯等把学生分为六个大组,安排学生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及整理。学生前期的资料搜集及整理,我也参与到当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做到全盘掌控,了如指掌,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及讨论。2.课堂讨论前创设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导游,在座的同学是外宾,你如何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你还能变换什么身份进行介绍?3.安排交流讨论。先进行人人练说,再同桌互说,然后组内交流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各组推选代表面向全班介绍。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动脑想,判断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对别人提出合理的建议。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然后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课堂讨论时教师干什么
  教师要做到宏观调控,整体把握,有的放矢的对课堂讨论加以管理。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要全程、全方位的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要准确的加以判断和评价,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帮助和纠正。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大胆运用课堂讨论,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国外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可以对培养学生音乐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思维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欣赏是培养我国音乐艺术的后备人才的必修课。音乐欣赏要从小学音乐教学抓起,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必须通过长期的音乐欣赏的熏陶,在对音乐语汇的不断积累中
期刊
曾经有一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玉林市教科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无疑给新课程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引发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倡导一种把已获得知识成果作为发展
期刊
作家在《神秘的女老师》一书中曾这样描写语文课:一篇好好的文章,被老师拆成段,段拆成句,句拆成词,词拆成字,拆得七零八落,然后慢慢地“咀嚼”。一节课不够“嚼”,第二节课又来“嚼”,两节课不够“嚼”,第三节课又来“嚼”……一直“嚼”到像嚼了几天的泡泡糖,一点味道都没有了,这篇课文才算教完。  虽然这段话的描写几近于“刻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感性地批判了语文教师不能整体把握教材,学生对文本缺乏主体感悟
期刊
前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地理教学内容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教,而忽视了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得到体现。“湘教版”教材主编朱翔教授说:“过去的地理教材内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和知识,学生学过以后,在今后的一辈子当中都用不到。”所以地理新课标提出了最基本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融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遨游。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一问一答,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
期刊
化学是以生产、生活、自然现象为研究机体,通过实验探究为技法的一门富具假设、实践检验为特色、游离于宏观和微观双层面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它的起源与人们认识研究发展的历程来看,离不开观察、实验、猜想、假设、论证、解释、应用及伴随曲折、玄妙、离奇、变化莫测并和客观世界相融合的过程,因此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与思想。赋予人们认识它、学习它、研究它的特殊认识过程和方法。因此学习化学,尤其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英语的起点教学,小学生初学英语时普遍感到新鲜,积极性都很高,要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持久,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把教学活动巧妙的穿插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实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因此,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往往会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应该适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或收或放,做到既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即能
期刊
进入高中新课程后,我逐步养成了一个习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逐渐形成了基于问题而展开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不难地发现,古人所说的“疑”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与学之中,“问题”是何等之重要呀,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语文教学成效明显。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众多误区,在贯彻课改时出现片面观点。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善对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误区 对策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