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游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以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當的比喻、贴切的过渡,为我们再现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饱含对我国园林艺术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用移步换景、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写游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品词析句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颐和园美景的赏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理念]
作为北京的近邻,我们的孩子虽然有不少去北京游玩过,但去过颐和园的并不多。即使有几个去过的,也因为年龄小,认识受限,游玩时走马观花,对课文中描写的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思路:创设三种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教学过程]:
(一)当小游客,长文短读,整体把握游览顺序
读文伊始,首先创设游览情境:我们知道颐和园的面积有290公顷呢,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出游览图的幻灯片),你现在是一名小游客了,要怎么游览才能既不走冤枉路,又能尽览颐和园美景呢?咱们快来向作者请教一下吧!然后初读课文,扫清自此障碍,随后让学生再次速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带有游览顺序的过渡句,并连起来读一读。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随文找图,在游览图中勾画出游览路线。由此达到长文短读,整体把握游览顺序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初读课文。带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就像一名小游客,进了颐和园眼花缭乱。创设这种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读到画,以画促悟的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达到了眼、耳、手、心多种感官并用的最佳学习效果,有效达成了“理清课文内容,了解过渡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的教学目标,初步渗透了“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的游记写作方法。]
(二)当小解说,细读段落,品析体会景物特点
当学生对颐和园有了初步了解后,让他们转换身份,由“游客”变“解说员”,引领游客参观,学生就有了新的任务:小组合作研读景点、读书交流,结合资料、共同设计解说词。之后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各景点的解说员关注景物特点:长廊“长和美”;万寿山:高大,美;昆明湖“静”;十七孔桥:情趣美。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充分探讨,互相补充,对每一景点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包含的人文智慧、写作情感都要品析到位。
[设计意图:变身小导游,小组合作设计导游词这一情境,将自读感悟、品味语言、研读资料等整合到为游客介绍景物特点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的欲望。教师完全跳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介绍,去感受景观的人文价值,更是帮助学生达到了品词析句,以讲促读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了语文能力。]
(三)当小读者,回顾全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作为游客和小讲解员,学生们充分领略了颐和园的美,如何让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呢?我让他们再次转换身份,作为小读者,去梳理文本,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幅一幅精彩的画卷有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借助板书,我帮学生再次回顾了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顺序,并出示了移步换景法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为我们有序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读者身份,帮学生梳理文本,归纳总结写作方法,明确“移步换景”的概念,有效达成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当小作家,学以致用,介绍一处身边美景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学会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忍不住就萌发了试着写一写的念头。这时鼓励大家“当小作家,把自己熟悉的一处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朋友,记着用上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的作业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效果,最具体的表现就应该是作文。学生们通过学到的技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从中感受到快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教师用书》
作者简介
吴玉辉 女 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2年,曾两次获桥西区政府三等功,多次获政府嘉奖,并获得“石家庄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桥西区骨干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研组长”等多项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师评价语的作用》《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地取材 设计作文》《我班的信息港》等多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河北教育》《少年素质报》《燕赵晚报》等刊物上。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游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以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當的比喻、贴切的过渡,为我们再现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饱含对我国园林艺术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用移步换景、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写游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品词析句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颐和园美景的赏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理念]
作为北京的近邻,我们的孩子虽然有不少去北京游玩过,但去过颐和园的并不多。即使有几个去过的,也因为年龄小,认识受限,游玩时走马观花,对课文中描写的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思路:创设三种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教学过程]:
(一)当小游客,长文短读,整体把握游览顺序
读文伊始,首先创设游览情境:我们知道颐和园的面积有290公顷呢,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出游览图的幻灯片),你现在是一名小游客了,要怎么游览才能既不走冤枉路,又能尽览颐和园美景呢?咱们快来向作者请教一下吧!然后初读课文,扫清自此障碍,随后让学生再次速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带有游览顺序的过渡句,并连起来读一读。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随文找图,在游览图中勾画出游览路线。由此达到长文短读,整体把握游览顺序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初读课文。带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就像一名小游客,进了颐和园眼花缭乱。创设这种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读到画,以画促悟的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达到了眼、耳、手、心多种感官并用的最佳学习效果,有效达成了“理清课文内容,了解过渡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的教学目标,初步渗透了“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的游记写作方法。]
(二)当小解说,细读段落,品析体会景物特点
当学生对颐和园有了初步了解后,让他们转换身份,由“游客”变“解说员”,引领游客参观,学生就有了新的任务:小组合作研读景点、读书交流,结合资料、共同设计解说词。之后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各景点的解说员关注景物特点:长廊“长和美”;万寿山:高大,美;昆明湖“静”;十七孔桥:情趣美。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充分探讨,互相补充,对每一景点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包含的人文智慧、写作情感都要品析到位。
[设计意图:变身小导游,小组合作设计导游词这一情境,将自读感悟、品味语言、研读资料等整合到为游客介绍景物特点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的欲望。教师完全跳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介绍,去感受景观的人文价值,更是帮助学生达到了品词析句,以讲促读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了语文能力。]
(三)当小读者,回顾全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作为游客和小讲解员,学生们充分领略了颐和园的美,如何让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呢?我让他们再次转换身份,作为小读者,去梳理文本,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幅一幅精彩的画卷有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借助板书,我帮学生再次回顾了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顺序,并出示了移步换景法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为我们有序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读者身份,帮学生梳理文本,归纳总结写作方法,明确“移步换景”的概念,有效达成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当小作家,学以致用,介绍一处身边美景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学会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忍不住就萌发了试着写一写的念头。这时鼓励大家“当小作家,把自己熟悉的一处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朋友,记着用上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的作业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效果,最具体的表现就应该是作文。学生们通过学到的技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从中感受到快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教师用书》
作者简介
吴玉辉 女 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2年,曾两次获桥西区政府三等功,多次获政府嘉奖,并获得“石家庄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桥西区骨干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研组长”等多项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师评价语的作用》《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地取材 设计作文》《我班的信息港》等多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河北教育》《少年素质报》《燕赵晚报》等刊物上。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