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补式”板书设计体现了“以结构为主线,以内容为补充”的设计原则,以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学习发展的需要。该种板书设计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在眼观的过程中,激活历史的学习思维,增强直观的理解记忆。本文对新课程初中历史的“互补式”板书设计教学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互补式”板书设计 概述 原则 运用
新课程历史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渠道,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互补式”板书设计,不仅能够更为直观清晰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构,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
一、“互补式”板书设计的概述
“互补式”板书设计是指在板书设计中将黑板划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边板面部分被称为“交叉知识栏”,板面剩余部分被称为“主体结构知识栏”。“主体结构知识栏”主要是将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主体组织成科学的笔记,或用标题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示意图等方式表现出来。“交叉知识栏”则随着教学主体内容的变化,“扫描”出本节知识与全课本整体知识间存在的必然的支撑点,随机把握住知识的内在规律性,筛选出重要的知识,以触类旁通的题目形式列在这一栏目中。
该种板书设计的特点是:一是板面直观清晰,即整块黑板仅被分为两部分;二是内容结构突出,即历史的内容与结构形成互补;三是重难点显著,即学生在理解主体知识的同时能够知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便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互补式”板书设计的原则
1. 简明扼要原则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一定的补充理解,否则此知识点便成为学生认知的“盲区”。因此,在设计“互补式”板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优化资源配置。
2. 色彩丰富原则
学生感知板书设计的渠道主要通过眼观来获取。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妨利用彩色粉笔将黑板的左右两个部分,分别标出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以期收到醒目的效果。
三、“互补式”板书设计的运用
1. 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好“交叉知识栏”
历史课堂教学應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运用一定的表现形式。“互补式”板书设计中的“交叉知识栏”就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归纳出同类的知识。笔者认为该栏目的设计具有如下作用:一是能够反映出知识的相互联系之处;二是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互相联系之中找到知识点的重点之处;三是学生也能够从中梳理出该堂课的知识点。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就可以采用“交叉知识栏”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前有“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后有新形势下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必要,更有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期盼(再一次实现国共合作)。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像一个纽带,不仅在当时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也有启迪。我们可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线,牵引出其他的战线。这样,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明白与此事件相关的历史史实的时间、任务、过程及意义,涉及的知识点达到24个。
2. 把握事件发生顺序,理出“主体结构知识栏”
时间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利用历史事件的顺序进行记忆,不仅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探寻其中的发展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互补式”板书设计中的“主体结构知识栏”则可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教学的历史事件发展顺序,让学生知晓知识结构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明治维新的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理出其中的发展结构,先理出:一是日本历史上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二是政府在19世纪中期采用一些扶持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扶植措施,无不为日本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并走上垄断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日本在1868年实行的明治维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一是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二是具有怎样的特征?三是明治维新的成功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意义?若再以这一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改革内容、影响等为辐射角度去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话,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日本历史进程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更可以归纳出日本发展的主线索和发展规律。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日本发展的综合情况,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鼓励阅读、理解、感悟,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延伸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必然有一些积累和感悟,特别是在观看了互补式板书设计后,往往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笔者认为,在板书的设计过程中,不妨留有一定的空白之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对问题进行再次的“深化”。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时,教师可通过近代史上签订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知识进一步地总结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在板书设计时,以条约为主线,依次展现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在该内容的旁边可设计出一些“留白栏”,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中感受。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定会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实际出发,运用好“互补式”板书设计,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互补式”板书设计 概述 原则 运用
新课程历史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渠道,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互补式”板书设计,不仅能够更为直观清晰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构,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
一、“互补式”板书设计的概述
“互补式”板书设计是指在板书设计中将黑板划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边板面部分被称为“交叉知识栏”,板面剩余部分被称为“主体结构知识栏”。“主体结构知识栏”主要是将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主体组织成科学的笔记,或用标题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示意图等方式表现出来。“交叉知识栏”则随着教学主体内容的变化,“扫描”出本节知识与全课本整体知识间存在的必然的支撑点,随机把握住知识的内在规律性,筛选出重要的知识,以触类旁通的题目形式列在这一栏目中。
该种板书设计的特点是:一是板面直观清晰,即整块黑板仅被分为两部分;二是内容结构突出,即历史的内容与结构形成互补;三是重难点显著,即学生在理解主体知识的同时能够知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便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互补式”板书设计的原则
1. 简明扼要原则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一定的补充理解,否则此知识点便成为学生认知的“盲区”。因此,在设计“互补式”板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优化资源配置。
2. 色彩丰富原则
学生感知板书设计的渠道主要通过眼观来获取。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妨利用彩色粉笔将黑板的左右两个部分,分别标出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以期收到醒目的效果。
三、“互补式”板书设计的运用
1. 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好“交叉知识栏”
历史课堂教学應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运用一定的表现形式。“互补式”板书设计中的“交叉知识栏”就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归纳出同类的知识。笔者认为该栏目的设计具有如下作用:一是能够反映出知识的相互联系之处;二是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互相联系之中找到知识点的重点之处;三是学生也能够从中梳理出该堂课的知识点。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就可以采用“交叉知识栏”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前有“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后有新形势下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必要,更有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期盼(再一次实现国共合作)。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像一个纽带,不仅在当时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也有启迪。我们可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线,牵引出其他的战线。这样,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明白与此事件相关的历史史实的时间、任务、过程及意义,涉及的知识点达到24个。
2. 把握事件发生顺序,理出“主体结构知识栏”
时间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利用历史事件的顺序进行记忆,不仅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探寻其中的发展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互补式”板书设计中的“主体结构知识栏”则可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教学的历史事件发展顺序,让学生知晓知识结构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明治维新的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理出其中的发展结构,先理出:一是日本历史上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二是政府在19世纪中期采用一些扶持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扶植措施,无不为日本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并走上垄断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日本在1868年实行的明治维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一是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二是具有怎样的特征?三是明治维新的成功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意义?若再以这一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改革内容、影响等为辐射角度去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话,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日本历史进程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更可以归纳出日本发展的主线索和发展规律。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日本发展的综合情况,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鼓励阅读、理解、感悟,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延伸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必然有一些积累和感悟,特别是在观看了互补式板书设计后,往往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笔者认为,在板书的设计过程中,不妨留有一定的空白之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对问题进行再次的“深化”。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时,教师可通过近代史上签订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知识进一步地总结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在板书设计时,以条约为主线,依次展现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在该内容的旁边可设计出一些“留白栏”,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中感受。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定会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实际出发,运用好“互补式”板书设计,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