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蓝工程”中,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作好个人成长发展规划,积极主动虚心地向师傅学习。但奇怪的是,有时几个徒弟拜的是同一位师父,都在认真学艺,见效差异却很大。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上,新教师究竟应该向老教师着重学习什么?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新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理解不透彻,又怕漏讲了内容,所以讲课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比较散乱。其实,备课时首先要思考: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要研究“讲什么”。首先确定需要学生建立的关键术语、重要概念,然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弄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逻辑,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学生只有在有内在逻辑的内容中进行的发现学习才有意义。因此,研究“教什么”有时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可以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组织,学会削枝强干画出精妙的知识概念图,是新教师的重要必修课。
二、教学起点的准确定位
新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逻辑的同时,教学设计的第二步要研究“为谁而教”。学会对学生的现实状态、“最近发展区”大小等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学生新知学习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据此来选择教学资源,调整呈现知识内容的方法,以及讲课的密度、难度和坡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可能存在一些想法与正确的概念及思维方法大相径庭,这些想法可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佳。新教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借助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学预习案的设计与批改、组织学生围绕典型问题情境讨论、谈话使学生主动参与说出自己错误的真实想法,摸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的症结,分析出“相异构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學策略的合理选择
教学设计的第三步要研究“怎么教”。新教师要学会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区分事实和概念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事实性知识简称为“事实”,包括大量的具体客观事件、作为直接概念的实物名称,也包括可信的实验数据结果等。概念性知识包括定律、创设概念、原理、理论的基本观念,这些内容归并入“科学概念”范畴中,简称为“概念”。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事实,因为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如果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必然需要给他提供有效的生物学事实作支撑。
四、知识教学的恰当表征
知识教学表征方式的恰当选择,如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样重要。新教师应在不同课型中教同一知识点时,多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表征方法,思考对同一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建立并积极发展对知识理解的多元表征,打通不同表征之间的转换点,实现不同表征间的联结,不断实实在在积累知识表征库,培养精心选取适当教学表征的意识。
五、教学板书(图)的精心设计
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比较好,课件投影用起来得心应手,使用频率一般比较高。因为认为课堂板书内容已经包括在课件中了,新教师课上就很少或没有板书。然而,课终人散,学生的脑子里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建立对板书(图)设计作用的正确认识,学会精心设计板书(图)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六、引领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的学会。而老教师教学追求学生活动的高参与度,追求知识的人人过关。与新教师相比,老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更敢于放手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磋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中信息传递的通道更丰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
新教师需要向老教师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本文不可能一一列举。建议新教师多阅读生物学教育专业书刊,改善专业知识观,端正教学和教研的态度,用如何教的眼光重新学习和思考生物学知识,在新老结对活动中加强对老教师的学习,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教研处)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新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理解不透彻,又怕漏讲了内容,所以讲课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比较散乱。其实,备课时首先要思考: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要研究“讲什么”。首先确定需要学生建立的关键术语、重要概念,然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弄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逻辑,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学生只有在有内在逻辑的内容中进行的发现学习才有意义。因此,研究“教什么”有时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可以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组织,学会削枝强干画出精妙的知识概念图,是新教师的重要必修课。
二、教学起点的准确定位
新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逻辑的同时,教学设计的第二步要研究“为谁而教”。学会对学生的现实状态、“最近发展区”大小等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学生新知学习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据此来选择教学资源,调整呈现知识内容的方法,以及讲课的密度、难度和坡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可能存在一些想法与正确的概念及思维方法大相径庭,这些想法可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佳。新教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借助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学预习案的设计与批改、组织学生围绕典型问题情境讨论、谈话使学生主动参与说出自己错误的真实想法,摸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的症结,分析出“相异构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學策略的合理选择
教学设计的第三步要研究“怎么教”。新教师要学会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区分事实和概念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事实性知识简称为“事实”,包括大量的具体客观事件、作为直接概念的实物名称,也包括可信的实验数据结果等。概念性知识包括定律、创设概念、原理、理论的基本观念,这些内容归并入“科学概念”范畴中,简称为“概念”。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事实,因为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如果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必然需要给他提供有效的生物学事实作支撑。
四、知识教学的恰当表征
知识教学表征方式的恰当选择,如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样重要。新教师应在不同课型中教同一知识点时,多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表征方法,思考对同一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建立并积极发展对知识理解的多元表征,打通不同表征之间的转换点,实现不同表征间的联结,不断实实在在积累知识表征库,培养精心选取适当教学表征的意识。
五、教学板书(图)的精心设计
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比较好,课件投影用起来得心应手,使用频率一般比较高。因为认为课堂板书内容已经包括在课件中了,新教师课上就很少或没有板书。然而,课终人散,学生的脑子里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建立对板书(图)设计作用的正确认识,学会精心设计板书(图)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六、引领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的学会。而老教师教学追求学生活动的高参与度,追求知识的人人过关。与新教师相比,老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更敢于放手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磋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中信息传递的通道更丰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
新教师需要向老教师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本文不可能一一列举。建议新教师多阅读生物学教育专业书刊,改善专业知识观,端正教学和教研的态度,用如何教的眼光重新学习和思考生物学知识,在新老结对活动中加强对老教师的学习,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教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