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古文在实现通识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教学资源丰富。高职医古文教育内容,应区别于一般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材,更不能等同于一般高等职业教材内容。高职医学院校医古文教材应既要体现医学的专业性,又要体现医学的人文性及通识性。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医古文;课程内容
医古文在实现通识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厚实的医学基础、强化医学职业能力、提高医学综合素质的功能作用。医古文对医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医古文在医学高校不应被忽视或排斥,课程不应被压缩,而应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医古文教育内容,应区别于一般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材,更不能等同于一般高等职业教材内容。高职医学院校医古文教材应既要体现医学的专业性,又要体现医学的人文性及通识性。
一、精选医古文内容遵循的原则
(一)人性原则
通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完整的人”,追求人性的回归。高校医学教育应突出人性教育的突出地位,培养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自我的优势与价值,对社会的发展能有较强的适应性。传统的医学教育是单纯的生物科技教育,人性教育被忽视,造成医疗实践活动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重视通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教育,尤其要建立科学教育基础之上的人文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渗透,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意义。
“医乃仁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医古文思想的精髓。通识教育下的医古文迎合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属性人的发展需要,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强化了整体“人”的概念。医古文课程内容应尊重医学生的个性需求,帮助医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社会,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能满足医学生现实专业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意义价值的生活主题,体现生命的价值与职业的意义。
(二)整合性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是通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实施通识教育应尽力避免单一的、孤立的、片面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挖掘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构建整合性的结构,体现科学人文教育统一的本质,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真正有机融合。人的全面发展应体现在智慧才能、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使丰富的个性差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协调统一。
我国医古文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浩如烟海,简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我国古代医学家撰写的医古文,具有丰富的治病救人仁德精神,深厚的医学伦理智慧,精湛的治疗技术手艺,典范的医疗案例,融仁爱、哲理、情志、医疗、保健一体。对医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应取其精华,精心选择最精华的资源,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中医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敬畏生命,要能对自然生命、他人生命与自我生命的尊重。强调从医的必须具有“精”与“诚”的修养,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综合。对生命的敬畏、医术医德的崇高追求等材料,都具有明显通识教育整合性特色。
(三)发展性原则
知识是不断丰富的,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人的职业素养也应不断地追求新的境界。積极地人生观价值观应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追求新高度。通识教育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既立足于现状,又高瞻远瞩于未来,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性。现代化的人才,不能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应积极向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新观念,以适应日益进步发展的社会需求。
医学生应了解祖国医学文明的历史,熟悉千古名医风范。更应能从古代医学文明中获得启迪与感悟,结合所热爱的专业,深刻思考,学以致用,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情操,健全人格,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古为今用,立足医学生的职业特性与个人全面的发展,努力实现医古文教育能用、管用、实用、好用的目的。为高职医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增强职业能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参考内容及评价
医古文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与通识性的课程,医学高校应根据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组建教材编写队伍,精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要点,把握内容难易度,编写出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教科书。教材是传播知识文化与培养祖国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工具,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培养。我们应努力提高教材的质量,丰富其内涵,不断地修改完善,以适应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下是精选的部分代表作:
(1)医家传记:《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
(2)医学论著序文:《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本草纲目》原序。
(3)医学伦理:《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养生论》《医案三则》《医话三则》《医事三则》。
(4)医学调养:天人合一、未病先防、情志调理《素问·汤液醪醴论》、饮食调养《灵枢.五味》。
这些经典医古文千年流传,受到后人的尊崇与敬仰,广为传颂,从多角度展现了古代医学人士对医学技术与医德修养的伦理观点,对现代从医学的仍然具有医德医风医术方面的教育价值。在世世代代医学发展中,涌现了无数的典故与传说。这些医古文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是我国中医学的医术与醫德的集中体现,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其中千古名医风范,以其个人高尚的意志品质与医德情操修养,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如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他们淡泊名利、志存救济、心怀忧恤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留下的医学佳话与医学著作,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源泉,没有人类的传统文化,也就自然没有现代文化。因此,大学通识教育应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从人类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营养,通过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涉猎,增强自己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段逸山.段逸山举要医古文[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4.
[2]隋晓荻.中西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2014,07.
[3]刘庆宇,孙文钟.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
作者简介:
蹇瑞桥(1977.12.1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公共部,副教授,硕士,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江西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医古文对培养高职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JX1552。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医古文;课程内容
医古文在实现通识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厚实的医学基础、强化医学职业能力、提高医学综合素质的功能作用。医古文对医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医古文在医学高校不应被忽视或排斥,课程不应被压缩,而应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医古文教育内容,应区别于一般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材,更不能等同于一般高等职业教材内容。高职医学院校医古文教材应既要体现医学的专业性,又要体现医学的人文性及通识性。
一、精选医古文内容遵循的原则
(一)人性原则
通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完整的人”,追求人性的回归。高校医学教育应突出人性教育的突出地位,培养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自我的优势与价值,对社会的发展能有较强的适应性。传统的医学教育是单纯的生物科技教育,人性教育被忽视,造成医疗实践活动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重视通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教育,尤其要建立科学教育基础之上的人文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渗透,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意义。
“医乃仁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医古文思想的精髓。通识教育下的医古文迎合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属性人的发展需要,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强化了整体“人”的概念。医古文课程内容应尊重医学生的个性需求,帮助医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社会,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能满足医学生现实专业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意义价值的生活主题,体现生命的价值与职业的意义。
(二)整合性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是通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实施通识教育应尽力避免单一的、孤立的、片面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挖掘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构建整合性的结构,体现科学人文教育统一的本质,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真正有机融合。人的全面发展应体现在智慧才能、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使丰富的个性差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协调统一。
我国医古文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浩如烟海,简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我国古代医学家撰写的医古文,具有丰富的治病救人仁德精神,深厚的医学伦理智慧,精湛的治疗技术手艺,典范的医疗案例,融仁爱、哲理、情志、医疗、保健一体。对医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应取其精华,精心选择最精华的资源,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中医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敬畏生命,要能对自然生命、他人生命与自我生命的尊重。强调从医的必须具有“精”与“诚”的修养,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综合。对生命的敬畏、医术医德的崇高追求等材料,都具有明显通识教育整合性特色。
(三)发展性原则
知识是不断丰富的,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人的职业素养也应不断地追求新的境界。積极地人生观价值观应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追求新高度。通识教育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既立足于现状,又高瞻远瞩于未来,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性。现代化的人才,不能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应积极向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新观念,以适应日益进步发展的社会需求。
医学生应了解祖国医学文明的历史,熟悉千古名医风范。更应能从古代医学文明中获得启迪与感悟,结合所热爱的专业,深刻思考,学以致用,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情操,健全人格,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古为今用,立足医学生的职业特性与个人全面的发展,努力实现医古文教育能用、管用、实用、好用的目的。为高职医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增强职业能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参考内容及评价
医古文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与通识性的课程,医学高校应根据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组建教材编写队伍,精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要点,把握内容难易度,编写出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教科书。教材是传播知识文化与培养祖国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工具,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培养。我们应努力提高教材的质量,丰富其内涵,不断地修改完善,以适应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下是精选的部分代表作:
(1)医家传记:《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
(2)医学论著序文:《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本草纲目》原序。
(3)医学伦理:《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养生论》《医案三则》《医话三则》《医事三则》。
(4)医学调养:天人合一、未病先防、情志调理《素问·汤液醪醴论》、饮食调养《灵枢.五味》。
这些经典医古文千年流传,受到后人的尊崇与敬仰,广为传颂,从多角度展现了古代医学人士对医学技术与医德修养的伦理观点,对现代从医学的仍然具有医德医风医术方面的教育价值。在世世代代医学发展中,涌现了无数的典故与传说。这些医古文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是我国中医学的医术与醫德的集中体现,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其中千古名医风范,以其个人高尚的意志品质与医德情操修养,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如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他们淡泊名利、志存救济、心怀忧恤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留下的医学佳话与医学著作,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源泉,没有人类的传统文化,也就自然没有现代文化。因此,大学通识教育应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从人类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营养,通过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涉猎,增强自己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段逸山.段逸山举要医古文[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4.
[2]隋晓荻.中西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2014,07.
[3]刘庆宇,孙文钟.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
作者简介:
蹇瑞桥(1977.12.1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公共部,副教授,硕士,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江西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医古文对培养高职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JX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