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你的年味怎么浓?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年味
  谢庆富
  大学毕业前的所有春节我都是在老家过的,虽然我们在慨叹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2000年毕业以后,我来到了苏州这个江南城市工作,离我苏北老家有了千里之遥。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是回老家过的,回想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那么过了年。之后的连续三个春节我都是在苏州过的,原因似乎是寂寥或者是挫折感,或者还有其他,我自己也说不清,总之我一个人呆在异乡孤寂地品味新年。
  我是住在公司宿舍里的,平时工作期间都是在公司食堂吃饭,即使是周末,食堂也供应饭菜。为安全起见,公司宿舍是不允许配置煤气灶、电磁炉之类的灶具的。不过我有一只电饭煲,因为它比较安全,可以烧烧开水、下点面条什么的。有时候我会去超市买点冷冻水饺或者馄饨,回来用电饭煲烧一烧,感觉也很不错。过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有的年份没有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我所在镇子上的超市基本上都会歇业,农贸市场也会关门。所以,我会在这一天的上午到超市购买足够的食品,够我吃好几天。
  我在这里没有别的亲戚,本地和附近城市的同事都会回家过年,留下来过年的一般都是路途比较远的,比如四川、湖北那些地方的人。那些人都是在外面租房子的,通常他们都是夫妻俩一起出来打工。尽管他们看见我都会热情地拉我去吃饭,但是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过年是不应该在别人家吃饭的,即使在外面也不可以。几天的节假日,我接连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很好,买了好多吃的,甚至还有一瓶红酒。这几天里,我和父母说话的时间,可能会超过整整一年的通话记录,不管曾经有过什么不快,这时候我是个幸福的儿子,至少表面上是。其实现在想起来,也没有大事,也许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比较高,也许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我感觉自己离这个期望值很远,所以才会逃避回家过年吧。不管怎么说,年是一定要过的,和深爱自己的父母说说话,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失,畅想一下不远的未来,似乎也有了浓浓的年味。
  尽管一个人的新年有些孤单,但是,想到家乡的炊烟袅袅,鞭炮声中亲人快乐的脸庞似乎就在眼前,心里安静了很多。而那只电饭煲里煮着的不仅是一餐饭,也是悠悠年味,更是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年味故乡浓
  阡陌红尘
  曾几何时,一跨出校门,我就成了浪迹天涯不折不扣的游子。故乡成了魂牵梦萦的异乡,而异乡却似乎成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故乡。人生如寄,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在炮竹一声辞旧岁的时刻,总是感慨万千,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在外度过,腊月三十日的年饭,有时真味同嚼蜡。
  记得在外过的第一个年,是在离家数千里的河北省唐山市。寄居在亲戚家的我,总觉得北方的年饭不像南方丰盛,北方以面食为主,在腊月三十日,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旁包一顿饺子,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而在南方的故乡,年饭张罗得轰轰烈烈,五花八门的,不在于能吃多少,而是在于那种年味的意味深长,比如,要吃“鱼”,说明年年有“余”;要吃豆腐,“腐”的谐音为“福”,象征着富裕的生活;吃“元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与和和气气;年饭桌上腊肉别有风味,也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火辣辣的;还有点灯笼,贴门神对联,放鞭炮,玩烟花……腊月的年味十足的浓!但在异乡,就少了这种过年的气氛,虽然亲戚没有将我当外人看待,也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心中总有几分别扭,觉得外面的灯火再红,美酒再醇,仍不如故乡的年饭吃起来有滋味。
  记得那一年初次南下广东,公司在年底才放假,离过年不到一星期,我买不到广州至桂林的火车票,去汽车站打听,车票也销售一空,我背着清瘦的行囊,在半途等候开往故乡的车辆,目睹车上的乘客拥挤得无立足之处,我等了两天仍无所获,于是决定一个人在异乡过年。那一年,我攥着口袋里那点微薄的工资,却觉得很富足,去菜市上买来几斤五花肉和小鲤鱼,找来锯木粉屑,以故乡的风俗熏腊鱼制腊肉……出租屋里,烟雾缭绕,呛得我喘不过气来,乡泪客中尽。
  第二年,为了在年初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于是也在异乡过年。不过,那一年,有好几个老乡都留在异乡一同欢庆新年,我们制腊肉、酿甜酒、猜拳、唱卡拉OK、放烟花,年初二就去逛书店,过得也很快乐充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早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将妻子和儿子留在故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外打工。腊月,年关路迫在眉睫,我不管回家路是多么遥远,车费是多么昂贵,钱包是多么干瘪,归心似箭,每天盯着墙上的挂历,掰手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公司才放假,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如蚕食桑叶般吞噬着我的乡愁。回家,回家!爱的家园里有几双望穿秋水的目光期待着我的归期!盼望过年回家的心在煎熬,真是度日如年呵!
  
  期待团圆
  王进明
  俗话说:娃娃们盼过年,大人们怕过年。娃娃盼的是希望和快乐,大人怕的是无奈和压力。无论是盼或者是怕,年总会如期而至,躲不过,也挽不回。
  童年时期,我们这些毛孩子天天期待年的到来。大年来时,家家户户都充盈着喜庆,日子好的宰一头猪,日子紧的也要做一锅老豆腐。我家每年都要做豆腐。全家人一起行动,爸爸、哥哥手摇石磨磨黄豆,妈妈和姐姐在灶台边压着布袋过滤,那乳白的豆汁从布眼里挤出来,哗哗地流进锅里,汇聚着一家人的希望和快乐。
  转眼间,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童年变成了依稀的记忆。2010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父母的电话接连打来,催促我回家过年,我的心不由得动摇起来,偷偷地买了回家的车票揣在怀里。然而,想想同宿舍的其他11名工友,我心里居然有股出卖朋友后的难言的滋味。
  因为无法回家过年,我们共同约定,今年在公司宿舍里过年。我们要共同做一个团圆火锅,还要邀请单身的老乡感受团圆的快乐。眼下,公司正值赶货期,加上年前的民工荒,我的室友们是注定无法回家了。而我,因为有个做主管的亲戚,虽然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偷偷地请了年假。订票后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开心地聚在宿舍里,讨论大年三十团圆火锅的安排细节,还开列了名单和菜系。因为人多,大家计划把人分成五拨儿,轮流着吃,谁先吃完,谁就先上楼顶看烟花、吃糖果、燃放爆竹,最后大家齐聚宿舍观看春晚到天明。
  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忍了又忍。最后,我还是犹豫着把回家的车票拿出来,大家一看,都愣住了。宿舍里有数十秒的沉寂,接着都默默地散开,上床睡觉。
  宿舍里非常安静,我听到了我的心跳。我很难受,感觉对不起这帮兄弟,但是我四年没有回家,我想念病中的父母,我更想念可爱的孩子。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迷迷糊糊直到半夜。
  突然,一阵沉闷的哭声把我惊醒。我一骨碌爬起来,按亮了灯。我一眼看见上床的小刘靠在床头抱头哭泣,那压抑的哭声,如锥子般刺穿了我的心。小刘是个孤儿,今年18岁,和我们一起工作快两年了,平时大家都很照顾他,绝不允许有人欺负他。“怎么啦,小刘?”我一边问,一边伸手拉起被子往他身上盖。
  小刘一甩膀子,头也不抬地说:“哥,你别理,我……我想……想家!呜呜呜……”
  我一下子傻眼了,我的心像被谁掏空一样难受。我突然一阵冲动,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一伸手,抓起床上的车票,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碎屑抛向空中,眼看着那些碎屑缤纷如雪花般落下,说:“开心点吧!小刘,一定要学会忍耐!谁叫我们是以打工为职业的人呢?”
  小刘抬起头来,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宿舍里突然响起一阵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原来他们都没有睡,一个个从被窝里伸出手来,向我鼓掌。
  四海为家,兄弟情深,出门在外,这样的团圆,也可以是我们快乐的起点!
  
  异乡缺乏人情味
  苏春燕
  去年春节,我是在深圳过的。这年味儿,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还真是很难体会到。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在异地他乡,要过出年味,有如下三难:
  其一,熟人少。年味儿,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情味。如果人气不够高,孤家寡人的,你说能过出什么年味来?同事,80%以上都回老家了,奉行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孝子准则;朋友或同学,即使也有七八个、十来个同在深圳,可因为交情不够深,加上距离、住宿等诸多因素,都不愿劳心费神地跑到对方那里。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怕麻烦,怕到漠视曾经的友情。而我们至亲的人,多数留守在我们的家乡,遥不可及,只能靠电话传递一下问候与祝福。人少,肯定就不热闹,而热闹不起来的话,年味儿自然就无从体会了。
  其二,没心情。毕竟是别人的城市,我们只是过客,找不到归宿感,也找不到主人翁感。所以,我们无法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装饰自己的出租屋或者宿舍。在老家,我们会贴对联、放鞭炮,会挂年画、备瓜子糖果,可在这儿,我们却不想费这么多周折,因为,既没有人来访,也没有谁欣赏,何以再去做这些表面文章呢?不如买点实在的东西自己享受得了。
  其三,太冷清。特别是国家规定的那7天公休假期间,虽然是春节,可外面却变得冷冷清清的,不少超市、商场都关门了。快餐店、面点房的老板也都回家过年去了,我们吃顿饭,还得靠自己动手。你说悲哀不悲哀?那凄凉劲儿,唉……
  我还好,去年春节是在帮一个老乡看房子,租来的两室一厅,里面家电一应俱全,还能看看电视、上上网。即使这样,还是怕孤单无聊,就叫上另外一个不打算回老家的同事陪我。我俩一人一个房间,一个看电视,一个玩电脑,两不相扰。虽然对话不多,但想想,隔壁房间里还有一个人陪着自己,就倍觉踏实。不过这个同事有时会去找她同学、朋友玩,这样,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在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里,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别说年味了,连人气儿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就特别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
  所以,想在异乡过出年味儿,那难度真是相当的大呀!
其他文献
4年前,我和阿明一起从长沙辗转到中山,同时进入一家酒店的总经办工作,我做行政秘书,他做宣传策划。当时,酒店销售不景气,同行竞争十分激烈,老板于是实施“人人都是销售员”的战略,销售不再单纯是销售部的份内之事,他要求我们每个办公室人员都要完成一定的业务量。  阿明从来没有做过销售,担心没有经验和人脉,而且觉得酒店的品牌一般,很难打开销路,再想到自己当初应聘的是宣传策划岗位,认为这和做销售是风马牛不相及
期刊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  张六狗是我们村里的老支书,传说他的名字挺有趣。他父亲没读书,母亲是文盲,儿子却生了六个,他父亲在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却为儿子的名字犯了愁,他没读书,自然也不会咬文嚼字,去求人家吧,自己的儿子叫别人起名字岂不是笑话?结果儿子生下三个月了,也不知该叫啥。有一天,他坐在门槛上吸着旱烟为儿子名字发愣的时候,他家的狗摇着尾巴亲昵地伸出舌头舔他那满是胡茬愁容的脸,他灵机一动,狗聪明伶俐、
期刊
一笑脸相迎  年关将近,秦家庄传出消息,刘支书要为老婆做36岁生日。办喜宴的日子也选得绝,定在正月初四。村子里该回家过年的人都回来了,想年后继续外出打工的还没动身。看来,刘支书是想将整个村庄的人一个不漏地请到场呢!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心里十二分不凉快。大伙儿返乡过年,口袋里或多或少有点钱,他这样做,不是明摆着要收礼创收吗?  刘支书年纪不大,可在秦家庄当了十几年父母官,称得上是个老资格干部了。平常
期刊
出生于赣西北幕阜山深处的王飞跃,一个诗歌的痴迷者,把浑身的热情都倾注给了缪斯女神,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他放弃了成为富豪的经商之道,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煎熬和磨砺,最终应证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文学,指明方向  王飞跃从小就显得很聪慧,18岁成为一名国营药店的员工,入行3年便当上了药店经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时,初入商道的王飞跃,把药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年终发放奖金时,
期刊
这颗裹满了灰尘,油污  铁锈的肺,裹得愈来愈小  蜷缩在时代的角落,耸动着肩膀  像工业的炊烟熏黑的两扇门  不敢轻易叩响和推开。它关着  流水线如锯子来回拉动的阵痛  所谓的误诊,千万个我的忧伤  无助和渴望。推开它,就像推开了  一个时代的仓库,甲苯,橡胶味  冷漠的眼光……扑面而来  推开它,你就可以看到工业污染了的爱  它的每一个肺泡都深爱着这个国家  这些城市,土地,遥远的故乡,亲人  
期刊
人世间那场雨,纷纷落在我身上,让我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来,每当提起那些往事就热泪盈眶。  那一年,我和大姐、大姐夫为了改变命运,一同来到佛山打工。在这大城市,像我们这种没有技能的人,根本无法找到好工作,最终,不得不进了一家条件较差的玩具厂打工。虽然待遇不怎么好,但有份工作,总比没工作要好。大姐跟大姐夫在外面租了一间单房,算是他们的爱巢,也是我们三人团圆的地方。能有落脚处,我们觉得还是不错的
期刊
月亮是银河岸边的孤独客  我在懂事后的第一万个夜晚  仍看见它默默地遥望着人间烟火    有时它的背影高不过一道山梁  一片树林,甚至于一座河堤  它的脊梁被风吹得有些弯曲  把时间坐穿,它在期待什么    这个倔强而又硬朗的汉子  在东北平原那条流淌了千年的河里  独自静坐,怀抱风琴而吟  第一万个夜晚,我仍然猜不出  它是泅渡无法释怀的往事  还是有一缕淡淡的乡愁在心间  (152000黑龙江
期刊
那是多少年前啦?刚吹唢呐的时候,老人正年轻,拜了师傅学习手艺,鼓着腮,拧起眉,脖子上青筋胀起,还有些慌乱跳动的手指。虽然不得要领,但脸上的红润将一切都掩盖了,露出臂上结实的肌肉,两手将唢呐擎起,略一运气,调子就从乐孔中流走了。  老些时候,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都是少不了唢呐的。有了唢呐,仿佛气氛就容易营造了。乐手一吹,所有的大喜大悲都在唢呐声中流淌,或喜庆,或悲凉,或凄婉,这唢呐声在乡间田
期刊
华灯初上的时候,她们像钨丝一样  在灯泡厂,我发现虚拟的夜来香  逐渐替代了远方的紫云英    不远处的宿舍里,十几个人济济一堂  乳罩和内裤旌旗一样装点着铁架床  一只烧坏的灯泡,面色乌黑  如昨夜那个睡着了的女工      如果一只灯泡碎了,就会有  刀子四溅,这里的灯泡无风也摇晃  它的头真大啊,让我混淆了黎明和黄昏  也混淆了灯泡厂和所有的打工妹    她们如此明亮,不插电的笑声无处不在 
期刊
在这片工业园区  一些事物和方言的区别  比如厂房,机床……  比如湖北偏西的,河南以东的  还有游居几个省而后混合的口音  是努力撰写异乡这个词的代表    与他们磕碰,为一不小心的挤挂  为一个工件碰伤后的责任推卸  为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工种而相互倾轧  我们十指不能相扣  我们有各自的乡下    其实我们有一样的苦涩和酸楚  习惯了被油污腐蚀青春和容颜  习惯了听老板呼来唤去  习惯了一年里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