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入、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此外,“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丰高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即此一斑,也能窥见色彩在古代诗人笔下可以产生何等神奇的魅力了。
近代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色彩的经验类似情绪的经验,也就是说色彩能直接激发人的感情。换句话说,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必然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因而“色彩—情感”不失为一种直接而有效的鉴赏方法。
本文试图探究古人如何运用色彩,把它作为一种抒情手段来呈现作者或主人公的心中情。
一、色彩组合(空间和颜色的组合)
例一,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词人巧妙地通过红、绿等色彩的搭配,创造了一个色彩鲜明的优美画面,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在色彩的相互映衬、组合中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例二,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不仅如此,诗中还有色彩的空间组合。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绘出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引人联想,昭示感情。
二、色 调
色调指画面上表现情感的设色及其浓淡。因而色调不仅是颜色的重要特征,也是诗人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例一,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就整首诗而言表现出了诗人的闲适和淡泊,但就颈联看“冷青”为冷色调,给人萧瑟、枯寂之感,诗人的情感也不免烙上几分清冷、寂寞。
例二,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上阕写词人登上黄鹤楼遥望中原,只见战争留下的一片荒烟蔓草间那许多残破的城郭。色调阴暗、低沉,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愤懑、感伤的情绪。词的最后三句画面鲜活,用了“黄”这一暖色调的词语,作者舒畅的心情和重整山河的高昂斗志顿时呈现。
刚才两个例子都使用了明显的着色词,而有的诗只写景物,不用颜色字,但由于诗中诸般景物的巧妙组合,因而在总体上自然形成某种色调。
例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虽无分明的着色词,但是整句写景色调灰暗,传达出诗人孤单、寂寞之情。
从色调入手,可以窥视形象情感。运用色调这一手段,如果我们再结合意象等其他方法,那么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三、对 比
例一,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从树上黑色的鸣蝉,转为狱中白发诗人的悲吟,借助黑白色彩的强烈落差,诗人悲苦的情怀在色彩对比中毕现。
例二,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春色未曾看见,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白、青、黑几种冷色调的颜色融入诗中,黑、白二色形成鲜明对比,让“三春”和“白雪”“青冢”“黑山”之间构成极不协调的关系,画面沉重,更添浓郁的痛情悲意,通过对比表现了当时征人心灵深处的愁苦。
例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上句明言“黑”,下旬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凸显诗人惊喜之情。
唐代诗人最善于运用色彩对比,强化冷暖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义,唤起心理视觉。鲜明的对比色,能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强化人物内心的情感。
综合上面的简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绘画的影响下,古诗词中大量应用色彩组合、色调、对比等手段来抒情表意,说明古代诗人已经对色彩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懂得并能自觉地把现代西方的色彩学基本规律和诗歌高度技巧地结合,极大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内涵和深度,使得古典诗诃具有无与伦比的色彩魅力。
此外,“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丰高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即此一斑,也能窥见色彩在古代诗人笔下可以产生何等神奇的魅力了。
近代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色彩的经验类似情绪的经验,也就是说色彩能直接激发人的感情。换句话说,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必然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因而“色彩—情感”不失为一种直接而有效的鉴赏方法。
本文试图探究古人如何运用色彩,把它作为一种抒情手段来呈现作者或主人公的心中情。
一、色彩组合(空间和颜色的组合)
例一,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词人巧妙地通过红、绿等色彩的搭配,创造了一个色彩鲜明的优美画面,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在色彩的相互映衬、组合中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例二,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不仅如此,诗中还有色彩的空间组合。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绘出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引人联想,昭示感情。
二、色 调
色调指画面上表现情感的设色及其浓淡。因而色调不仅是颜色的重要特征,也是诗人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例一,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就整首诗而言表现出了诗人的闲适和淡泊,但就颈联看“冷青”为冷色调,给人萧瑟、枯寂之感,诗人的情感也不免烙上几分清冷、寂寞。
例二,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上阕写词人登上黄鹤楼遥望中原,只见战争留下的一片荒烟蔓草间那许多残破的城郭。色调阴暗、低沉,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愤懑、感伤的情绪。词的最后三句画面鲜活,用了“黄”这一暖色调的词语,作者舒畅的心情和重整山河的高昂斗志顿时呈现。
刚才两个例子都使用了明显的着色词,而有的诗只写景物,不用颜色字,但由于诗中诸般景物的巧妙组合,因而在总体上自然形成某种色调。
例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虽无分明的着色词,但是整句写景色调灰暗,传达出诗人孤单、寂寞之情。
从色调入手,可以窥视形象情感。运用色调这一手段,如果我们再结合意象等其他方法,那么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三、对 比
例一,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从树上黑色的鸣蝉,转为狱中白发诗人的悲吟,借助黑白色彩的强烈落差,诗人悲苦的情怀在色彩对比中毕现。
例二,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春色未曾看见,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白、青、黑几种冷色调的颜色融入诗中,黑、白二色形成鲜明对比,让“三春”和“白雪”“青冢”“黑山”之间构成极不协调的关系,画面沉重,更添浓郁的痛情悲意,通过对比表现了当时征人心灵深处的愁苦。
例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上句明言“黑”,下旬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凸显诗人惊喜之情。
唐代诗人最善于运用色彩对比,强化冷暖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义,唤起心理视觉。鲜明的对比色,能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强化人物内心的情感。
综合上面的简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绘画的影响下,古诗词中大量应用色彩组合、色调、对比等手段来抒情表意,说明古代诗人已经对色彩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懂得并能自觉地把现代西方的色彩学基本规律和诗歌高度技巧地结合,极大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内涵和深度,使得古典诗诃具有无与伦比的色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