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去全方位、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一、建立语文小组,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期初,就建立语文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都由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负责人——小组长。语文学习小组每周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除部分任务是由教师安排外,大部分任务是由组长和成员商讨决定的。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及效果检测,交流彼此之间的学习心得,优秀生还会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当然也增加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信心。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悬疑设难,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将设计好的一些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布置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内容可以是有关的字、词、语法等语文知识,为阅读新课扫清障碍;还可要求学生想方设法弄清相关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内容是正确分析、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困难的,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利用多种媒介来完成。学生必须查阅多种工具书,来解决字、词等语文知识问题,至于作家材料和写作背景,则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意义,不仅是要学生获得这些知识,而且是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求知探索的习惯,以及在探索中感受学习的苦与乐。
  
  三、勤写日记,增强写作能力
  
  对于写作素养更是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提高,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生除要定时完成习作文外,还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认识的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行为,又是一种综合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奏效,就像学游泳必须下水一样,而且必须要经过多次练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因此,要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还要经常检查,决不允许滥竽充数,必须是经过认真观察,有真挚的感受,描写要细致,叙述要条理。我还要求他们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评价,针对一篇文章,他们会提出不同观点和意见。这样,学生会认真地修改,对于优秀的文章,我会以在全班展览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这样,也能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每人都想让自己的作品得到这样的殊荣,自然就不会再应付了事,而是认真完成。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大大地提高。
  
  四、大量阅读,勤做笔记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就要大量地阅读,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而且,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后,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好处。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
  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
  
  五、朗诵比赛,锻炼表达才能
  
  朗诵可以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可以练习正确发音,学习表达技巧。它既能训练胆量,又能训练口才。它可以使口语和书面语融会贯通,从而增加学生口语表达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小型的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把静止的书面语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从而调动读者的口、眼、脑。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各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诵读还可以把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及感悟传达出来,使读者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和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及语言美。它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而且可以发现一些在演讲方面存在天分的苗子,加以培养。
  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以课内学习为基础的语文活动,开展语文教学,使课内教学和课外语文学习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有限的课内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学习延伸发展。利用好丰富的语文活动,就像给鸟儿插上翅膀,必将大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将其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在不少人的眼里,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多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枯燥的理论、无用的框条,而政治教师大多严肃而淡漠,缺少艺术审美,总而言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生机无活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前后联系,又要注意本国史和世界史的横向联系,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六个方面的联想。  1.同类知识的联想  历史知识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内容。在学习时将同类知识联想归纳,不但可以避免知识记忆的混淆,还有利于巩固知识
一、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还是可以总结成几个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1.具体化  有人说:任何一个词,如果不放在句中,我就不知道其含义。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词不离句。翻词典查到的词的含义是抽象的,当词运用在句中时具体的语言环境赋予了该词特定的含义,使该词抽象的含义具体化,我们应当理解的是这具体化的含义。  2.形象化  语言都具有形象性,英语也不例外,它的形
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因此,教学调控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详略分明,调控教学内容  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确定教什么、教多少;凡学生自己能够感受的内容,就应尽量少讲或不讲,如欣赏与评述部分;凡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掌握的内容,就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雨霖铃》中的佳句,也是宋词中传婉约之神的千古名句。  作者柳永一生坎坷,仕途失意,长期过着奔波漂泊的羁旅生活,因而他的词作“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有斋书录解题》),且善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雨霖铃》就是描写羁旅相思的名篇佳作,而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因状出了“难状之景”,述出了“难达之情”而脍炙人口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单位没有制度不行,有了制度不严格执行或不规范执行更是不行。就拿请假制度来说吧,在校学生因故不能到校上课而例行请假手续,是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表现,但学生请假过多过滥,让请假变了味,则是践踏学校请假制度,无视学校管理,主观随意缺课的问题了。出现这一不良现象,据笔者调查了解,除了客观原因以外,还有许多主观上的因素。这里边包括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本人对请假制度的认识
紧扣地理学科高考命题思想,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是决胜高考的重要保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效果较好的复习方法,把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储备阶段、知识整合阶段、知识提升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知识储备阶段——“把书读厚”    这是第一轮复习阶段,我所用复习时间人约6个月,到3月中旬为止。该阶段为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而这段时间地理教学又涉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那么,应当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一、德育渗透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进行    毛泽东指出:认识
历史图片直观性强,包含并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历史图片或以浓墨重彩渲染激烈的战争场景,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的神貌,或以严谨的构图描摹器物的形态,最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因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人们去汲取知识,探求科学,破解奥秘。激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