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人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也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在儿童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不知不觉间记下一些永恒的经典诗文,会使其成为孩子们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和健全人格的滋养剂。
  [关键词]
  诵读经典;悟意明理;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国内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在教材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国学经典篇目,在课堂内加大诵读经典国学课时,让国学经典肩负起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塑造健全人格的使命。
  一、课内诵读、研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琅琅上口。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诵读最有价值的经典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范读。同时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二)熟读自悟自得
  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时,笔者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做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质疑问难。有的学生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还有的学生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笔者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学生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的目的。
  (三)适度讲解体会
  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达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结束《古风》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作者李紳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四)想象悟意明理
  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悟意明理,再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或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两段话写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
  (五)延伸拓展诵读
  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和听过诗经、唐诗、宋词,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学生写作文时能展示出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必会有闪光点出现。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教学《古风》作总结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所学的《锄禾》也是李绅所作,又名《悯农》。《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悯农》这样脍炙人口的詩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二、课外拓展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
  课外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要提高学生们的诵读兴趣,让他们多念、多背,水到自然渠成。
  (一)“流行”制造兴趣
  儿童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读,他们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为此,我们把“大纲”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首。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小册子大声地读。
  (二)“比赛”提高兴趣
  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就两天,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到后期有些家长不但有了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家长也因此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三)“成就感”引发兴趣
  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四)“好方法”激励兴趣
  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这些都可以。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们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五)“奖励”刺激兴趣
  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记点数、盖章或发卡。奖品可以是一颗五星、一张卡片、一个本子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欢喜有效果。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读一首古诗,教师就可给其鼓励,学生诵读的兴趣才会持久。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国学经典美文,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把他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用文化的灯火点亮他们生命的智慧。
  [参 考 文 献]
  [1]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台湾: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199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角色意识,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动手实践能力,引领儿童在快乐中获得道德感悟,进而将内化的道德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高效;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
一、办刊理念:打造素质教育的平台,老师交流的平台,学生交流的平台.  二、形式上,为增强整体性,设计卡通人物来带领着同学们从头学到尾.每篇文章开头有卡通人物说一番话,相
期刊
【正】《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内容看似简单,但里面有许多习题、例题都被改编成了中考题呢.同学们升入七年级,开始了初中三年紧张、愉快的学习,三年后将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即
符合国家规定的咸肉标准为:外表干燥、清洁,肉质紧密而结实,切面平整,有光泽,肌肉呈红色,脂肪面白或微红色,具有咸肉固有的风味。咸肉一般在冬季生产,其加工方法如下:1.取料。咸肉原料分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我根据理论学习和平时自身的实践,提出以下提高科学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创设情境、民主氛围——有效学习之动力;任务导向、激发成就——有效教学之过程;灵动生成,激发创新——有效教学之精髓。  [关键词] 科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
日前,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通知决定,从1999年7月1日起,在职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保健金,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每
含有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都叫复合肥,其中农家肥是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最好的复合肥.人工合成的化肥有磷酸二氢钾,含磷酸50%,含氧化钾33%;磷酸二铵,含氮18%,含磷酸46%.
燃起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营造激情飞扬、情感充沛的课堂氛围,才能创建高效课堂,其关键在于老师要拥有浓烈的政治教育情结和生机勃勃的政治思想面貌;而政治老师的教育激情则来自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之于学习有多么重要。所以,从学生天性出发,以"趣"贯穿教学的始终,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本文就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现在,我们的农村还很贫困,大多数农村干部在艰苦地工作,许多乡镇甚至几个月不发工资也屡见不鲜。据了解,乡镇干部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确实不好当。一是财税问题。乡镇一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