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画家誉为“色彩天才”
蔡皋,1946年出生于长沙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蔡皋最喜欢外婆,外婆会梳头、会做漂亮的针线活。外婆常带着蔡皋去看戏,还会唱好听的民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大门口,大门口,摘石榴。石榴三层油,三个姐姐会梳头……”许多美妙的意境都在这样的民谣里体现了。
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的蔡皋在农村当小学教师,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她每天既要上课还要干农活,体力上辛劳无比,但她无比珍视这乡下的时光。在这里,她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虽艰苦却有别样的风味,乡下的一切抚慰着蔡皋的心灵。
学校由古祠堂改建,祠堂里的六朝松顶一团绿荫,上下课的钟声敲响时,远近山谷都有回声。蔡皋喜欢乡居生活,喜欢田亩山谷,田亩山谷因钟声而平添了一种禅意。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也坚定了蔡皋想为孩子做点儿什么的决心。
那时候没地方画画,唯一的机会就是画展板。画画是蔡皋最开心的事儿,她简直把农业合作社的宣传画当作艺术品在创作。一位湖南的画家画大壁画,她站在一边画小画。画家时不时低头看看她的,冷不丁说了句:“哎哟,色彩天才。”她看看自己的画,也不知道哪儿显得自己是天才,心想,天才就是这个样子啊?但心里是高兴的,像被天上掉下的幸运果砸中脑袋。
获得BIB“金苹果奖”
1982年,36岁的蔡皋正式告别乡村教师生活,成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其实直到40岁,蔡皋才开始正式画绘本。在绘画上,她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专业培训,她的创作是在生活底色之上的意象与笔触,朴素深厚,却又温暖明亮,洋溢着生命力。蔡皋说,她自小喜欢看书、绘画,长沙古城以及外婆满肚子的民间故事与她的巧手,给了自己审美的滋养与启蒙。春节、清明、立夏、秋分,外婆对于民俗的虔敬,让蔡皋看见了生命的“庄严气象”。而多年的乡间生活让她深入民间,这些都成为她创作的灵感之源,深深渗透进作品的气质风格中。
“月亮粑粑,里头坐个爹爹(读dia)。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这首长沙童谣,变成了她的绘本《月亮粑粑》。
最初,蔡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图画书”的概念,对读者来说,“图画书”就相当于小人书。“老百姓觉得,翻两下就没了,还卖20元?”蔡皋说,在当时,图画书是奢侈品,在国外卖百元以上,但在中国只能卖20元,而在读者心中只值5元。出于“保护文化”的责任心,当年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硬着头皮做了好几桩赔本生意,但他们觉得值,因为都是好书。
1989年,蔡皋创作的《晒龙袍的六月六》出版。发行科的同事找她吐槽:“这本书的成本够盖一栋大房子了。别人出书赚钱,你出书赔钱。”听了这话,蔡皋颇有点儿当了“败家子”的感觉,竟然不敢再画了。没想到,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慧眼识珠,让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
这年黄永玉从北京来长沙,姜坤等一批湖南画家到其居所拜访,把蔡皋画的绘本《晒龙袍的六月六》给黄先生看。黄永玉看罢很惊讶,当即在画册上题了一句:“画得真好!”之后,他觉得这还不够表达自己对蔡皋画的赞赏心情,又接着写下:“湖南有福了!”
黄永玉被誉为“画坛鬼才”,眼睛极“毒”,能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肯定是有根据的。他喜欢生猛、别开生面的绘画风格,《晒龙袍的六月六》恰好符合,他从中看到了蔡皋潜在的灵气和创造力。最有趣的是,黄永玉还不失时机地向蔡皋要了一幅画,特意收藏。
蔡皋的画风的确与众不同,她采用西洋绘画中水粉画的方法来画中国画的彩墨韵味,形式是西洋的,灵魂是中国的。她摒弃了西画中惯用的光影明暗和焦点透视等写实手法,而采用了彩、墨色块的大小、疏密、组合以及现代构成和肌理效果等手法,将它们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场景和时空转换;同时,又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传神与空灵,这是她极妙的创造力!
真正将蔡皋推向国际的,是她根据《聊斋》里一则故事改编绘成的《荒园狐精》,它讲述了聪明勇敢的贾儿凭借智慧诛杀狐精的故事。这本绘本将黑色运用到极致,红与黑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每一张画面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1993年,在捷克举办的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上,蔡皋一举获得“金苹果”奖,这是国际美术插图领域的大奖,她也因此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绘本惊艳世界
除黄永玉外,还有一个人对蔡皋也极度欣赏,他就是日本“绘本之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的评议员松居直。20世纪90年代,绘本在中国刚刚兴起,当时松居直为支持中国少儿图书出版事业,用自己的稿费设立了“小松鼠奖”。有趣的是,有一年,蔡皋编的书把松居直赞助的4个奖都拿了。对方觉得很神奇,点名要见她。松居直第一次见到蔡皋时就鼓励她:“中国有很多出色的画家,但缺少好的图画书编辑。”
1996年,松居直和蔡皋有了第一次合作。当时,蔡皋陪同松居直游览湖南桃花源风景区,老先生站在张家界武陵源沅水江渚上突然说:“其实,可以将《桃花源记》做成一本图画书。”话音刚落,蔡皋马上回答说:“我想画。”
松居直告诉她,很早的时候,《桃花源记》就被译介到日本。从他记事起,每年3月,父亲就会在家中挂起桃花盛开的山水画。松居直描述的这个细节深深地震撼了蔡皋。创作《桃花源的故事》,蔡皋花了近5年时间。蔡皋喜欢用浓厚、对比强烈的民间色彩作画,但是,《桃花源的故事》用色格外清爽。画作里,还少见地有了大片留白,有了薄雾般朦胧的文人画气韵。
2002年,蔡皋绘、松居直改编的《桃花源的故事》在日本出版。2003年8月初,日方通知蔡皋,她的画稿《桃花源的故事》中有两幅画被选入日本的6年级语文课本中。这是中国画家的插图第一次进入日本教科书。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说:“看蔡皋的画,有一种想要诵读出声的冲动。”
之后,绘本《桃花源的故事》被大名鼎鼎的东京木城绘本之乡美术馆收藏。这本书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本在日本享有盛誉的绘本,在10年后的2012年,才在中国与读者见面。
蔡皋认为,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座宝藏,应该一代一代传下去。多年来,她的作品也大多取材于此。蔡皋先后创作了《花木兰》《孟姜女哭长城》《干将莫邪》等几十部优秀作品。其中,《花木兰》获得2015年首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绘本类金奖。
这些图画书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深受外国读者喜爱,不少西方出版社也纷纷同蔡皋合作。蔡皋的绘本先后被翻译成日、英、法等多种文字,发行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BBC电视台这样评价蔡皋:“用中国民间故事绘本惊艳了世界!”蔡皋也因此被读者亲切地称为“宝藏奶奶”“温暖好外婆”。如今,蔡皋还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CBBY的理事。
生活中的蔡皋是个种植达人,她在自家楼顶上的小天台种了各类花卉和蔬菜。她的新書《一蔸雨水一蔸禾》讲的就是绿意和生命,该书2018年年底出版后颇受读者青睐,风靡日、韩等国,至2019年6月,已卖出几十万册。主持人汪涵不仅自己收藏她的画作,还曾在《天天向上》节目中推荐所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都收藏一本。
蔡皋说,如今世界各地的无数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焦躁、迷茫、无所适从,甚至有无数人想“逃离”。但是,逃离之后呢?总归要回到现实。重要的是要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本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所以,拥有一个纯净、美丽的童心世界很重要!
(摘自《黄河黄土黄种人》2019年第10期,映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