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如何科学地进行“问题设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生物学的知识,问题设置很重要。
  关键词: 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启迪思维。它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下面本人就结合在工作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置问题的“四问”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用得巧妙,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学生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就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问题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二、设置问题的“四找”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柳暗花明”。如“针对学校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回忆一下自己外出活动时怎样处理垃圾的,它们是否污染环境?”等。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1)所用实验材料和办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每一次实验之后,我都会收到一堆的“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发现”了总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3.到想象中找“问题”。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办法之一。生物史告诉我们,假说为各种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到渗透学科中找“问题”。如“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与化学知识的联系,“视觉的形成原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用数学的统计知识估算某地的一次性木筷消耗量与“讨论运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的联系等。学生提出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给教师出了难题,教师不应环顾左右,避而不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万能的,而是他们学习路上的一些路标,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在课下共同寻求答案。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教师不但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三、设置问题的“四性”
  
  1.准确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例如,在讲述“水产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几门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几门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就是脊椎动物。
  2.具体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例如,“鲫鱼的身体怎样?”这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鲫鱼的身体呈什么颜色?分为几部分?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等。
  3.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对鲫鱼的外部形态的学习,可提出“鲫鱼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样设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组成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趣味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如按照课文中〔小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剪掉一种鳍的鲫鱼,它们在游泳姿态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四、设置问题的“四度”
  
  1.难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既需要学生深思熟虑,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跨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梯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讲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时,我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种子、根、茎、叶、花等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综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密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提出以下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1—2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并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陕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2]顾亚平.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四学”.生物学教学,2006.1.
  [3]张龙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福建教育,2005.1.
  [4]任春英.中学生物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生物学教学,2004.10.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义务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手段.作为教材内容不但要新颖,而且还要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人们能从新的视角来给学生提供全面、持
摘要: 本文从教学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其实就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克服在学习中各类客观因素对他们动手实验的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生 实验习惯 技能和意识 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事实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各种现象的规律,进而形成化学理论
研究阐述在RICAM模型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和实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支持下的水稻调控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使RICAM与RICOS联结,形成具有显著生产管理功能的决策系统。 The overall structural
高中数学是高中生必修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为了帮助高中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学会借用多种教学手
处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意志力培养,让学生在发展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本文先就高中体育课堂学生意志力培
家禽的卵巢中,同时存在不同直径的卵泡。卵泡作为卵巢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发育是一个受到精密调节的循序渐进过程。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组成,卵泡之间
近十几年来,畜禽传染病及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频繁,不仅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公共安全。这些疾病中有许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此类疾病的有效控制离不开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当前阶段下的小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自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参加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1],学习兴趣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今年是江苏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三年,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究竟怎样呢?笔者进行本项调查,以期为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