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活动是构建民族国家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目前短视频是体育信息传播的方式之一,对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选取里约奥运会我国26个夺冠项目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框架理论等,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夺冠短视频构建国家认同的机制与框架。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在构建国家认同构建中存在如下问题:碎片化打破集体记忆的叙事逻辑;互联网时代下夺冠短视频的仪式化解构危机;过度商业化运作有碍国家认同建构功能的发挥等问题。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应该以里约奥运会我国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报道为鉴,重视夺冠短视频资源的整合,加强夺冠短视频传播中的舆论监测,以及平衡好夺冠短视频中商业性广告的比重,进一步发挥夺冠短视频在新媒体传播中构建国家认同的价值。
关键词:国家认同;新媒体传播;短视频;里约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0-0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4-0019-07
Abstract:Sports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national self-identity. At present, short video is one of the ways of sport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The short video of China's 26 winning events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Semiotics, framework theory and text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nd framework of the short video winning events to construct national identity.Th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of short video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ragmentation breaks the narrative logic of collective memory;The ritualized deconstruction crisis of short video in the Internet era;Excessive commercial operation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other problems.Study 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large-scale sports event title short video of the new media should win our short video in Rio Olympic Games as a new media coverag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itle short video resources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title short video transmission of public opinion surveillance, and balance the title short video in the propor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ing, further play the title short video in new media, and build the value of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national identity;new media communication;short videos;Rio Olympic Games
國家认同是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诸多认同形式中的一种。国家内部的国家认同表现为人们对国家的情感归属,其形成会经历一个经验分享并达成群体意识的过程。国家认同是国家历史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国际政治、民族政治的关系紧密。而媒体由于对社会具有的强大渗透力及影响力,从而成为体育传播和建构认同的主要文化机构[1]。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研究我国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内部国家认同的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2016年也被称为短视频“元年”[2]。随着手机移动端以及移动互联网4G技术的成熟,传统的图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体育信息的接收需求[3],短视频凭借着其自身短平快的特性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之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4]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3.53亿,在短视频的垂直化趋势下,体育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体育短视频是指在各种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关于体育的、适合在移动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体育类视频内容,是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一种与体育内容相关的传播方式[5]。夺冠短视频是体育短视频的一种类型,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夺冠短视频定义为由奥运会官方转播机构截取赛事转播画面中项目夺冠片段的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其核心意图是通过截取体现精彩、冲突、调动情绪等含义的夺冠赛事片段,引导形成新的赛事话题热点和新的传播语境,促进大型体育赛事在构建国家认同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夺冠短视频记录了每一个运动员夺冠的瞬间,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集体记忆,由运动员夺冠短视频所保留的集体记忆是重要的意义创造工具,能够强化国家的政治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运动员激烈的对抗比赛中观众共同的呐喊和助威,在运动员夺冠后观众台上举起的中国国旗,每一次运动员突破极限、为国争光、奋力拼搏、战胜自我的画面都是我们的集体记忆。夺冠短视频为中华儿女保存了一个个“相同的集体记忆”,能够使群体成员产生情感共鸣,为认同提供了基础,为社会凝聚创造机会。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体育与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体育在国家认同构建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有关体育传播与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体育传播领域中关于新媒体传播中体育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研究更是鲜见。本文在当前既有的研究基础上,试图以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为切入点,从夺冠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机制入手,对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我国共计获得26枚金牌,因此,在本文研究中,选取夺冠的26个体育项目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在样本的选取来源上,选取央视网2016里约奥运会首页中“中国26金诞生记”主题中的26个短视频为研究样本。主要依据为:其一,央视网作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是里约奥运会新媒体传播中夺冠短视频的唯一来源,在各个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平台上传播的夺冠短视频均来源于央视网。其二,在各个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平台中传播的夺冠短视频,部分已被删除,不便于系统性地研究,而央视网的26个夺冠短视频保存完好。
2 夺冠短视频构建国家认同的机制与动力
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通过其自身蕴含的体育精神、内容符号、较高关注度的传播效力,增强国家内部的集体感和人们对与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这是夺冠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机制与内在动力。
2.1 夺冠短视频蕴含的体育精神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需要在不同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各民族成员生存发展的物质、精神要素,并使其在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积累中实现固化,使人们将国家作为情感的归属对象和行为的依托对象,从而实现国家认同。而民族精神就是我国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包含着对实现民族振兴和共同理想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是促进和谐社会全民价值认同的思想来源与精神支撑。夺冠短视频中,视频内容和夺冠运动员本身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每一个运动员奋力拼搏获取最高荣誉的画面,让每一个中国人无不由衷地振奋与自豪,能够激活民族精神信仰,唤醒民族自信。其一,运动员夺冠短视频的内容体现了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的勇气,是激活全民斗志的一种正能量。在奥运竞技舞台上,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構成了中国民族精神重要内容,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时刻奋进在各行各业,超越自我、追赶他人,加快脚步、领先世界。其二,夺冠画面呈现了运动员坚忍执着的意志品质,是凝心聚力的时代抓手。在奥运会中,每一个项目决赛的瞬间都可以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每一次成败都让中国人内心跌宕起伏,每一次运动员夺冠的时刻就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其三,夺冠短视频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是文化自觉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运动员为国争光、勇夺桂冠是我国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奋斗的结果。这类短视频是具有传播意义的体育文化符号,也是通过体育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现。此外,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自发的评论与转发反馈也体现出夺冠短视频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例如大量评论和转发附带文字中包含着“为国争光”“中国力量”“中国的骄傲”“巾帼健儿”等词汇的表达。夺冠短视频展现的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提升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 夺冠短视频的内容符号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
夺冠短视频的象征符号也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方式之一,通过象征符号的作用将受众被带入同一阈限空间中进行国家认同的建构[6]。我国人类学家瞿明安将象征符号划分为: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和虚拟象征符号等六种主要类型[7]。物化象征符号具体指器具、服装等人工制造的各类物质化形态的符号;行为象征符号具体指竞技、庆祝等人为进行的各类行为举动;感觉象征符号具体指音乐、图案、数字、口语、文字等各类语言和非语言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自然象征符号具体指天气、节气、地区、空间、时间等自然形成并通过人为定义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社会象征符号具体指制度、政策、国家等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虚拟象征符号具体指神话、宗教信仰等人为构想的虚拟的情景。在对夺冠短视频进行文本分析时,自然象征符号和虚拟象征符号两种象征符号的表达较少,也未通过以上两种类型的象征符号体现国家认同,因此在本文中不予阐述。结合夺冠短视频的表达语境,主要对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四种较为典型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是物化象征符号,指人造、可触摸的物质符号。夺冠短视频中几乎每个短视频都出现了国旗符号。国旗象征着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是行为象征符号,指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行为举动。运动员身披国旗等行为符号能够体现出作为国家运动员代表对于本国的成就感,向世界展现本国运动员水平的能力。在里约奥运会的夺冠短视频中,截取了王镇、谌龙、刘虹、赵帅、郑姝音等运动员夺冠后披上国旗的符号画面,通过传播加深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认同、敬重。
三是感觉象征符号,指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1)数字。在夺冠短视频中,传播者通常使用数字等符号展现本国的实力,例如“中国军团首金:张梦雪夺得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冠军”“吴敏霞施廷懋夺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中国第二金”“ 第三金!龙清泉打破世界纪录时隔八年再夺冠”等。2)颜色。在进行文本分析的夺冠短视频中,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几乎都是红色。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颜色鲜明的红色象征符号不仅能够让受众清楚辨别出夺冠短视频中为祖国带来荣誉的运动员,也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3)图案。例如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的短视频中,中国自行车运动员钟天使和宫金杰的比赛头盔上画着花木兰和穆桂英的京剧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中女英雄形象的脸谱不仅象征着为国出征英勇夺冠的两位女运动员,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 四是社会象征符号,指社会关系的角色等,是仪式权威性和有序性的体现。夺冠短视频的传播者将运动队、运动员刻画成暗含军人特征的符号,这种角色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例如在张梦雪、赵帅等运动员夺冠的短视频中,短视频标题以及解说中都提到“中国军团”“奥运军团”等文字符号。传播者将奥运比赛看成一场“战争”,而“战争”胜利的夺冠短视频则能够激起观众的崇高敬意。
2.3 夺冠短视频拥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
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关注度,是新媒体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前提。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新价值报告——里约奥运全数据报告》
[8]中显示,里约奥运会期间奥运视频最高人气视频前10中,夺冠短视频占据了榜单的50%,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其中,标题为“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 孙杨王者归来夺得金牌”的夺冠短视频称为里约奥运会期间最具关注度、观众反复观看、播放量最多的奥运视频。此外,据微博2016年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晚,微博上女排夺冠的视频播放量达到6.2亿次,互动量达到1.1亿次[9]。
夺冠短视频拥有较多关注度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夺冠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每一个夺冠的运动项目都是不可预测的,奥运赛场上没有绝对的冠军。因此,每一枚金牌都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突破,每一枚金牌都给予了国人惊喜和希望。二是夺冠事件具有故事性。故事性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每一个夺冠运动员背后都有故事,从而使夺冠事件具有话题性和关注度。由于夺冠短视频承载着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特点,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受众通过观看、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媒体和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参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3 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构建分析
本文采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对里约奥运会我国26个夺冠项目的短视频进行研究分析。著名社会学家高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最早提出了“框架”一词,随后传播学家塔库曼将“框架理论”从社会学衍生到大众传播学中,提出了新闻框架理论。新闻报道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对现实世界与其意义的一种建构。夺冠短视频属于体育新闻报道的一种,而新闻报道的框架实质就是一种报道价值取向的表达,反映了社会中某种主要的意义解释方式与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因此框架理论凸显了社会价值的可塑性,是通过体育新闻报道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模式[10]。
基于框架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我国学者周琳将新闻报道框架的模式展现得更加具体化,提出新闻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11](如图1)。梯次模型的主要内涵是新闻报道的框架实质上是一种报道价值取向的表达,它通过各个子议题结合表达出整体价值取向的议题框架,并体现在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中,且体现在新闻文本的修辞表达中。由此,框架从高到低依次归类为价值框架、议题框架、话语框架及修辞框架。“梯次模型”中的四个梯级在新闻报道框架中处于不同层面,价值框架即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框架中决定着议题框架、话语框架与修辞框架。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夺冠短视频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时,以该模型的归类顺序进行研究,分析夺冠短视频是否秉承以建构国家认同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确定价值框架,依次分析如何通过夺冠短视频传播的议题、话语、修辞框架来建构国家认同。
3.1 夺冠短视频的价值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价值框架主要指通过诠释报道的新闻价值和意识形态,以此达到建构国家认同的目的。一方面,夺冠短视频的新闻价值包括其重要性、真实客观性、显著性、时新性等。夺冠短视频展示了里约奥运会中我国体育项目夺冠的精彩时刻,自身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同时具有增加国内认同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另一方面,夺冠短视频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里约奥运会是大型体育盛事,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仪式盛典,夺冠事件能够展现我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夺冠短视频以夺冠事件为主体,展现着国家的形象,也呈现其想表达的意识形态。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把“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在本文研究的26个夺冠短视频中,文本傾向于正面、客观的态度,试图通过夺冠事件记录着伟大时代,弘扬文化自信;通过运动员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示国民形象,提升国民凝聚力。夺冠短视频传播的价值框架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决定着夺冠短视频议题框架、话语框架、修辞框架的选择,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构建国家认同的传播模式。
3.2 夺冠短视频的议题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议题框架主要指一个新闻主题由多个议题组合呈现,对夺冠短视频的主题内容进行剖析,有助于探究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刘红霞等在对《中国体育报》选择哪些议题来构建国家认同的研究中,依据对样本的分析与统计,将其构建国家认同的议题框架归纳为运动员框架、经济框架、政治框架、奥运精神框架、社会框架、其他框架六个议题框架[12]。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里约奥运会我国夺冠短视频的进行具体分析,笔者提出以下5个议题框架以及主要关键参考词,分析这些议题框架对国家认同感的构建状况。
1)政治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与政治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中国”“国旗”“国歌”“国家”等。2)精神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体现体育精神、民族精神框架的相关内容,例如“顽强”“拼搏”“坚韧”“精神”等。3)夺冠框架:夺冠短视频中体现出奥运相关的内容,例如“冠军”“金牌”“世界纪录”等。4)运动员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与运动员、教练、赛事报道等相关的内容,例如“某某运动员”“某队”等。5)其他框架:除去以上4个议题框架外,其他的文字叙述。 每个夺冠短视频中可能同时使用几种议题框架,通过不同框架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国家认同。首先,夺冠短视频的议题框架中最常用的议题框架是运动员框架。运动员、教练在赛场内外的表现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夺冠运动员作为正面形象的传播,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能够进一步增进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在夺冠短视频中,通过对运动员关键词的强调,向受众传达出运动员“为国而战”的思想,建构受众的国家认同感。运动员夺冠的画面最能体现出其为国争光的意识,因此受众能够在夺冠短视频中获得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凝聚力,并且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较为常用的是夺冠框架和政治框架。通过对国家、夺冠等议题设置,输出国家政治理念,建构国家认同。例如,在夺冠短视频中,通过“我国”“中国队”“歌唱祖国”“五星红旗”“夺冠”“破世界纪录”等关键词向受众传递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试图通过这种议题框架来塑造国民的国家归属感与国家忠诚感。此外,精神框架、其他框架则多角度地丰富夺冠短视频传播议题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夺冠事件中运动员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等体育精神的刻画,构建运动员的国家荣誉感和国家理想感,并通过对“女排精神”“民族精神”等议题的传播,让受众对中国体育文化充满期待,加强国民对国家的理想感,就是自我对于我国理想化的期待。
3.3 夺冠短视频的话语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话语框架主要是指通过新闻文本的内容架构来构建国家认同。根据荷兰学者梵·迪克在话语分析学中提出的新闻话语结构,将新闻格局分解为总结、主要事件、背景、后果、评论五个常规范畴。在夺冠短视频的话语框架分析中,许多文本架构通常会发生变化,只包括其中的几种范畴。夺冠短视频的文本架构中,与完整的赛事转播不同,夺冠短视频的话语策略是截取整场赛事中最为激烈、冲击力最强的部分,最能够调动人们的情感[13],并通过带有引导性的话语表达,强化认同的灌输[14]。参照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图示结构理论,将夺冠短视频中的文字、有声解说、画面结合起来分析其话语结构。1)文字标题。主要作用是突出文本最重要的价值和议题。本研究分析的短视频主要新闻事件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夺冠事件,而26个夺冠短视频的标题均为“第几金,某人获得某项目冠军”的模式,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功能,使受众从字面上就能明确获取主要新闻事件信息,向受众传达话语结构的信息。2)背景。通过对赛场画面背景的展示和运动员背景资料的介绍构建受众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比如在26个夺冠短视频中,视频画面中都曾出现过赛场观众席中观众挥舞着五星红旗、呐喊助威等镜头,在短视频中镜头画面的表达也是短视频传播话语框架的一种呈现。3)技战术动作的讲解。例如吴敏霞和施廷懋获得女子跳水双人3米板冠军的短视频中,短视频有声解说和附带的文字补充都曾提到“吴敏霞和施廷懋在最后一轮当中选择的是向后翻腾两周半屈体的动作,难度系数3.0,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动作,吴敏霞对于这个动作的掌握就像教科书一样”,通过对运动员技战术动作的讲解,刻画运动员对技战术动作的完美把握,加强受众对运动员的认可,从而在夺冠时进一步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4)赛事点评。例如曹缘获得跳水男子3米跳板冠军的短视频中,解说员提到“曹缘拿到了难度最大的一枚金牌”,通过对赛事难度的刻画,使受众产生夺冠不易的态度。5)特定情境的抒情。从有声解说方面来看,陈艾森在获得跳水男子10米跳台冠军的短视频中,由于这枚金牌是1984年至今中国跳水队获得的第四十枚奥运会金牌,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解说员在解说中一度激动哽咽,这种特定情景的抒情能够一定程度上感染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视频画面来看,谌龙在获得男子单打羽毛球冠军的短视频中,在夺冠后镜头向受众展示了运动员跪地庆祝、激动哭泣、跟观众席的观众握手、身披国旗绕场等激动的画面,适度抒情的传播策略与话语策略能够激发观众激情,既能展现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也体现了体育解说员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
3.4 夺冠短视频的修辞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修辞框架主要指通过修辞的塑造来呼应框架的主题,在夺冠短视频的修辞框架中,即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修辞策略来恰当地呼应价值框架,制造认同感[15]。
在微观修辞层面,通过辞格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打动人心。在26个夺冠短视频中常用的辞格:1)比喻。如“他们用多年的努力树立起一座乒乓球的长城。”2)夸张。如“万岁这个词用在中国女排身上是最合适的… …也可以算是郎平女排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此外,还有排比、双关、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等方式。适当运用辞格修辞的表达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目的,即通过放大狂热情绪,建立运动员、受众、国家之间一体化的认同感[16]。在中观修辞层面,主要通过视频画面的表达、文字描述现场过程、使用数据展示、描述运动员的情感反应等方式,增强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合理性、精准性、正确性和可信度,以获得受众情感共鸣的效果。在宏观层面,夺冠短视频塑造的修辞主题是“民族/国家主义”,通过对“民族/国家主义”的塑造,影响受众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唤起受众的认同感。作为当代社會的一种意识形态,民族/国家主义就是夺冠短视频所建构的价值框架,即通过媒介文化生产者的积极参与,引导、灌输受众这种意识形态。
4 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认同中,夺冠短视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夺冠短视频的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4.1 夺冠短视频的碎片化打破集体记忆的叙事逻辑
短视频的碎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运动员的夺冠叙事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感,缺乏对国家认同的整体感。主要体现为:一是叙事碎片化。运动员的夺冠经历是一个长期付出无比艰辛的过程,短视频如果能够对赛前训练、完整的赛况、赛后画面等全方位角度展现,能够使受众更全面地了解夺冠的艰辛,以此感受到体育精神、民族精神,产生“我国”的自我认同与荣誉感。而目前新媒体传播的夺冠短视频,通常截取赛点与最后夺冠的画面,缺乏一定的叙事性,打破了完整的运动员夺冠的叙事进程。二是剪辑碎片化。部分夺冠短视频的剪辑缺乏一定逻辑性,因此影响了视频的完整性。例如,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赛的夺冠短视频被剪辑切换了三个画面,不仅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视频中解说的声音也由于剪辑而断断续续。剪辑碎片化导致的逻辑欠缺,不仅影响受众的观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心理构建过程。三是信息碎片化。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报道、表情包、GIF动图、直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在短视频传播中也包含了赛前训练、阶段性赛况、夺冠短视频、颁奖仪式、赛后采访、各种花絮甚至搞笑等多种内容,导致在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认同的路径中,产生信息冗杂的碎片化。受众容易在大量信息中迷失选择,无法准确地进入到夺冠短视频的构建中,从而影响了夺冠短视频的构建效力。 4.2 互联网时代下的仪式化解构危机
夺冠短视频所构成的仪式化“在场”的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之间的极化争论,严重降低了国家认同信息传播时的安全性、主导性,造成这种仪式化建构的消解[17]。夺冠短视频传播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颂扬进取精神以及以崇敬的态度制作、传播的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本质上是一种运用符号交流系统进行社会沟通互动的象征仪式和文化传播。但是,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普及,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不仅给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傳播的困境。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中心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无屏障和言论共享上。一方面,受众表达的负面情绪影响认同的构建。例如,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夺冠短视频的热门评论区里,除去称赞运动员为“心中的英雄”的评论以外,还有抱怨网友刷段子的负面评论,甚至还有发蜡烛表情诅咒裁判的评论,这种极端负面的话语在短视频的评论互动中形成一种畸形的感情宣泄,一定程度上消解短视频的认同建构[18]。另一方面,受众反馈的负面评论造成的话题性会解构议题。例如,在男子跳水10米台夺冠短视频的热门评论中,由于负面评论提到“运动员都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在表演”,导致众多网友在评论区进行议论反驳,从而使该视频偏离了建构的主题。新媒体传播环境在建构国家认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集体记忆的框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稳定的国家记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
4.3 过度商业化运作有碍国家认同建构功能的发挥
夺冠短视频的商业化运作是指媒体通过在视频中插播商业赞助的广告,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以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但过度的商业化运作,有碍夺冠短视频建构国家认同的功能发挥。它不仅会掩盖夺冠短视频的主要传播目的,损害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公益形象,还会阻碍体育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及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19]。例如,伊利集团以1.75亿人民币拿下央视“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骄傲》独家庆贺”后,CCTV5微博号在微博平台上以“伊利中国骄傲”为话题发布相关的夺冠短视频,时长均35秒,而其中以伊利“中国骄傲”的广告片头就占了15秒。媒体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不惜挤占短视频大量的时长插播商业广告,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观赛兴趣,也降低了夺冠短视频本身具有的建构价值。
结合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在国家认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未来我国主流媒体在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中应不断优化传播策略。首先,应注重各种夺冠短视频资源的整合,以利于保留国家记忆。其中,包括视频内容的整合、视频中精神价值的整合、整合夺冠视频集、整合视频的逻辑性等。通过对加工信源的把控实现主流媒体预设的价值框架,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其次,主流媒体应对其传播的夺冠短视频进行网络舆论监控,及时运用有效手段,消除建构过程中的不利因素[20]。再次,平衡好夺冠短视频中商业性广告的比重,正确发挥夺冠短视频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主流媒体应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好声音,为提升国家形象、构建国家认同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齐.奥运新闻报道中的国家认同——以《体育报》对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2(10):128-129.
[2]郑凯.短视频”元年”,又是一场技术驱动的攻坚战[EB/OL].[2017-03-15]. https://www.sohu.com/a/128940903_116326.
[3]王相飞,周金钰,王真真,李进,崔琦瑶.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61-65.
[4]艾媒咨询.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艾媒报告中心,2018.
[5]周金钰.王相飞,崔琦瑶.大型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154-158.
[6]李华君,窦聪颖,滕姗姗.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J].新闻大学,2016(2):93-99.
[7]瞿明安.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3(8):40-43.
[8]企鹅智酷. 2016中国体育新价值报告——里约奥运全数据报告[R].腾讯体育大数据中心.2016.
[9]新浪科技.微博:2016年里约奥运会微博数据 女排夺冠达到峰值[EB/OL].[2016-08-23]. http://www.199it.com/archives/509704.html.
[10]赵婷玉,张建华.中国男篮亚锦赛夺冠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28-30.
[11]周琳.新闻报道框架“梯次模型”[J].东南传播,2011(1):76-80.
[12]刘红霞,凡菲,蔡晓楠,张雪.《中国体育报》北京奥运与伦敦奥运报道国家认同议题框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34-37.
[13]徐力.试论电视体育解说的功能和结构[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8):167-168.
[14]蒋晓红,郭峥.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服务的特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4):74-76.
[15]黄炎秋.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体系的构建——基于2015年《经济学人》中国专栏报道框架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6(23):20-21.
[16]李佳宝.竞技体育与民族国家的共建:“女排精神”产生和传播的历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3):44-48.
[17]葛自发.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J].当代传播,2014(1):71-73.
[18]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9):16-27.
[19]邓星华,梁立启,宋宗佩.体育媒介事件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5(1):14-18.
[20]王相飞,王真真,王婷.湖北省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4):36-41.
关键词:国家认同;新媒体传播;短视频;里约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0-0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4-0019-07
Abstract:Sports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national self-identity. At present, short video is one of the ways of sport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The short video of China's 26 winning events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Semiotics, framework theory and text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nd framework of the short video winning events to construct national identity.Th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of short video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ragmentation breaks the narrative logic of collective memory;The ritualized deconstruction crisis of short video in the Internet era;Excessive commercial operation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other problems.Study 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large-scale sports event title short video of the new media should win our short video in Rio Olympic Games as a new media coverag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itle short video resources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title short video transmission of public opinion surveillance, and balance the title short video in the propor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ing, further play the title short video in new media, and build the value of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national identity;new media communication;short videos;Rio Olympic Games
國家认同是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诸多认同形式中的一种。国家内部的国家认同表现为人们对国家的情感归属,其形成会经历一个经验分享并达成群体意识的过程。国家认同是国家历史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国际政治、民族政治的关系紧密。而媒体由于对社会具有的强大渗透力及影响力,从而成为体育传播和建构认同的主要文化机构[1]。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研究我国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内部国家认同的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2016年也被称为短视频“元年”[2]。随着手机移动端以及移动互联网4G技术的成熟,传统的图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体育信息的接收需求[3],短视频凭借着其自身短平快的特性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之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4]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3.53亿,在短视频的垂直化趋势下,体育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体育短视频是指在各种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关于体育的、适合在移动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体育类视频内容,是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一种与体育内容相关的传播方式[5]。夺冠短视频是体育短视频的一种类型,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夺冠短视频定义为由奥运会官方转播机构截取赛事转播画面中项目夺冠片段的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其核心意图是通过截取体现精彩、冲突、调动情绪等含义的夺冠赛事片段,引导形成新的赛事话题热点和新的传播语境,促进大型体育赛事在构建国家认同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夺冠短视频记录了每一个运动员夺冠的瞬间,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集体记忆,由运动员夺冠短视频所保留的集体记忆是重要的意义创造工具,能够强化国家的政治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运动员激烈的对抗比赛中观众共同的呐喊和助威,在运动员夺冠后观众台上举起的中国国旗,每一次运动员突破极限、为国争光、奋力拼搏、战胜自我的画面都是我们的集体记忆。夺冠短视频为中华儿女保存了一个个“相同的集体记忆”,能够使群体成员产生情感共鸣,为认同提供了基础,为社会凝聚创造机会。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体育与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体育在国家认同构建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有关体育传播与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体育传播领域中关于新媒体传播中体育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研究更是鲜见。本文在当前既有的研究基础上,试图以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为切入点,从夺冠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机制入手,对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我国共计获得26枚金牌,因此,在本文研究中,选取夺冠的26个体育项目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在样本的选取来源上,选取央视网2016里约奥运会首页中“中国26金诞生记”主题中的26个短视频为研究样本。主要依据为:其一,央视网作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是里约奥运会新媒体传播中夺冠短视频的唯一来源,在各个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平台上传播的夺冠短视频均来源于央视网。其二,在各个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平台中传播的夺冠短视频,部分已被删除,不便于系统性地研究,而央视网的26个夺冠短视频保存完好。
2 夺冠短视频构建国家认同的机制与动力
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通过其自身蕴含的体育精神、内容符号、较高关注度的传播效力,增强国家内部的集体感和人们对与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这是夺冠短视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机制与内在动力。
2.1 夺冠短视频蕴含的体育精神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需要在不同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各民族成员生存发展的物质、精神要素,并使其在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积累中实现固化,使人们将国家作为情感的归属对象和行为的依托对象,从而实现国家认同。而民族精神就是我国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包含着对实现民族振兴和共同理想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是促进和谐社会全民价值认同的思想来源与精神支撑。夺冠短视频中,视频内容和夺冠运动员本身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每一个运动员奋力拼搏获取最高荣誉的画面,让每一个中国人无不由衷地振奋与自豪,能够激活民族精神信仰,唤醒民族自信。其一,运动员夺冠短视频的内容体现了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的勇气,是激活全民斗志的一种正能量。在奥运竞技舞台上,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構成了中国民族精神重要内容,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时刻奋进在各行各业,超越自我、追赶他人,加快脚步、领先世界。其二,夺冠画面呈现了运动员坚忍执着的意志品质,是凝心聚力的时代抓手。在奥运会中,每一个项目决赛的瞬间都可以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每一次成败都让中国人内心跌宕起伏,每一次运动员夺冠的时刻就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其三,夺冠短视频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是文化自觉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运动员为国争光、勇夺桂冠是我国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奋斗的结果。这类短视频是具有传播意义的体育文化符号,也是通过体育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现。此外,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自发的评论与转发反馈也体现出夺冠短视频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例如大量评论和转发附带文字中包含着“为国争光”“中国力量”“中国的骄傲”“巾帼健儿”等词汇的表达。夺冠短视频展现的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提升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 夺冠短视频的内容符号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
夺冠短视频的象征符号也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方式之一,通过象征符号的作用将受众被带入同一阈限空间中进行国家认同的建构[6]。我国人类学家瞿明安将象征符号划分为: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和虚拟象征符号等六种主要类型[7]。物化象征符号具体指器具、服装等人工制造的各类物质化形态的符号;行为象征符号具体指竞技、庆祝等人为进行的各类行为举动;感觉象征符号具体指音乐、图案、数字、口语、文字等各类语言和非语言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自然象征符号具体指天气、节气、地区、空间、时间等自然形成并通过人为定义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社会象征符号具体指制度、政策、国家等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虚拟象征符号具体指神话、宗教信仰等人为构想的虚拟的情景。在对夺冠短视频进行文本分析时,自然象征符号和虚拟象征符号两种象征符号的表达较少,也未通过以上两种类型的象征符号体现国家认同,因此在本文中不予阐述。结合夺冠短视频的表达语境,主要对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四种较为典型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是物化象征符号,指人造、可触摸的物质符号。夺冠短视频中几乎每个短视频都出现了国旗符号。国旗象征着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是行为象征符号,指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行为举动。运动员身披国旗等行为符号能够体现出作为国家运动员代表对于本国的成就感,向世界展现本国运动员水平的能力。在里约奥运会的夺冠短视频中,截取了王镇、谌龙、刘虹、赵帅、郑姝音等运动员夺冠后披上国旗的符号画面,通过传播加深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认同、敬重。
三是感觉象征符号,指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1)数字。在夺冠短视频中,传播者通常使用数字等符号展现本国的实力,例如“中国军团首金:张梦雪夺得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冠军”“吴敏霞施廷懋夺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中国第二金”“ 第三金!龙清泉打破世界纪录时隔八年再夺冠”等。2)颜色。在进行文本分析的夺冠短视频中,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几乎都是红色。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颜色鲜明的红色象征符号不仅能够让受众清楚辨别出夺冠短视频中为祖国带来荣誉的运动员,也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3)图案。例如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的短视频中,中国自行车运动员钟天使和宫金杰的比赛头盔上画着花木兰和穆桂英的京剧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中女英雄形象的脸谱不仅象征着为国出征英勇夺冠的两位女运动员,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 四是社会象征符号,指社会关系的角色等,是仪式权威性和有序性的体现。夺冠短视频的传播者将运动队、运动员刻画成暗含军人特征的符号,这种角色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例如在张梦雪、赵帅等运动员夺冠的短视频中,短视频标题以及解说中都提到“中国军团”“奥运军团”等文字符号。传播者将奥运比赛看成一场“战争”,而“战争”胜利的夺冠短视频则能够激起观众的崇高敬意。
2.3 夺冠短视频拥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
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关注度,是新媒体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前提。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新价值报告——里约奥运全数据报告》
[8]中显示,里约奥运会期间奥运视频最高人气视频前10中,夺冠短视频占据了榜单的50%,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其中,标题为“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 孙杨王者归来夺得金牌”的夺冠短视频称为里约奥运会期间最具关注度、观众反复观看、播放量最多的奥运视频。此外,据微博2016年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晚,微博上女排夺冠的视频播放量达到6.2亿次,互动量达到1.1亿次[9]。
夺冠短视频拥有较多关注度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夺冠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每一个夺冠的运动项目都是不可预测的,奥运赛场上没有绝对的冠军。因此,每一枚金牌都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突破,每一枚金牌都给予了国人惊喜和希望。二是夺冠事件具有故事性。故事性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每一个夺冠运动员背后都有故事,从而使夺冠事件具有话题性和关注度。由于夺冠短视频承载着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特点,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受众通过观看、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媒体和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参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3 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构建分析
本文采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对里约奥运会我国26个夺冠项目的短视频进行研究分析。著名社会学家高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最早提出了“框架”一词,随后传播学家塔库曼将“框架理论”从社会学衍生到大众传播学中,提出了新闻框架理论。新闻报道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对现实世界与其意义的一种建构。夺冠短视频属于体育新闻报道的一种,而新闻报道的框架实质就是一种报道价值取向的表达,反映了社会中某种主要的意义解释方式与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因此框架理论凸显了社会价值的可塑性,是通过体育新闻报道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模式[10]。
基于框架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我国学者周琳将新闻报道框架的模式展现得更加具体化,提出新闻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11](如图1)。梯次模型的主要内涵是新闻报道的框架实质上是一种报道价值取向的表达,它通过各个子议题结合表达出整体价值取向的议题框架,并体现在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中,且体现在新闻文本的修辞表达中。由此,框架从高到低依次归类为价值框架、议题框架、话语框架及修辞框架。“梯次模型”中的四个梯级在新闻报道框架中处于不同层面,价值框架即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框架中决定着议题框架、话语框架与修辞框架。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夺冠短视频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时,以该模型的归类顺序进行研究,分析夺冠短视频是否秉承以建构国家认同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确定价值框架,依次分析如何通过夺冠短视频传播的议题、话语、修辞框架来建构国家认同。
3.1 夺冠短视频的价值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价值框架主要指通过诠释报道的新闻价值和意识形态,以此达到建构国家认同的目的。一方面,夺冠短视频的新闻价值包括其重要性、真实客观性、显著性、时新性等。夺冠短视频展示了里约奥运会中我国体育项目夺冠的精彩时刻,自身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同时具有增加国内认同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另一方面,夺冠短视频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里约奥运会是大型体育盛事,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仪式盛典,夺冠事件能够展现我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夺冠短视频以夺冠事件为主体,展现着国家的形象,也呈现其想表达的意识形态。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把“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在本文研究的26个夺冠短视频中,文本傾向于正面、客观的态度,试图通过夺冠事件记录着伟大时代,弘扬文化自信;通过运动员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示国民形象,提升国民凝聚力。夺冠短视频传播的价值框架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决定着夺冠短视频议题框架、话语框架、修辞框架的选择,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构建国家认同的传播模式。
3.2 夺冠短视频的议题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议题框架主要指一个新闻主题由多个议题组合呈现,对夺冠短视频的主题内容进行剖析,有助于探究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刘红霞等在对《中国体育报》选择哪些议题来构建国家认同的研究中,依据对样本的分析与统计,将其构建国家认同的议题框架归纳为运动员框架、经济框架、政治框架、奥运精神框架、社会框架、其他框架六个议题框架[12]。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里约奥运会我国夺冠短视频的进行具体分析,笔者提出以下5个议题框架以及主要关键参考词,分析这些议题框架对国家认同感的构建状况。
1)政治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与政治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中国”“国旗”“国歌”“国家”等。2)精神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体现体育精神、民族精神框架的相关内容,例如“顽强”“拼搏”“坚韧”“精神”等。3)夺冠框架:夺冠短视频中体现出奥运相关的内容,例如“冠军”“金牌”“世界纪录”等。4)运动员框架:夺冠短视频中涉及到与运动员、教练、赛事报道等相关的内容,例如“某某运动员”“某队”等。5)其他框架:除去以上4个议题框架外,其他的文字叙述。 每个夺冠短视频中可能同时使用几种议题框架,通过不同框架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国家认同。首先,夺冠短视频的议题框架中最常用的议题框架是运动员框架。运动员、教练在赛场内外的表现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夺冠运动员作为正面形象的传播,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能够进一步增进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在夺冠短视频中,通过对运动员关键词的强调,向受众传达出运动员“为国而战”的思想,建构受众的国家认同感。运动员夺冠的画面最能体现出其为国争光的意识,因此受众能够在夺冠短视频中获得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凝聚力,并且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较为常用的是夺冠框架和政治框架。通过对国家、夺冠等议题设置,输出国家政治理念,建构国家认同。例如,在夺冠短视频中,通过“我国”“中国队”“歌唱祖国”“五星红旗”“夺冠”“破世界纪录”等关键词向受众传递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试图通过这种议题框架来塑造国民的国家归属感与国家忠诚感。此外,精神框架、其他框架则多角度地丰富夺冠短视频传播议题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夺冠事件中运动员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等体育精神的刻画,构建运动员的国家荣誉感和国家理想感,并通过对“女排精神”“民族精神”等议题的传播,让受众对中国体育文化充满期待,加强国民对国家的理想感,就是自我对于我国理想化的期待。
3.3 夺冠短视频的话语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话语框架主要是指通过新闻文本的内容架构来构建国家认同。根据荷兰学者梵·迪克在话语分析学中提出的新闻话语结构,将新闻格局分解为总结、主要事件、背景、后果、评论五个常规范畴。在夺冠短视频的话语框架分析中,许多文本架构通常会发生变化,只包括其中的几种范畴。夺冠短视频的文本架构中,与完整的赛事转播不同,夺冠短视频的话语策略是截取整场赛事中最为激烈、冲击力最强的部分,最能够调动人们的情感[13],并通过带有引导性的话语表达,强化认同的灌输[14]。参照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图示结构理论,将夺冠短视频中的文字、有声解说、画面结合起来分析其话语结构。1)文字标题。主要作用是突出文本最重要的价值和议题。本研究分析的短视频主要新闻事件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夺冠事件,而26个夺冠短视频的标题均为“第几金,某人获得某项目冠军”的模式,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功能,使受众从字面上就能明确获取主要新闻事件信息,向受众传达话语结构的信息。2)背景。通过对赛场画面背景的展示和运动员背景资料的介绍构建受众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比如在26个夺冠短视频中,视频画面中都曾出现过赛场观众席中观众挥舞着五星红旗、呐喊助威等镜头,在短视频中镜头画面的表达也是短视频传播话语框架的一种呈现。3)技战术动作的讲解。例如吴敏霞和施廷懋获得女子跳水双人3米板冠军的短视频中,短视频有声解说和附带的文字补充都曾提到“吴敏霞和施廷懋在最后一轮当中选择的是向后翻腾两周半屈体的动作,难度系数3.0,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动作,吴敏霞对于这个动作的掌握就像教科书一样”,通过对运动员技战术动作的讲解,刻画运动员对技战术动作的完美把握,加强受众对运动员的认可,从而在夺冠时进一步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4)赛事点评。例如曹缘获得跳水男子3米跳板冠军的短视频中,解说员提到“曹缘拿到了难度最大的一枚金牌”,通过对赛事难度的刻画,使受众产生夺冠不易的态度。5)特定情境的抒情。从有声解说方面来看,陈艾森在获得跳水男子10米跳台冠军的短视频中,由于这枚金牌是1984年至今中国跳水队获得的第四十枚奥运会金牌,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解说员在解说中一度激动哽咽,这种特定情景的抒情能够一定程度上感染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视频画面来看,谌龙在获得男子单打羽毛球冠军的短视频中,在夺冠后镜头向受众展示了运动员跪地庆祝、激动哭泣、跟观众席的观众握手、身披国旗绕场等激动的画面,适度抒情的传播策略与话语策略能够激发观众激情,既能展现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也体现了体育解说员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
3.4 夺冠短视频的修辞框架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修辞框架主要指通过修辞的塑造来呼应框架的主题,在夺冠短视频的修辞框架中,即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修辞策略来恰当地呼应价值框架,制造认同感[15]。
在微观修辞层面,通过辞格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打动人心。在26个夺冠短视频中常用的辞格:1)比喻。如“他们用多年的努力树立起一座乒乓球的长城。”2)夸张。如“万岁这个词用在中国女排身上是最合适的… …也可以算是郎平女排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此外,还有排比、双关、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等方式。适当运用辞格修辞的表达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目的,即通过放大狂热情绪,建立运动员、受众、国家之间一体化的认同感[16]。在中观修辞层面,主要通过视频画面的表达、文字描述现场过程、使用数据展示、描述运动员的情感反应等方式,增强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合理性、精准性、正确性和可信度,以获得受众情感共鸣的效果。在宏观层面,夺冠短视频塑造的修辞主题是“民族/国家主义”,通过对“民族/国家主义”的塑造,影响受众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唤起受众的认同感。作为当代社會的一种意识形态,民族/国家主义就是夺冠短视频所建构的价值框架,即通过媒介文化生产者的积极参与,引导、灌输受众这种意识形态。
4 夺冠短视频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认同中,夺冠短视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夺冠短视频的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构建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4.1 夺冠短视频的碎片化打破集体记忆的叙事逻辑
短视频的碎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运动员的夺冠叙事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感,缺乏对国家认同的整体感。主要体现为:一是叙事碎片化。运动员的夺冠经历是一个长期付出无比艰辛的过程,短视频如果能够对赛前训练、完整的赛况、赛后画面等全方位角度展现,能够使受众更全面地了解夺冠的艰辛,以此感受到体育精神、民族精神,产生“我国”的自我认同与荣誉感。而目前新媒体传播的夺冠短视频,通常截取赛点与最后夺冠的画面,缺乏一定的叙事性,打破了完整的运动员夺冠的叙事进程。二是剪辑碎片化。部分夺冠短视频的剪辑缺乏一定逻辑性,因此影响了视频的完整性。例如,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赛的夺冠短视频被剪辑切换了三个画面,不仅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视频中解说的声音也由于剪辑而断断续续。剪辑碎片化导致的逻辑欠缺,不仅影响受众的观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心理构建过程。三是信息碎片化。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报道、表情包、GIF动图、直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在短视频传播中也包含了赛前训练、阶段性赛况、夺冠短视频、颁奖仪式、赛后采访、各种花絮甚至搞笑等多种内容,导致在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传播构建国家认同的路径中,产生信息冗杂的碎片化。受众容易在大量信息中迷失选择,无法准确地进入到夺冠短视频的构建中,从而影响了夺冠短视频的构建效力。 4.2 互联网时代下的仪式化解构危机
夺冠短视频所构成的仪式化“在场”的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之间的极化争论,严重降低了国家认同信息传播时的安全性、主导性,造成这种仪式化建构的消解[17]。夺冠短视频传播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颂扬进取精神以及以崇敬的态度制作、传播的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本质上是一种运用符号交流系统进行社会沟通互动的象征仪式和文化传播。但是,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普及,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不仅给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傳播的困境。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中心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无屏障和言论共享上。一方面,受众表达的负面情绪影响认同的构建。例如,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夺冠短视频的热门评论区里,除去称赞运动员为“心中的英雄”的评论以外,还有抱怨网友刷段子的负面评论,甚至还有发蜡烛表情诅咒裁判的评论,这种极端负面的话语在短视频的评论互动中形成一种畸形的感情宣泄,一定程度上消解短视频的认同建构[18]。另一方面,受众反馈的负面评论造成的话题性会解构议题。例如,在男子跳水10米台夺冠短视频的热门评论中,由于负面评论提到“运动员都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在表演”,导致众多网友在评论区进行议论反驳,从而使该视频偏离了建构的主题。新媒体传播环境在建构国家认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集体记忆的框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稳定的国家记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
4.3 过度商业化运作有碍国家认同建构功能的发挥
夺冠短视频的商业化运作是指媒体通过在视频中插播商业赞助的广告,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以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但过度的商业化运作,有碍夺冠短视频建构国家认同的功能发挥。它不仅会掩盖夺冠短视频的主要传播目的,损害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公益形象,还会阻碍体育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及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19]。例如,伊利集团以1.75亿人民币拿下央视“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骄傲》独家庆贺”后,CCTV5微博号在微博平台上以“伊利中国骄傲”为话题发布相关的夺冠短视频,时长均35秒,而其中以伊利“中国骄傲”的广告片头就占了15秒。媒体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不惜挤占短视频大量的时长插播商业广告,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观赛兴趣,也降低了夺冠短视频本身具有的建构价值。
结合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在国家认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未来我国主流媒体在夺冠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中应不断优化传播策略。首先,应注重各种夺冠短视频资源的整合,以利于保留国家记忆。其中,包括视频内容的整合、视频中精神价值的整合、整合夺冠视频集、整合视频的逻辑性等。通过对加工信源的把控实现主流媒体预设的价值框架,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其次,主流媒体应对其传播的夺冠短视频进行网络舆论监控,及时运用有效手段,消除建构过程中的不利因素[20]。再次,平衡好夺冠短视频中商业性广告的比重,正确发挥夺冠短视频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主流媒体应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好声音,为提升国家形象、构建国家认同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齐.奥运新闻报道中的国家认同——以《体育报》对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2(10):128-129.
[2]郑凯.短视频”元年”,又是一场技术驱动的攻坚战[EB/OL].[2017-03-15]. https://www.sohu.com/a/128940903_116326.
[3]王相飞,周金钰,王真真,李进,崔琦瑶.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61-65.
[4]艾媒咨询.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艾媒报告中心,2018.
[5]周金钰.王相飞,崔琦瑶.大型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154-158.
[6]李华君,窦聪颖,滕姗姗.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J].新闻大学,2016(2):93-99.
[7]瞿明安.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3(8):40-43.
[8]企鹅智酷. 2016中国体育新价值报告——里约奥运全数据报告[R].腾讯体育大数据中心.2016.
[9]新浪科技.微博:2016年里约奥运会微博数据 女排夺冠达到峰值[EB/OL].[2016-08-23]. http://www.199it.com/archives/509704.html.
[10]赵婷玉,张建华.中国男篮亚锦赛夺冠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28-30.
[11]周琳.新闻报道框架“梯次模型”[J].东南传播,2011(1):76-80.
[12]刘红霞,凡菲,蔡晓楠,张雪.《中国体育报》北京奥运与伦敦奥运报道国家认同议题框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34-37.
[13]徐力.试论电视体育解说的功能和结构[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8):167-168.
[14]蒋晓红,郭峥.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服务的特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4):74-76.
[15]黄炎秋.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体系的构建——基于2015年《经济学人》中国专栏报道框架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6(23):20-21.
[16]李佳宝.竞技体育与民族国家的共建:“女排精神”产生和传播的历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3):44-48.
[17]葛自发.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J].当代传播,2014(1):71-73.
[18]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9):16-27.
[19]邓星华,梁立启,宋宗佩.体育媒介事件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5(1):14-18.
[20]王相飞,王真真,王婷.湖北省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