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幽云十六州,执行的是屈辱投降的政策,另一方面朝野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故林升《题临安邸》一诗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南宋屈辱投降政策的重压下,多少爱国志士与仁人报国无门,扼腕不已。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遗憾的是,铁马冰河一生无望,终究归于梦境。
《示儿》写得更加沉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明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即使是死亡也无法了断他的苍凉悲慨,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是一份期待,又或一份心有不甘,如此简单的词句之间饱含作者的情绪,极具张力。让读者千百年后读到此处还能深切地感觉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破阵子》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许多好男儿的壮志夙愿,然而直到白发生霜鬓人老矣,辛弃疾始终没有机会再回他的军营中去。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着破碎山河,情势至此只得以死报国,以自己的忠心书写历史。
岳飞《满江红》更是豪情满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岳飞的一切努力全是白费,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他动摇不了既定的屈辱投降的国策。
公元1276年,即德祐二年正月,元兵压境,爱国诗人、画家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译文
其一
我微薄的力气胜不过胆识,见人只能双眼流泪。一心一意做着强国的中国梦,念诵着流传千秋万代的下泉诗。
风雨飘摇,宋帝近在临安,望中犹能看见,老天高远,国家大事哪能问知。每天都朝南礼拜、希望能看见汉家的战旗。
其二
有所感怀长久不能消逝,一边说话一边辛酸。住地暂为胡马欺凌,终身我都是大宋子民。只会读书能做成什么大事,报国雪耻竟会是何人。耻见外敌大动干戈,荒城里只有梅花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诗经》中《曹风·下泉》是曹国贵族有感于周王室衰微,像曹国这样的小国得不到周王室的庇护,处于危险的境地时书写的。
诗是这样写的: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下泉》的前三章,用苞粮、苞萧、苞蓍这些植物受着寒冷地下水的侵害,比喻小国受到大国的欺凌,我清醒的为此叹息,怀念着西周的王室。末章以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比喻西周盛世,小国能得到周室的庇护,然而这一切是一去不复返了,为此,下泉的作者感到极大的痛苦。
中国梦的作者郑思肖与《下泉》作者有着同样的感受和期待。郑思肖(1241—1318)福建连江人,赵匡胤建立赵宋王朝,赵,宋朝的繁体字为趙,思肖即思赵宋。号所南,南者,心之所向也。宋亡后郑思肖坐卧不北向,文天祥《扬子江》有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其意与所南相同。
作为画家,郑思肖擅长水墨兰竹。他对墨兰的偏爱缘于他对故国的深情。他画的兰常露根不见土,有人问他缘故,郑思肖说,“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墨兰图》,几片兰叶,两朵花蕊,布局简洁疏朗。兰叶流畅婉转,简逸中具粗细顿挫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而又富于韧性,刚柔并济的气质。蓝花短茎小蕊,和浓重的水墨舒展的兰叶相映,不仅表现了清幽的色彩和香味,而且洋溢出不凋的活力,极富高雅之气。他的《题画菊》诗云: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中国梦是强国之梦,一个民族只有上下凝聚力量,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重温郑思肖的中国梦,有助于我们深化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郑思肖的中国梦和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梦是相通的。
编辑/林青雨
在南宋屈辱投降政策的重压下,多少爱国志士与仁人报国无门,扼腕不已。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遗憾的是,铁马冰河一生无望,终究归于梦境。
《示儿》写得更加沉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明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即使是死亡也无法了断他的苍凉悲慨,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是一份期待,又或一份心有不甘,如此简单的词句之间饱含作者的情绪,极具张力。让读者千百年后读到此处还能深切地感觉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破阵子》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许多好男儿的壮志夙愿,然而直到白发生霜鬓人老矣,辛弃疾始终没有机会再回他的军营中去。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着破碎山河,情势至此只得以死报国,以自己的忠心书写历史。
岳飞《满江红》更是豪情满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岳飞的一切努力全是白费,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他动摇不了既定的屈辱投降的国策。
公元1276年,即德祐二年正月,元兵压境,爱国诗人、画家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译文
其一
我微薄的力气胜不过胆识,见人只能双眼流泪。一心一意做着强国的中国梦,念诵着流传千秋万代的下泉诗。
风雨飘摇,宋帝近在临安,望中犹能看见,老天高远,国家大事哪能问知。每天都朝南礼拜、希望能看见汉家的战旗。
其二
有所感怀长久不能消逝,一边说话一边辛酸。住地暂为胡马欺凌,终身我都是大宋子民。只会读书能做成什么大事,报国雪耻竟会是何人。耻见外敌大动干戈,荒城里只有梅花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诗经》中《曹风·下泉》是曹国贵族有感于周王室衰微,像曹国这样的小国得不到周王室的庇护,处于危险的境地时书写的。
诗是这样写的: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下泉》的前三章,用苞粮、苞萧、苞蓍这些植物受着寒冷地下水的侵害,比喻小国受到大国的欺凌,我清醒的为此叹息,怀念着西周的王室。末章以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比喻西周盛世,小国能得到周室的庇护,然而这一切是一去不复返了,为此,下泉的作者感到极大的痛苦。
中国梦的作者郑思肖与《下泉》作者有着同样的感受和期待。郑思肖(1241—1318)福建连江人,赵匡胤建立赵宋王朝,赵,宋朝的繁体字为趙,思肖即思赵宋。号所南,南者,心之所向也。宋亡后郑思肖坐卧不北向,文天祥《扬子江》有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其意与所南相同。
作为画家,郑思肖擅长水墨兰竹。他对墨兰的偏爱缘于他对故国的深情。他画的兰常露根不见土,有人问他缘故,郑思肖说,“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墨兰图》,几片兰叶,两朵花蕊,布局简洁疏朗。兰叶流畅婉转,简逸中具粗细顿挫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而又富于韧性,刚柔并济的气质。蓝花短茎小蕊,和浓重的水墨舒展的兰叶相映,不仅表现了清幽的色彩和香味,而且洋溢出不凋的活力,极富高雅之气。他的《题画菊》诗云: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中国梦是强国之梦,一个民族只有上下凝聚力量,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重温郑思肖的中国梦,有助于我们深化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郑思肖的中国梦和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梦是相通的。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