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方面。对于以上六点,我们认为: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在对前三者的教与学的反复实践中,达成对后三者的培养目标。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也就是练习。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现代文时,课堂练习不一定是让学生做几个题目,而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文本,采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标示出来。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些年来,社会上反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盲目搞题海战术、车轮战术、重复作业。那些名目繁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课文后的强制性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因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和培养。当今语文阅读课上的练习,绝大多数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制下被动地阅读。教师倾向于对课文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分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被教师的思维惯性带入老胡同,人云亦云。
好多学生每次总是比教师要求的阅读进度超前很多,积极性很高,但最终却收获寥寥,这就是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爱读书,却只是简单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废寝忘食地读,但是读完便罢,没有深度地思考。这样的读书方式,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或捧腹、或唏嘘,但醒来后问起具体的细节,却终是南柯一梦,貌似热闹的表象背后,掩饰不住阅读思考与积累的苍白。
而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与数学、科学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加批语和注解。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使用批注符号。如“﹏﹏”波浪式画在文章优美的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圈出特定的动作或表情等词,“?”问号用在有疑问的地方,等等。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和表现,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上阅读心得,注明自己思想的轨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尤其是小说这种文体,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
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让学生走进文本,运用圈点勾画法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有感触的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阐明自己的看法。批注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品味词句,对其语境、感情色彩、如何准确朗读等进行思考、感悟并記录下来,也可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由此及彼,由课文内容迁移到课文外,或者由一处文本迁移到另外一处文本,还可以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倾向进行品评,可褒可贬。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批注式阅读是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方面。对于以上六点,我们认为: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在对前三者的教与学的反复实践中,达成对后三者的培养目标。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也就是练习。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现代文时,课堂练习不一定是让学生做几个题目,而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文本,采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标示出来。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些年来,社会上反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盲目搞题海战术、车轮战术、重复作业。那些名目繁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课文后的强制性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因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和培养。当今语文阅读课上的练习,绝大多数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制下被动地阅读。教师倾向于对课文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分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被教师的思维惯性带入老胡同,人云亦云。
好多学生每次总是比教师要求的阅读进度超前很多,积极性很高,但最终却收获寥寥,这就是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爱读书,却只是简单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废寝忘食地读,但是读完便罢,没有深度地思考。这样的读书方式,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或捧腹、或唏嘘,但醒来后问起具体的细节,却终是南柯一梦,貌似热闹的表象背后,掩饰不住阅读思考与积累的苍白。
而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与数学、科学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加批语和注解。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使用批注符号。如“﹏﹏”波浪式画在文章优美的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圈出特定的动作或表情等词,“?”问号用在有疑问的地方,等等。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和表现,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上阅读心得,注明自己思想的轨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尤其是小说这种文体,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
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让学生走进文本,运用圈点勾画法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有感触的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阐明自己的看法。批注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品味词句,对其语境、感情色彩、如何准确朗读等进行思考、感悟并記录下来,也可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由此及彼,由课文内容迁移到课文外,或者由一处文本迁移到另外一处文本,还可以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倾向进行品评,可褒可贬。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批注式阅读是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