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我国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道路,即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的引领促进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两化融合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阶段,推动传统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转换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全过程的集成互联化的阶段,也就是现在进行中的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我们正在走向第三阶段,即全面的智能化阶段。现在我国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是我们在新时期新时代提出的两化融合的新内涵。
关键词 工业 互联网 现状发展
1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笔者就如何通过抢占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以扎实的产业基础推进智慧新城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 发展现状
鹰潭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次荣获了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国际大奖,是全球第一个万量级单项NB-IoT商用项目落地的城市。鹰潭市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成功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2.1 智慧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1)移动物联网络全国领先。鹰潭市已经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低速、中速、高速移动物联网络的城市,移动物联网络覆盖密度、质量全国领先。一是低速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全国领先,是全国唯一的实现了3张NB-IoT网络全覆盖的城市,现已开通NB-IoT基站1099个。二是中速物联网(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已实现全覆盖,现已开通eMTC基站962个。三是5G试点快速推进,是全国唯一的非省会、非一线的5G试点城市,现已建成5G基站126个。
(2)智慧应用让城市更智慧。一是市民生活越来越智慧。全市共安装了130 000块智能水表,设置了420个智能深埋垃圾桶,建成了1400个智能停车位,智慧路灯的安装率超过90%。实现了物联网应用场景43个,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 100 000个,其中NB-IoT终端连接数近200 000个,5G应用示范10余项。二是政府管理越来越智慧。智慧党建平台覆盖了全市3240个基层组织、50 184名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零距离”“透明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域一体化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市本级3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市区两级148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智慧新城决策指挥中心接入了31个业务部门35 000 000余条数据,初步构建了“一网监测、一图管理、一中心决策”的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
2.2 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鹰潭市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城市,迎来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4亿元,2018年全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26亿元,同比增长40.46%。2019年1~10月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全年预计将突破4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89.34%。物联网企业由2017年的79家增至如今的214家。欧菲炬能公司物联网模组生产基地、浙江沃得尔汽车传感器、普华鹰眼无人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
(2)平台载体功能逐步完善。一是平台建设实现了“领跑”,鹰潭市相继设立了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北航鹰潭研究院、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5G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智慧金融创新示范中心、菲利斯通数据存储银行、智云物联安全检测中心、鹰潭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44个,逐步形成了集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及物联网安全、信息存储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生态正逐步完善中。二是载体建设稳步推进,科创园、智联小镇移动物联网产业园、贵溪铜智能制造及智能家居产业示范区、余江电子信息产业园及智能穿戴产业示范区、龙虎山智慧旅游应用示范区等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在“一核两翼”发展格局基础上,“两园三区”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3)工業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一是产业发展快。鹰潭市现有大数据企业33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亿元。二是产业扶持强。组建了国有工业大数据公司,编制了《鹰潭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主要工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5%,效益提升20%。现在正在着力对全市90家铜加工企业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政府奖补资金5亿元,带动民间投资5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元。三是品牌推广。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移动物联网大会及全省数字经济人才大会,成立了中国信通院鹰潭泰尔物联网中心、华为云计算中心、北航大数据研究院等发展平台、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应用推广方面
一是智慧城市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智慧城市发展氛围不够浓厚,物联网应用推广深度、广度不够,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够,智慧城市氛围营造工作有待加强。三是数据采集、共享、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平台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仍有不少部门的数据未上云实现共享。
3.2 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研发能力和水平较为欠缺。二是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加工、应用研发均缺乏行业龙头,产业集聚性不强、龙头带动性不强。
3.3 政策支持方面
一是人才引进缺乏政策,技工型、技能型、研发型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凸显。二是研发方面缺少扶持政策,物联网企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扶持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再投入资金用于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4 发展思考
工业互联网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AI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给鹰潭市物联网产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按照“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的工作思路,依托現有的物联网基础网络优势,全面实施人才优先、产业优先、品牌优先、服务优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全力推进智慧新城建设。
4.1 人才优先,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引进培养储备不同层次的人才,逐步形成会做、会用、会研、会管的人才保障体系是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一,培养会做的技工型人才,探索由市属大中专院校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或通过政府、企业、市外大中专院校三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共建专业等方式培养一批技工型人才。第二,引进培养会用的技能型人才。探索引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技工型人才进行技能再培训,综合应用引进、学校培养、企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储备一批会调试会修理维护的技能型人才。第三,引进会研发懂研发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出台专项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引进一批本科及以上且有研发工作经验的研发人才,解决会做、会用、会修、会研人才不足的问题。第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服务型干部队伍,为服务好培育好发展好物联网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2 产业优先,绿色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不动摇,充分发挥鹰潭市物联网基础网络的先发优势,结合鹰潭市产业结构,主动对接并承接沿海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转移。二是探索发展软件服务业,抢抓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发展机遇,逐步促成物联网产业和软件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配套水平。一方面,践行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理念,在购买软件产品时将引进软件研发和维护团队作为附属条件;另一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时引进配套的软件研发团队。通过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发展软件服务业,最终实现软件硬件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研用制合一的发展格局。三是协调物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共同发展。一方面,依托工业大数据中心、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以“物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探索推进物联网产业与铜产业、微型元件产业之间产业链互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四是加快推进绿色智慧工厂建设。探索在市属国有企业基础上组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融资租赁、投贷联动等市场化方式,深度参与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以资本为纽带,加快推进绿色智慧工厂建设,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3 品牌优先,践行开放共享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低、中、高网络基站的覆盖面,并在现有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服务民众衣、食、住、行等必要性需求,研发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并推广。二是聚焦打造物联网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推介平台,结合鹰潭市实际和成功举办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经验,建设类似贵阳、南昌等地每年(或定期)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性论坛、会议等宣传推介平台。三是积极参加智慧城市评选、国内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等会议(论坛),多渠道、多平台重点推介我市物联网产品、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积极主动融入周边物联网(或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市物联网产业市场。
4.4 服务优先,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成本,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行业规划、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向物联网产业倾斜,形成政策洼地,吸引更多的物联网企业入驻,也进一步激发物联网企业活力。三是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在现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探索由政府出资建立为物联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财务管理等服务的中介服务平台,解决研发机构、创业团队不熟悉或不懂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引导研发机构、创业团队逐步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四是提升金融服务物联网产业水平,探索在物联网产业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基金尽快落地并投资,探索引进或建立“天使基金”、创业孵化器,加快推进物联网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五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利用市属国有企业资金和信用优势,与高校或科研团队合作,引进孵化一批物联网企业,最终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六是加快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数据采集、共享、应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企业数据上云的工作进程,强化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的公信力,为政府、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工业 互联网 现状发展
1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笔者就如何通过抢占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以扎实的产业基础推进智慧新城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 发展现状
鹰潭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次荣获了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国际大奖,是全球第一个万量级单项NB-IoT商用项目落地的城市。鹰潭市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成功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2.1 智慧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1)移动物联网络全国领先。鹰潭市已经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低速、中速、高速移动物联网络的城市,移动物联网络覆盖密度、质量全国领先。一是低速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全国领先,是全国唯一的实现了3张NB-IoT网络全覆盖的城市,现已开通NB-IoT基站1099个。二是中速物联网(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已实现全覆盖,现已开通eMTC基站962个。三是5G试点快速推进,是全国唯一的非省会、非一线的5G试点城市,现已建成5G基站126个。
(2)智慧应用让城市更智慧。一是市民生活越来越智慧。全市共安装了130 000块智能水表,设置了420个智能深埋垃圾桶,建成了1400个智能停车位,智慧路灯的安装率超过90%。实现了物联网应用场景43个,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 100 000个,其中NB-IoT终端连接数近200 000个,5G应用示范10余项。二是政府管理越来越智慧。智慧党建平台覆盖了全市3240个基层组织、50 184名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零距离”“透明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域一体化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市本级3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市区两级148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智慧新城决策指挥中心接入了31个业务部门35 000 000余条数据,初步构建了“一网监测、一图管理、一中心决策”的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
2.2 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鹰潭市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城市,迎来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4亿元,2018年全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26亿元,同比增长40.46%。2019年1~10月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全年预计将突破4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89.34%。物联网企业由2017年的79家增至如今的214家。欧菲炬能公司物联网模组生产基地、浙江沃得尔汽车传感器、普华鹰眼无人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
(2)平台载体功能逐步完善。一是平台建设实现了“领跑”,鹰潭市相继设立了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北航鹰潭研究院、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5G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智慧金融创新示范中心、菲利斯通数据存储银行、智云物联安全检测中心、鹰潭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44个,逐步形成了集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及物联网安全、信息存储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生态正逐步完善中。二是载体建设稳步推进,科创园、智联小镇移动物联网产业园、贵溪铜智能制造及智能家居产业示范区、余江电子信息产业园及智能穿戴产业示范区、龙虎山智慧旅游应用示范区等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在“一核两翼”发展格局基础上,“两园三区”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3)工業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一是产业发展快。鹰潭市现有大数据企业33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亿元。二是产业扶持强。组建了国有工业大数据公司,编制了《鹰潭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主要工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5%,效益提升20%。现在正在着力对全市90家铜加工企业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政府奖补资金5亿元,带动民间投资5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元。三是品牌推广。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移动物联网大会及全省数字经济人才大会,成立了中国信通院鹰潭泰尔物联网中心、华为云计算中心、北航大数据研究院等发展平台、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应用推广方面
一是智慧城市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智慧城市发展氛围不够浓厚,物联网应用推广深度、广度不够,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够,智慧城市氛围营造工作有待加强。三是数据采集、共享、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平台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仍有不少部门的数据未上云实现共享。
3.2 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研发能力和水平较为欠缺。二是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加工、应用研发均缺乏行业龙头,产业集聚性不强、龙头带动性不强。
3.3 政策支持方面
一是人才引进缺乏政策,技工型、技能型、研发型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凸显。二是研发方面缺少扶持政策,物联网企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扶持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再投入资金用于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4 发展思考
工业互联网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AI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给鹰潭市物联网产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按照“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的工作思路,依托現有的物联网基础网络优势,全面实施人才优先、产业优先、品牌优先、服务优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全力推进智慧新城建设。
4.1 人才优先,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引进培养储备不同层次的人才,逐步形成会做、会用、会研、会管的人才保障体系是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一,培养会做的技工型人才,探索由市属大中专院校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或通过政府、企业、市外大中专院校三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共建专业等方式培养一批技工型人才。第二,引进培养会用的技能型人才。探索引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技工型人才进行技能再培训,综合应用引进、学校培养、企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储备一批会调试会修理维护的技能型人才。第三,引进会研发懂研发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出台专项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引进一批本科及以上且有研发工作经验的研发人才,解决会做、会用、会修、会研人才不足的问题。第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服务型干部队伍,为服务好培育好发展好物联网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2 产业优先,绿色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不动摇,充分发挥鹰潭市物联网基础网络的先发优势,结合鹰潭市产业结构,主动对接并承接沿海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转移。二是探索发展软件服务业,抢抓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发展机遇,逐步促成物联网产业和软件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配套水平。一方面,践行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理念,在购买软件产品时将引进软件研发和维护团队作为附属条件;另一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时引进配套的软件研发团队。通过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发展软件服务业,最终实现软件硬件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研用制合一的发展格局。三是协调物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共同发展。一方面,依托工业大数据中心、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以“物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探索推进物联网产业与铜产业、微型元件产业之间产业链互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四是加快推进绿色智慧工厂建设。探索在市属国有企业基础上组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融资租赁、投贷联动等市场化方式,深度参与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以资本为纽带,加快推进绿色智慧工厂建设,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3 品牌优先,践行开放共享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低、中、高网络基站的覆盖面,并在现有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服务民众衣、食、住、行等必要性需求,研发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并推广。二是聚焦打造物联网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推介平台,结合鹰潭市实际和成功举办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经验,建设类似贵阳、南昌等地每年(或定期)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性论坛、会议等宣传推介平台。三是积极参加智慧城市评选、国内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等会议(论坛),多渠道、多平台重点推介我市物联网产品、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积极主动融入周边物联网(或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市物联网产业市场。
4.4 服务优先,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成本,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行业规划、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向物联网产业倾斜,形成政策洼地,吸引更多的物联网企业入驻,也进一步激发物联网企业活力。三是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在现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探索由政府出资建立为物联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财务管理等服务的中介服务平台,解决研发机构、创业团队不熟悉或不懂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引导研发机构、创业团队逐步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四是提升金融服务物联网产业水平,探索在物联网产业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基金尽快落地并投资,探索引进或建立“天使基金”、创业孵化器,加快推进物联网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五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利用市属国有企业资金和信用优势,与高校或科研团队合作,引进孵化一批物联网企业,最终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六是加快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数据采集、共享、应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企业数据上云的工作进程,强化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的公信力,为政府、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