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开展,英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育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就应充分渗透文化教育。如果只是学习单词、语法和写作,那么学习英语则只是单纯地记住一连串的符号,而无法通过语言彻底了解和融入一个国家或民族。本文总结英语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提出加强英语文化教育的方法。
1. 英语文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育提出“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文化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历史、地理、传统习俗、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内涵。具体来讲,应理解英语俚语、俗语和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来源,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作品或成就,并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等。此外,还应了解英语国家与中国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别,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对比中西差异。
2. 英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英语学习阶段必须渗透英语文化教育,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由于中西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西方文化。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造字方式和语法,各自的思维方式也大有不同,中学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也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相关的西方背景知识成为学习语言的辅助。引入西方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对西方国家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强化英语学习。
其次,由于近年来中西交流愈加频繁,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我国旅游或发展,同时也有大量中国人走出国门。要想更好地同西方国家交流,就必须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做到相互尊重。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属于“哑巴英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好听说读写四个任务,但在真正需要和外国人交流的场合却很难使用流利的英语交流,也常常会犯文化上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每一段文章、每一个生词都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采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避免日后的交流障碍。
3. 英语文化教育的方法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调整教学观念,尽量不要为考试而教学,而是为交流而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同外国人交流。教师应定期进修,最好可以赴国外进修,并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培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英语国家原版的书籍报刊及影视资料,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和风土人情,扩充知识面,掌握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
3.2引导学生阅读英语书籍报刊
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还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精华。同时,也应阅读诸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刊的时事新闻,加深对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了解。教师可定期选取与中国相关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英语报刊文章,进行复印分发。
3.3引导学生观赏英文影片
很多青年人喜欢看好莱坞电影、英剧或美剧,但是大部分青年人只是看生动有趣的情节,而忽视了其中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事先观看大量的英文影片,做好知识储备,当课程中出现某个生词或者某段课文与英语实际运用相差较大并且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或生词相关的影片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充分理解生词和课文所涉及的应用场合和习俗。
3.4充分利用学生合作,布置研究性课后任务
研究性学习是英语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研究内容的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布置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一段时间后呈现研究成果。例如,可将每组成员设定为四人,主题为“奥巴马演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可让一名成员搜集资料,两名成员分析资料,最后一名成员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述。在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会了解一定的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结精神。
4. 总结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考试和教学成果,导致英语文化教育经常被忽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充分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首先应提升自身素质,深化个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并通过调整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阅读英语书籍报刊、观看英语影视作品和布置英语文化研究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舒畅. 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知识经济, 2015(05).
(作者單位: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
1. 英语文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育提出“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文化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历史、地理、传统习俗、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内涵。具体来讲,应理解英语俚语、俗语和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来源,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作品或成就,并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等。此外,还应了解英语国家与中国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别,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对比中西差异。
2. 英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英语学习阶段必须渗透英语文化教育,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由于中西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西方文化。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造字方式和语法,各自的思维方式也大有不同,中学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也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相关的西方背景知识成为学习语言的辅助。引入西方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对西方国家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强化英语学习。
其次,由于近年来中西交流愈加频繁,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我国旅游或发展,同时也有大量中国人走出国门。要想更好地同西方国家交流,就必须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做到相互尊重。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属于“哑巴英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好听说读写四个任务,但在真正需要和外国人交流的场合却很难使用流利的英语交流,也常常会犯文化上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每一段文章、每一个生词都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采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避免日后的交流障碍。
3. 英语文化教育的方法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调整教学观念,尽量不要为考试而教学,而是为交流而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同外国人交流。教师应定期进修,最好可以赴国外进修,并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培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英语国家原版的书籍报刊及影视资料,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和风土人情,扩充知识面,掌握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
3.2引导学生阅读英语书籍报刊
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还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精华。同时,也应阅读诸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刊的时事新闻,加深对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了解。教师可定期选取与中国相关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英语报刊文章,进行复印分发。
3.3引导学生观赏英文影片
很多青年人喜欢看好莱坞电影、英剧或美剧,但是大部分青年人只是看生动有趣的情节,而忽视了其中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事先观看大量的英文影片,做好知识储备,当课程中出现某个生词或者某段课文与英语实际运用相差较大并且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或生词相关的影片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充分理解生词和课文所涉及的应用场合和习俗。
3.4充分利用学生合作,布置研究性课后任务
研究性学习是英语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研究内容的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布置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一段时间后呈现研究成果。例如,可将每组成员设定为四人,主题为“奥巴马演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可让一名成员搜集资料,两名成员分析资料,最后一名成员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述。在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会了解一定的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结精神。
4. 总结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考试和教学成果,导致英语文化教育经常被忽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充分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首先应提升自身素质,深化个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并通过调整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阅读英语书籍报刊、观看英语影视作品和布置英语文化研究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舒畅. 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知识经济, 2015(05).
(作者單位: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