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已经接近了新课程,但教学观念的转变,决不意味着教学实际也随之立即转变,更由于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实质的理解、认识不一,很多教师在实践中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小组合“坐”不等于小组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间的交流及师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这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将“一人提问、少数回答、多数枯坐”的旧教学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为便于学生合作探究,许多教师或将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或将学生排成U字型、模块的多种形式。但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未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往往说了一句“Discuss in your groups.”,不到几秒钟,便要求学生作答,学生没有一点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时间,结果只能变成优秀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失去了交换位置的真正意义。
误区二:气氛热烈不等于扎实有效
新课程提倡“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英语活动教学的精髓,是在活动中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切入点。我们始终坚持把“动”引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得到语言学习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师绞尽脑子在课堂上设计了唱唱跳跳玩玩演演等活动,几乎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唱、跳、演、玩等,课堂简直成了舞台。在这种热闹的场合下,试问学生真能学习到知识吗?教师的教学目的真的能达到吗?
误区三:鼓励多多、奖励多多、不等于新评价
提起教学评价,传统教育似乎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学生多一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于是,课堂上,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在老师的倡导下。教室里就会响起整齐划一的“Good,good,very good”的表扬声,并且赠有丰厚的奖品。受表扬的学生接受奖品乐滋滋地坐在座位上,欣赏着奖品,兴奋得连后半节课的内容都不知道在上些什么;未受表扬的同学则有些羡慕、有些沮丧。
误区四:现代化教学不等于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登堂入室了。它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多媒体的开发和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在实践当中发现了一些有背于课改理念的现象。
课改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课堂,就必须要走出这些误区,下面浅谈下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
对策一:少些虚情假意,呼唤公正评价
每种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都是一粒种子,都会开花结果,长成以后是稻谷还是稻草,就看你播下的是什么了?可见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真实公正的评价,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成功的评价并非来自越多越好的奖励,要使评价有意义,奖励有效果,教师要讲究艺术进行有效评价,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情景性。不应该随便滥用表扬,表扬必须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
(2)具体性。赞扬应该是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具体行为,不能只对学生学业上具体表扬而忽视赞扬一般行为上的表扬。
(3)可信性。赞扬应该因人因事而宜。高年级的优等生知道表扬主要是用来激发学习动机或鼓励学习劲头。因此他们可能认为表演是不必要的。
对策二:少些“师唱生随”,体验真正合作
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其真正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语言,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有正确的认识。
(1)分组科学,避免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小组合作除了有“小组合作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小组优化组合”。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尤其小学英语是一门活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合作小组的建立应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这里的英语能力绝不单指口语能力,更多地包括了学生在语言、逻辑、空间、身体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能特长,从而增强起学习的自信心和互组合作的意识,进而实现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2)时间恰当,避免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合作学习之前,我们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语言现象、语言规律的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合作,这样交流起来才有实质内容,否则,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对策三:少些“花里胡哨”,注重学习过程
英语教学是一种实际的教学,不是声张虚势,不是教师的“走过场”。英语教学要注重实实在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流通的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信息的控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关注那些形式的东西,而是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教学设计和实际效果。
对策四:少些“网络盲从”,激活现代化教学
无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出现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化难为易。因地制宜选择“平台”。一些难度教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以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而简单的课件不妨用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来做做“家常菜”。
(2)多“体”并存,各显其能。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同时使用小黑板、教学卡片,投影仪,展示台等多种辅助手段。
(3)优化结构,增强交互。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课件界面的人性化,将师生的情感交流融于人机交流之中,体现“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已被视为我们教育界的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也随之被频繁地带入课堂,服务与我们的教学。我们不能只顾着追随潮流,盲从时尚,认为别人用的多的,用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最好的。我们要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让课程改革真实些,实在些。
收稿日期:2008-04-30
误区一:小组合“坐”不等于小组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间的交流及师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这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将“一人提问、少数回答、多数枯坐”的旧教学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为便于学生合作探究,许多教师或将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或将学生排成U字型、模块的多种形式。但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未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往往说了一句“Discuss in your groups.”,不到几秒钟,便要求学生作答,学生没有一点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时间,结果只能变成优秀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失去了交换位置的真正意义。
误区二:气氛热烈不等于扎实有效
新课程提倡“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英语活动教学的精髓,是在活动中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切入点。我们始终坚持把“动”引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得到语言学习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师绞尽脑子在课堂上设计了唱唱跳跳玩玩演演等活动,几乎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唱、跳、演、玩等,课堂简直成了舞台。在这种热闹的场合下,试问学生真能学习到知识吗?教师的教学目的真的能达到吗?
误区三:鼓励多多、奖励多多、不等于新评价
提起教学评价,传统教育似乎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学生多一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于是,课堂上,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在老师的倡导下。教室里就会响起整齐划一的“Good,good,very good”的表扬声,并且赠有丰厚的奖品。受表扬的学生接受奖品乐滋滋地坐在座位上,欣赏着奖品,兴奋得连后半节课的内容都不知道在上些什么;未受表扬的同学则有些羡慕、有些沮丧。
误区四:现代化教学不等于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登堂入室了。它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多媒体的开发和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在实践当中发现了一些有背于课改理念的现象。
课改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课堂,就必须要走出这些误区,下面浅谈下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
对策一:少些虚情假意,呼唤公正评价
每种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都是一粒种子,都会开花结果,长成以后是稻谷还是稻草,就看你播下的是什么了?可见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真实公正的评价,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成功的评价并非来自越多越好的奖励,要使评价有意义,奖励有效果,教师要讲究艺术进行有效评价,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情景性。不应该随便滥用表扬,表扬必须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
(2)具体性。赞扬应该是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具体行为,不能只对学生学业上具体表扬而忽视赞扬一般行为上的表扬。
(3)可信性。赞扬应该因人因事而宜。高年级的优等生知道表扬主要是用来激发学习动机或鼓励学习劲头。因此他们可能认为表演是不必要的。
对策二:少些“师唱生随”,体验真正合作
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其真正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语言,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有正确的认识。
(1)分组科学,避免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小组合作除了有“小组合作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小组优化组合”。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尤其小学英语是一门活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合作小组的建立应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这里的英语能力绝不单指口语能力,更多地包括了学生在语言、逻辑、空间、身体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能特长,从而增强起学习的自信心和互组合作的意识,进而实现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2)时间恰当,避免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合作学习之前,我们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语言现象、语言规律的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合作,这样交流起来才有实质内容,否则,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对策三:少些“花里胡哨”,注重学习过程
英语教学是一种实际的教学,不是声张虚势,不是教师的“走过场”。英语教学要注重实实在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流通的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信息的控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关注那些形式的东西,而是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教学设计和实际效果。
对策四:少些“网络盲从”,激活现代化教学
无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出现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化难为易。因地制宜选择“平台”。一些难度教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以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而简单的课件不妨用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来做做“家常菜”。
(2)多“体”并存,各显其能。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同时使用小黑板、教学卡片,投影仪,展示台等多种辅助手段。
(3)优化结构,增强交互。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课件界面的人性化,将师生的情感交流融于人机交流之中,体现“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已被视为我们教育界的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也随之被频繁地带入课堂,服务与我们的教学。我们不能只顾着追随潮流,盲从时尚,认为别人用的多的,用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最好的。我们要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让课程改革真实些,实在些。
收稿日期: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