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9年的高考中,我班的蒋彭飞同学考出了687分的好成绩,语文成绩是141分。起初,他的语文成绩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三的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从“装甲”到“卸甲”的华丽蜕变。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倍感欣慰,欣喜之余,复顾前路,想分享一点心得,希望能给更多的教师带来帮助。
心得一:做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助他学好课内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篇文章、每个知识点、每次限时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因此,我们要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流畅地推进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努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到了高三,教师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到专题评讲和试卷讲评上,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在讲评的过程中,我注重将课堂转化为学堂,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要求蒋彭飞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建模。我会将课堂交给蒋彭飞,让他亲自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让他到讲台上谈一下自己是怎样阅读论述类文章的,在阅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自己又是如何解惑、释疑的。这样,就能激励他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渐成为一名身披铠甲的战士。
心得二:遵循备考规律,让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备考也是要遵循规律的,要讲究循序渐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安排,不仅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三这一年,我们目标明确,把控速度,掌控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赶进度,不急功近利,而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复习任务。在市里的几次考试中,蒋彭飞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无论语文成绩还是各科的总成绩都没有在市里拿过第一名,但是,这几次考试其实都很好地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市里组织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蒋彭飞当时满怀信心,但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一时间,他十分沮丧,根本无心分析试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这时,我给他留出了足够多的自我修复的时间,课下只与他谈心,从不谈成绩。我仔细分析、研究他的答卷,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他心绪平稳下来,再和他逐一分析、各个击破,不断地鼓励他,坚定了他备考的信心。在我看来,教师的过分关注和频繁介入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心得三:因“才”制宜,培养他的答题能力。
语文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師,我们不应急于否定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将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当成唯一的答案,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作为蒋彭飞的任课教师,每到一个学习阶段,每经历一次阶段性考试,我都会与他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想法,尊重他的意见,帮助他分析备考时出现的问题。比如,蒋彭飞觉得自己总是在散文阅读题上失分。于是,我便和他研究高考散文阅读题,从解读、审题、答题三个环节入手,细致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最终帮他解决了问题。可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答题能力。
心得四:强化指导,让他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都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仔细,学生如果不做笔记,也是无效的。我要求蒋彭飞在上课时记录老师讲过的重难点知识,在做题时记录自己的实战心得,在评改时记录自己失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蒋彭飞有两个语文笔记本,一大一小,大笔记本主要整理错题和重点知识;小笔记本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已解决的问题打上钩,对未解决的问题打上叉,尽量做到“今日疑,今日解”。在自习课上,我常常看到他在整理自己的笔记。到了高三下半学期,我又对蒋彭飞提出要求:“重复做题,不断总结。”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重复做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很多题目,尤其是高考题,往往更容易击中学生的“软肋”,使他们发现自己未复习到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重复做题,反复思考,充实自己的笔记本。
到最后,蒋彭飞不再单纯地依赖这些套路和模板,而是卸下了这些“铠甲”,化有形为无形,学会了把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将抽象的考点变成了具体的知识点,完成了从“装甲”到“卸甲”的华丽蜕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心得一:做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助他学好课内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篇文章、每个知识点、每次限时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因此,我们要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流畅地推进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努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到了高三,教师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到专题评讲和试卷讲评上,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在讲评的过程中,我注重将课堂转化为学堂,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要求蒋彭飞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建模。我会将课堂交给蒋彭飞,让他亲自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让他到讲台上谈一下自己是怎样阅读论述类文章的,在阅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自己又是如何解惑、释疑的。这样,就能激励他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渐成为一名身披铠甲的战士。
心得二:遵循备考规律,让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备考也是要遵循规律的,要讲究循序渐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安排,不仅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三这一年,我们目标明确,把控速度,掌控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赶进度,不急功近利,而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复习任务。在市里的几次考试中,蒋彭飞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无论语文成绩还是各科的总成绩都没有在市里拿过第一名,但是,这几次考试其实都很好地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市里组织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蒋彭飞当时满怀信心,但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一时间,他十分沮丧,根本无心分析试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这时,我给他留出了足够多的自我修复的时间,课下只与他谈心,从不谈成绩。我仔细分析、研究他的答卷,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他心绪平稳下来,再和他逐一分析、各个击破,不断地鼓励他,坚定了他备考的信心。在我看来,教师的过分关注和频繁介入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心得三:因“才”制宜,培养他的答题能力。
语文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師,我们不应急于否定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将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当成唯一的答案,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作为蒋彭飞的任课教师,每到一个学习阶段,每经历一次阶段性考试,我都会与他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想法,尊重他的意见,帮助他分析备考时出现的问题。比如,蒋彭飞觉得自己总是在散文阅读题上失分。于是,我便和他研究高考散文阅读题,从解读、审题、答题三个环节入手,细致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最终帮他解决了问题。可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答题能力。
心得四:强化指导,让他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都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仔细,学生如果不做笔记,也是无效的。我要求蒋彭飞在上课时记录老师讲过的重难点知识,在做题时记录自己的实战心得,在评改时记录自己失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蒋彭飞有两个语文笔记本,一大一小,大笔记本主要整理错题和重点知识;小笔记本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已解决的问题打上钩,对未解决的问题打上叉,尽量做到“今日疑,今日解”。在自习课上,我常常看到他在整理自己的笔记。到了高三下半学期,我又对蒋彭飞提出要求:“重复做题,不断总结。”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重复做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很多题目,尤其是高考题,往往更容易击中学生的“软肋”,使他们发现自己未复习到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重复做题,反复思考,充实自己的笔记本。
到最后,蒋彭飞不再单纯地依赖这些套路和模板,而是卸下了这些“铠甲”,化有形为无形,学会了把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将抽象的考点变成了具体的知识点,完成了从“装甲”到“卸甲”的华丽蜕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