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四门新的德育必修课的教学大纲,《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其中的一门。2009年新教材相继问世,江苏地区的职业学校统一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版本作为教材。至2010年7月第一轮实施性的教学过程已经完成,广大师生对新教材有什么建议,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队伍现状、教学效果如何等等,这些信息的收集无论是对于教材编辑,还是德育工作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及时而必要的。适逢2010年4月江苏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心组成立,组员来自江苏省的各个县市、地区,使调查工作的开展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分为教师与学生两组进行,旨在从师生两个角度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为教材的后续修订、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使该课程成为老师爱教、学生爱学、学有实效的课程。
整个调查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制问卷。第二阶段是问卷预测,本人在南京财经学校选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信度考察采用“重测信度法”,重测间隔为28天,得出信度为0.81。第三阶段为正式施测阶段。各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发放试卷并按规定指导语向被试进行指导和说明。第四阶段是测试数据的整理统计与结果分析阶段。
来自南京、徐州、淮安、无锡、连云港、宿迁、盐城和南通市的31所职业学校参与了本次调查,担任本课程教学的101名教师参与了教师组的调查。2498名学生参与了学生组的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409份,有效率为96.44%,被抽样的学生来自机电、数控、电子、财会、幼师、服装、化工、计算机、美发、旅游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钣金、建筑、动漫、烹饪、商务、金融和药剂20个专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新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学校该课程开设率高达100%,能按大纲要求在第二学期开设的达86.1%,周课时数开足2课时的比率也高达100%,对于这样的周课时数,有75位教师认为安排适当,占被测教师的74.26%有23位教师认为安排不足,希望能增加至每周3课时,占被测教师的22.77%;有3位教师认为课时太多,仅占被测教师的2.97%。这一数据表明:整个江苏地区这门新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非常好,对新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
2 任课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
第一,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调查显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50岁及以上的比率为8.91%,36-49岁的比率为53.47%,35岁及以下的比率为37.6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23.76%,“中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45.54%,“初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30.69%。中高级职称比例合计近70%。
第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在所有任课教师中“德育专业教师”的比例达67.32%,“其他专业教师转行教德育课,并已任教五年以上”的比例为13.86%,两项合计达80%,也就是说临时性、兼课性质、变化较大的教师人数比例为20%。
第三,教师对培训的要求强烈,但需求的满足度差异性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00%的教师认为要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参加必要的培训。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学历进修、专项脱产培训、竞赛活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等途径,其中教研活动应该是最稳定、最普遍、最具现实性的途径,那么本课程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如何呢?
调查中有30.69%的教师认为本校或本地区能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有57.4%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开展较少,还有11.88%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教研活动。在这一问题上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也很大。有些地区选择“经常开展教研活动”的比例高达100%。而有些地区教研活动的开展居然为零。
综合四个方面来看,目前本课程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稳定性好的师资队伍。并且教师们的个人成长愿望很强烈,这样一支队伍是提高课程总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 新教材的使用与评价
第一,绝大多数学校能按规定选用统一的教材,但仍然有各自为政的现象。
在本次教师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9.11%的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有2.97%使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还有7.92%使用了其他版本的教材。
第二,教师与学生对新教材的总体评价持基本认可的态度。
有37.78%的教师对新教材表示比较满意,60%认为一般;30%的教师认为这本教材“符合学生生活和年龄的特点”,55.56%认为基本符合,两项合计比率达85%。学生组在回答“你喜欢目前手中的这本教材吗”这一问题时,有31.26%的学生表示喜欢,57.16%的学生认为一般。
第三,学生对新教材的所有章节表现出了几乎相同的兴趣,而教师们却普遍感到法律知识部分难教。
学生组在回答“你最有学习兴趣的单元有哪些”这一问题时,全书五个单元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107人、1089人、1034人、1141人和1072人。说明这本教材各章节的总体水平非常均衡。教师们在回答“教材中您感到最困难的章节有哪些”时,较为集中的章节为: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7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8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师生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很可能出现学生在法律知识部分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可以看出,80%以上的师生对这本新教材是基本认可的。但满意度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继续修订完善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在征求修订建议时,老师们希望教学内容能相对集中,重点突出,去除内容重复的部分,将必要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概括。对“法律知识部分”的案例进行一次梳理,错误案例予以替换,不实案例进行修改;“职业道德部分”内容可以再增加一些,突出情感的渗透与升华。
4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第一,学生对新德育课程比较有兴趣。这一点师生们的认识趋同。
学生组有45.66%的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教师组有43,3%的人认为学生对新课程有兴趣。这个结果预示着一个积极变化的产生,过去多数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局面开始得以扭转,是多年来政府和学校积极推进德育课改的成果,也是广大一线德育教师艰辛付出后的收获。另外有45.08%的同学虽然对德育没有到感兴趣的程度,但也没有到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步,只要继续努力,就能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第二,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四门新的德育必修课的教学大纲,《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其中的一门。2009年新教材相继问世,江苏地区的职业学校统一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版本作为教材。至2010年7月第一轮实施性的教学过程已经完成,广大师生对新教材有什么建议,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队伍现状、教学效果如何等等,这些信息的收集无论是对于教材编辑,还是德育工作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及时而必要的。适逢2010年4月江苏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心组成立,组员来自江苏省的各个县市、地区,使调查工作的开展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分为教师与学生两组进行,旨在从师生两个角度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为教材的后续修订、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使该课程成为老师爱教、学生爱学、学有实效的课程。
整个调查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制问卷。第二阶段是问卷预测,本人在南京财经学校选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信度考察采用“重测信度法”,重测间隔为28天,得出信度为0.81。第三阶段为正式施测阶段。各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发放试卷并按规定指导语向被试进行指导和说明。第四阶段是测试数据的整理统计与结果分析阶段。
来自南京、徐州、淮安、无锡、连云港、宿迁、盐城和南通市的31所职业学校参与了本次调查,担任本课程教学的101名教师参与了教师组的调查。2498名学生参与了学生组的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409份,有效率为96.44%,被抽样的学生来自机电、数控、电子、财会、幼师、服装、化工、计算机、美发、旅游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钣金、建筑、动漫、烹饪、商务、金融和药剂20个专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新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学校该课程开设率高达100%,能按大纲要求在第二学期开设的达86.1%,周课时数开足2课时的比率也高达100%,对于这样的周课时数,有75位教师认为安排适当,占被测教师的74.26%有23位教师认为安排不足,希望能增加至每周3课时,占被测教师的22.77%;有3位教师认为课时太多,仅占被测教师的2.97%。这一数据表明:整个江苏地区这门新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非常好,对新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
2 任课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
第一,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调查显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50岁及以上的比率为8.91%,36-49岁的比率为53.47%,35岁及以下的比率为37.6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23.76%,“中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45.54%,“初级职称的教师”比率为30.69%。中高级职称比例合计近70%。
第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在所有任课教师中“德育专业教师”的比例达67.32%,“其他专业教师转行教德育课,并已任教五年以上”的比例为13.86%,两项合计达80%,也就是说临时性、兼课性质、变化较大的教师人数比例为20%。
第三,教师对培训的要求强烈,但需求的满足度差异性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00%的教师认为要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参加必要的培训。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学历进修、专项脱产培训、竞赛活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等途径,其中教研活动应该是最稳定、最普遍、最具现实性的途径,那么本课程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如何呢?
调查中有30.69%的教师认为本校或本地区能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有57.4%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开展较少,还有11.88%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教研活动。在这一问题上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也很大。有些地区选择“经常开展教研活动”的比例高达100%。而有些地区教研活动的开展居然为零。
综合四个方面来看,目前本课程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稳定性好的师资队伍。并且教师们的个人成长愿望很强烈,这样一支队伍是提高课程总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 新教材的使用与评价
第一,绝大多数学校能按规定选用统一的教材,但仍然有各自为政的现象。
在本次教师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9.11%的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有2.97%使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还有7.92%使用了其他版本的教材。
第二,教师与学生对新教材的总体评价持基本认可的态度。
有37.78%的教师对新教材表示比较满意,60%认为一般;30%的教师认为这本教材“符合学生生活和年龄的特点”,55.56%认为基本符合,两项合计比率达85%。学生组在回答“你喜欢目前手中的这本教材吗”这一问题时,有31.26%的学生表示喜欢,57.16%的学生认为一般。
第三,学生对新教材的所有章节表现出了几乎相同的兴趣,而教师们却普遍感到法律知识部分难教。
学生组在回答“你最有学习兴趣的单元有哪些”这一问题时,全书五个单元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107人、1089人、1034人、1141人和1072人。说明这本教材各章节的总体水平非常均衡。教师们在回答“教材中您感到最困难的章节有哪些”时,较为集中的章节为: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7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8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师生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很可能出现学生在法律知识部分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可以看出,80%以上的师生对这本新教材是基本认可的。但满意度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继续修订完善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在征求修订建议时,老师们希望教学内容能相对集中,重点突出,去除内容重复的部分,将必要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概括。对“法律知识部分”的案例进行一次梳理,错误案例予以替换,不实案例进行修改;“职业道德部分”内容可以再增加一些,突出情感的渗透与升华。
4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第一,学生对新德育课程比较有兴趣。这一点师生们的认识趋同。
学生组有45.66%的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教师组有43,3%的人认为学生对新课程有兴趣。这个结果预示着一个积极变化的产生,过去多数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局面开始得以扭转,是多年来政府和学校积极推进德育课改的成果,也是广大一线德育教师艰辛付出后的收获。另外有45.08%的同学虽然对德育没有到感兴趣的程度,但也没有到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步,只要继续努力,就能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第二,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