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年味
谢庆富
大学毕业前的所有春节我都是在老家过的,虽然我们在慨叹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2000年毕业以后,我来到了苏州这个江南城市工作,离我苏北老家有了千里之遥。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是回老家过的,回想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那么过了年。之后的连续三个春节我都是在苏州过的,原因似乎是寂寥或者是挫折感,或者还有其他,我自己也说不清,总之我一个人呆在异乡孤寂地品味新年。
我是住在公司宿舍里的,平时工作期间都是在公司食堂吃饭,即使是周末,食堂也供应饭菜。为安全起见,公司宿舍是不允许配置煤气灶、电磁炉之类的灶具的。不过我有一只电饭煲,因为它比较安全,可以烧烧开水、下点面条什么的。有时候我会去超市买点冷冻水饺或者馄饨,回来用电饭煲烧一烧,感觉也很不错。过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有的年份没有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我所在镇子上的超市基本上都会歇业,农贸市场也会关门。所以,我会在这一天的上午到超市购买足够的食品,够我吃好几天。
我在这里没有别的亲戚,本地和附近城市的同事都会回家过年,留下来过年的一般都是路途比较远的,比如四川、湖北那些地方的人。那些人都是在外面租房子的,通常他们都是夫妻俩一起出来打工。尽管他们看见我都会热情地拉我去吃饭,但是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过年是不应该在别人家吃饭的,即使在外面也不可以。几天的节假日,我接连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很好,买了好多吃的,甚至还有一瓶红酒。这几天里,我和父母说话的时间,可能会超过整整一年的通话记录,不管曾经有过什么不快,这时候我是个幸福的儿子,至少表面上是。其实现在想起来,也没有大事,也许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比较高,也许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我感觉自己离这个期望值很远,所以才会逃避回家过年吧。不管怎么说,年是一定要过的,和深爱自己的父母说说话,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失,畅想一下不远的未来,似乎也有了浓浓的年味。
尽管一个人的新年有些孤单,但是,想到家乡的炊烟袅袅,鞭炮声中亲人快乐的脸庞似乎就在眼前,心里安静了很多。而那只电饭煲里煮着的不仅是一餐饭,也是悠悠年味,更是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年味故乡浓
阡陌红尘
曾几何时,一跨出校门,我就成了浪迹天涯不折不扣的游子。故乡成了魂牵梦萦的异乡,而异乡却似乎成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故乡。人生如寄,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在炮竹一声辞旧岁的时刻,总是感慨万千,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在外度过,腊月三十日的年饭,有时真味同嚼蜡。
记得在外过的第一个年,是在离家数千里的河北省唐山市。寄居在亲戚家的我,总觉得北方的年饭不像南方丰盛,北方以面食为主,在腊月三十日,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旁包一顿饺子,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而在南方的故乡,年饭张罗得轰轰烈烈,五花八门的,不在于能吃多少,而是在于那种年味的意味深长,比如,要吃“鱼”,说明年年有“余”;要吃豆腐,“腐”的谐音为“福”,象征着富裕的生活;吃“元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与和和气气;年饭桌上腊肉别有风味,也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火辣辣的;还有点灯笼,贴门神对联,放鞭炮,玩烟花……腊月的年味十足的浓!但在异乡,就少了这种过年的气氛,虽然亲戚没有将我当外人看待,也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心中总有几分别扭,觉得外面的灯火再红,美酒再醇,仍不如故乡的年饭吃起来有滋味。
记得那一年初次南下广东,公司在年底才放假,离过年不到一星期,我买不到广州至桂林的火车票,去汽车站打听,车票也销售一空,我背着清瘦的行囊,在半途等候开往故乡的车辆,目睹车上的乘客拥挤得无立足之处,我等了两天仍无所获,于是决定一个人在异乡过年。那一年,我攥着口袋里那点微薄的工资,却觉得很富足,去菜市上买来几斤五花肉和小鲤鱼,找来锯木粉屑,以故乡的风俗熏腊鱼制腊肉……出租屋里,烟雾缭绕,呛得我喘不过气来,乡泪客中尽。
第二年,为了在年初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于是也在异乡过年。不过,那一年,有好几个老乡都留在异乡一同欢庆新年,我们制腊肉、酿甜酒、猜拳、唱卡拉OK、放烟花,年初二就去逛书店,过得也很快乐充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早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将妻子和儿子留在故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外打工。腊月,年关路迫在眉睫,我不管回家路是多么遥远,车费是多么昂贵,钱包是多么干瘪,归心似箭,每天盯着墙上的挂历,掰手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公司才放假,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如蚕食桑叶般吞噬着我的乡愁。回家,回家!爱的家园里有几双望穿秋水的目光期待着我的归期!盼望过年回家的心在煎熬,真是度日如年呵!
期待团圆
王进明
俗话说:娃娃们盼过年,大人们怕过年。娃娃盼的是希望和快乐,大人怕的是无奈和压力。无论是盼或者是怕,年总会如期而至,躲不过,也挽不回。
童年时期,我们这些毛孩子天天期待年的到来。大年来时,家家户户都充盈着喜庆,日子好的宰一头猪,日子紧的也要做一锅老豆腐。我家每年都要做豆腐。全家人一起行动,爸爸、哥哥手摇石磨磨黄豆,妈妈和姐姐在灶台边压着布袋过滤,那乳白的豆汁从布眼里挤出来,哗哗地流进锅里,汇聚着一家人的希望和快乐。
转眼间,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童年变成了依稀的记忆。2010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父母的电话接连打来,催促我回家过年,我的心不由得动摇起来,偷偷地买了回家的车票揣在怀里。然而,想想同宿舍的其他11名工友,我心里居然有股出卖朋友后的难言的滋味。
因为无法回家过年,我们共同约定,今年在公司宿舍里过年。我们要共同做一个团圆火锅,还要邀请单身的老乡感受团圆的快乐。眼下,公司正值赶货期,加上年前的民工荒,我的室友们是注定无法回家了。而我,因为有个做主管的亲戚,虽然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偷偷地请了年假。订票后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开心地聚在宿舍里,讨论大年三十团圆火锅的安排细节,还开列了名单和菜系。因为人多,大家计划把人分成五拨儿,轮流着吃,谁先吃完,谁就先上楼顶看烟花、吃糖果、燃放爆竹,最后大家齐聚宿舍观看春晚到天明。
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忍了又忍。最后,我还是犹豫着把回家的车票拿出来,大家一看,都愣住了。宿舍里有数十秒的沉寂,接着都默默地散开,上床睡觉。
宿舍里非常安静,我听到了我的心跳。我很难受,感觉对不起这帮兄弟,但是我四年没有回家,我想念病中的父母,我更想念可爱的孩子。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迷迷糊糊直到半夜。
突然,一阵沉闷的哭声把我惊醒。我一骨碌爬起来,按亮了灯。我一眼看见上床的小刘靠在床头抱头哭泣,那压抑的哭声,如锥子般刺穿了我的心。小刘是个孤儿,今年18岁,和我们一起工作快两年了,平时大家都很照顾他,绝不允许有人欺负他。“怎么啦,小刘?”我一边问,一边伸手拉起被子往他身上盖。
小刘一甩膀子,头也不抬地说:“哥,你别理,我……我想……想家!呜呜呜……”
我一下子傻眼了,我的心像被谁掏空一样难受。我突然一阵冲动,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一伸手,抓起床上的车票,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碎屑抛向空中,眼看着那些碎屑缤纷如雪花般落下,说:“开心点吧!小刘,一定要学会忍耐!谁叫我们是以打工为职业的人呢?”
小刘抬起头来,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宿舍里突然响起一阵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原来他们都没有睡,一个个从被窝里伸出手来,向我鼓掌。
四海为家,兄弟情深,出门在外,这样的团圆,也可以是我们快乐的起点!
异乡缺乏人情味
苏春燕
去年春节,我是在深圳过的。这年味儿,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还真是很难体会到。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在异地他乡,要过出年味,有如下三难:
其一,熟人少。年味儿,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情味。如果人气不够高,孤家寡人的,你说能过出什么年味来?同事,80%以上都回老家了,奉行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孝子准则;朋友或同学,即使也有七八个、十来个同在深圳,可因为交情不够深,加上距离、住宿等诸多因素,都不愿劳心费神地跑到对方那里。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怕麻烦,怕到漠视曾经的友情。而我们至亲的人,多数留守在我们的家乡,遥不可及,只能靠电话传递一下问候与祝福。人少,肯定就不热闹,而热闹不起来的话,年味儿自然就无从体会了。
其二,没心情。毕竟是别人的城市,我们只是过客,找不到归宿感,也找不到主人翁感。所以,我们无法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装饰自己的出租屋或者宿舍。在老家,我们会贴对联、放鞭炮,会挂年画、备瓜子糖果,可在这儿,我们却不想费这么多周折,因为,既没有人来访,也没有谁欣赏,何以再去做这些表面文章呢?不如买点实在的东西自己享受得了。
其三,太冷清。特别是国家规定的那7天公休假期间,虽然是春节,可外面却变得冷冷清清的,不少超市、商场都关门了。快餐店、面点房的老板也都回家过年去了,我们吃顿饭,还得靠自己动手。你说悲哀不悲哀?那凄凉劲儿,唉……
我还好,去年春节是在帮一个老乡看房子,租来的两室一厅,里面家电一应俱全,还能看看电视、上上网。即使这样,还是怕孤单无聊,就叫上另外一个不打算回老家的同事陪我。我俩一人一个房间,一个看电视,一个玩电脑,两不相扰。虽然对话不多,但想想,隔壁房间里还有一个人陪着自己,就倍觉踏实。不过这个同事有时会去找她同学、朋友玩,这样,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在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里,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别说年味了,连人气儿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就特别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
所以,想在异乡过出年味儿,那难度真是相当的大呀!
谢庆富
大学毕业前的所有春节我都是在老家过的,虽然我们在慨叹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2000年毕业以后,我来到了苏州这个江南城市工作,离我苏北老家有了千里之遥。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是回老家过的,回想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那么过了年。之后的连续三个春节我都是在苏州过的,原因似乎是寂寥或者是挫折感,或者还有其他,我自己也说不清,总之我一个人呆在异乡孤寂地品味新年。
我是住在公司宿舍里的,平时工作期间都是在公司食堂吃饭,即使是周末,食堂也供应饭菜。为安全起见,公司宿舍是不允许配置煤气灶、电磁炉之类的灶具的。不过我有一只电饭煲,因为它比较安全,可以烧烧开水、下点面条什么的。有时候我会去超市买点冷冻水饺或者馄饨,回来用电饭煲烧一烧,感觉也很不错。过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有的年份没有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我所在镇子上的超市基本上都会歇业,农贸市场也会关门。所以,我会在这一天的上午到超市购买足够的食品,够我吃好几天。
我在这里没有别的亲戚,本地和附近城市的同事都会回家过年,留下来过年的一般都是路途比较远的,比如四川、湖北那些地方的人。那些人都是在外面租房子的,通常他们都是夫妻俩一起出来打工。尽管他们看见我都会热情地拉我去吃饭,但是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过年是不应该在别人家吃饭的,即使在外面也不可以。几天的节假日,我接连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很好,买了好多吃的,甚至还有一瓶红酒。这几天里,我和父母说话的时间,可能会超过整整一年的通话记录,不管曾经有过什么不快,这时候我是个幸福的儿子,至少表面上是。其实现在想起来,也没有大事,也许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比较高,也许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我感觉自己离这个期望值很远,所以才会逃避回家过年吧。不管怎么说,年是一定要过的,和深爱自己的父母说说话,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失,畅想一下不远的未来,似乎也有了浓浓的年味。
尽管一个人的新年有些孤单,但是,想到家乡的炊烟袅袅,鞭炮声中亲人快乐的脸庞似乎就在眼前,心里安静了很多。而那只电饭煲里煮着的不仅是一餐饭,也是悠悠年味,更是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年味故乡浓
阡陌红尘
曾几何时,一跨出校门,我就成了浪迹天涯不折不扣的游子。故乡成了魂牵梦萦的异乡,而异乡却似乎成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故乡。人生如寄,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在炮竹一声辞旧岁的时刻,总是感慨万千,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在外度过,腊月三十日的年饭,有时真味同嚼蜡。
记得在外过的第一个年,是在离家数千里的河北省唐山市。寄居在亲戚家的我,总觉得北方的年饭不像南方丰盛,北方以面食为主,在腊月三十日,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旁包一顿饺子,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而在南方的故乡,年饭张罗得轰轰烈烈,五花八门的,不在于能吃多少,而是在于那种年味的意味深长,比如,要吃“鱼”,说明年年有“余”;要吃豆腐,“腐”的谐音为“福”,象征着富裕的生活;吃“元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与和和气气;年饭桌上腊肉别有风味,也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火辣辣的;还有点灯笼,贴门神对联,放鞭炮,玩烟花……腊月的年味十足的浓!但在异乡,就少了这种过年的气氛,虽然亲戚没有将我当外人看待,也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心中总有几分别扭,觉得外面的灯火再红,美酒再醇,仍不如故乡的年饭吃起来有滋味。
记得那一年初次南下广东,公司在年底才放假,离过年不到一星期,我买不到广州至桂林的火车票,去汽车站打听,车票也销售一空,我背着清瘦的行囊,在半途等候开往故乡的车辆,目睹车上的乘客拥挤得无立足之处,我等了两天仍无所获,于是决定一个人在异乡过年。那一年,我攥着口袋里那点微薄的工资,却觉得很富足,去菜市上买来几斤五花肉和小鲤鱼,找来锯木粉屑,以故乡的风俗熏腊鱼制腊肉……出租屋里,烟雾缭绕,呛得我喘不过气来,乡泪客中尽。
第二年,为了在年初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于是也在异乡过年。不过,那一年,有好几个老乡都留在异乡一同欢庆新年,我们制腊肉、酿甜酒、猜拳、唱卡拉OK、放烟花,年初二就去逛书店,过得也很快乐充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早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将妻子和儿子留在故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外打工。腊月,年关路迫在眉睫,我不管回家路是多么遥远,车费是多么昂贵,钱包是多么干瘪,归心似箭,每天盯着墙上的挂历,掰手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公司才放假,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如蚕食桑叶般吞噬着我的乡愁。回家,回家!爱的家园里有几双望穿秋水的目光期待着我的归期!盼望过年回家的心在煎熬,真是度日如年呵!
期待团圆
王进明
俗话说:娃娃们盼过年,大人们怕过年。娃娃盼的是希望和快乐,大人怕的是无奈和压力。无论是盼或者是怕,年总会如期而至,躲不过,也挽不回。
童年时期,我们这些毛孩子天天期待年的到来。大年来时,家家户户都充盈着喜庆,日子好的宰一头猪,日子紧的也要做一锅老豆腐。我家每年都要做豆腐。全家人一起行动,爸爸、哥哥手摇石磨磨黄豆,妈妈和姐姐在灶台边压着布袋过滤,那乳白的豆汁从布眼里挤出来,哗哗地流进锅里,汇聚着一家人的希望和快乐。
转眼间,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童年变成了依稀的记忆。2010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父母的电话接连打来,催促我回家过年,我的心不由得动摇起来,偷偷地买了回家的车票揣在怀里。然而,想想同宿舍的其他11名工友,我心里居然有股出卖朋友后的难言的滋味。
因为无法回家过年,我们共同约定,今年在公司宿舍里过年。我们要共同做一个团圆火锅,还要邀请单身的老乡感受团圆的快乐。眼下,公司正值赶货期,加上年前的民工荒,我的室友们是注定无法回家了。而我,因为有个做主管的亲戚,虽然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偷偷地请了年假。订票后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开心地聚在宿舍里,讨论大年三十团圆火锅的安排细节,还开列了名单和菜系。因为人多,大家计划把人分成五拨儿,轮流着吃,谁先吃完,谁就先上楼顶看烟花、吃糖果、燃放爆竹,最后大家齐聚宿舍观看春晚到天明。
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忍了又忍。最后,我还是犹豫着把回家的车票拿出来,大家一看,都愣住了。宿舍里有数十秒的沉寂,接着都默默地散开,上床睡觉。
宿舍里非常安静,我听到了我的心跳。我很难受,感觉对不起这帮兄弟,但是我四年没有回家,我想念病中的父母,我更想念可爱的孩子。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迷迷糊糊直到半夜。
突然,一阵沉闷的哭声把我惊醒。我一骨碌爬起来,按亮了灯。我一眼看见上床的小刘靠在床头抱头哭泣,那压抑的哭声,如锥子般刺穿了我的心。小刘是个孤儿,今年18岁,和我们一起工作快两年了,平时大家都很照顾他,绝不允许有人欺负他。“怎么啦,小刘?”我一边问,一边伸手拉起被子往他身上盖。
小刘一甩膀子,头也不抬地说:“哥,你别理,我……我想……想家!呜呜呜……”
我一下子傻眼了,我的心像被谁掏空一样难受。我突然一阵冲动,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一伸手,抓起床上的车票,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碎屑抛向空中,眼看着那些碎屑缤纷如雪花般落下,说:“开心点吧!小刘,一定要学会忍耐!谁叫我们是以打工为职业的人呢?”
小刘抬起头来,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宿舍里突然响起一阵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原来他们都没有睡,一个个从被窝里伸出手来,向我鼓掌。
四海为家,兄弟情深,出门在外,这样的团圆,也可以是我们快乐的起点!
异乡缺乏人情味
苏春燕
去年春节,我是在深圳过的。这年味儿,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还真是很难体会到。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在异地他乡,要过出年味,有如下三难:
其一,熟人少。年味儿,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情味。如果人气不够高,孤家寡人的,你说能过出什么年味来?同事,80%以上都回老家了,奉行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孝子准则;朋友或同学,即使也有七八个、十来个同在深圳,可因为交情不够深,加上距离、住宿等诸多因素,都不愿劳心费神地跑到对方那里。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怕麻烦,怕到漠视曾经的友情。而我们至亲的人,多数留守在我们的家乡,遥不可及,只能靠电话传递一下问候与祝福。人少,肯定就不热闹,而热闹不起来的话,年味儿自然就无从体会了。
其二,没心情。毕竟是别人的城市,我们只是过客,找不到归宿感,也找不到主人翁感。所以,我们无法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装饰自己的出租屋或者宿舍。在老家,我们会贴对联、放鞭炮,会挂年画、备瓜子糖果,可在这儿,我们却不想费这么多周折,因为,既没有人来访,也没有谁欣赏,何以再去做这些表面文章呢?不如买点实在的东西自己享受得了。
其三,太冷清。特别是国家规定的那7天公休假期间,虽然是春节,可外面却变得冷冷清清的,不少超市、商场都关门了。快餐店、面点房的老板也都回家过年去了,我们吃顿饭,还得靠自己动手。你说悲哀不悲哀?那凄凉劲儿,唉……
我还好,去年春节是在帮一个老乡看房子,租来的两室一厅,里面家电一应俱全,还能看看电视、上上网。即使这样,还是怕孤单无聊,就叫上另外一个不打算回老家的同事陪我。我俩一人一个房间,一个看电视,一个玩电脑,两不相扰。虽然对话不多,但想想,隔壁房间里还有一个人陪着自己,就倍觉踏实。不过这个同事有时会去找她同学、朋友玩,这样,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在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里,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别说年味了,连人气儿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就特别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
所以,想在异乡过出年味儿,那难度真是相当的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