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师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便开始了童话教育的研究。当新教育的春风吹来时,我们适时地抓住机会,将完美教室缔造、课程研发、生命叙事等,有机地渗透进童话的因子,用童话的手段为新教育的推行推波助澜。
  每月一事,是新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最常态的德育工作,我们将“每月一事”做成了童话教育这个故事中最夺人眼球的微视频,既圆满地完成了每月一事工作,又让童话故事更显精彩。
  一、环境创设。让校园成为全景拍摄的基地
  我们竭力做好校园的环境布置,让校园成为每月一事微视频全景拍摄的基地。
  我们建造了金钥匙雕塑,告诉学生要做个乐观、自由、进取、博学的孩子。
  随后,我们又陆续完成了更多的环境布置,童话壁画起来了,童话窗开起来了,童话林建起来了,各班自行创作的“班级图腾”,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造舞台。
  “小金娃”是从金钥匙文化催生出的一个卡通形象。我们将环境布置都与其联系起来。金钥匙画廊、闪亮小金娃展示、附小之星、班级之星,“小金娃在成长”评价手册等。“小金娃提示语”出现在我们学校的楼梯口、草坪中、操场上……句句提示温馨亲切,号召学生做个明理的小金娃。
  “小金娃”形象阳光、乐观、自由。教师们想着要把附小小金娃们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校园里,于是“笑脸柱”诞生了。100多张最灿烂的笑脸,围绕着笑脸柱绕梁而上。人生就该快乐。
  当然,每月一事的倡议也是环境创设的重头戏,每次活动前,我们都把鼓动人心的倡议竖在校门口,激励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二、人物塑造。让师生成为情景剧中的主角
  童话离不开人物,每月一事也需要主角。這里的主角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对于教师,我们提出了要做故事教师的观点。生动又饱含深意的故事是明理、导行、动情的最佳桥梁。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上校长讲名人上学的故事;国旗下讲话,教师讲爱惜粮食、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课堂上,教师讲精彩的绘本故事、数学故事、音乐故事。
  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班主任QQ群,取名“附小养心室”。学校希望班主任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管理班级,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每月一事,都有一个主题,主题阅读就成了无法割舍的板块,我们分五步走,让师生既融合又独立地参与进去:
  一是师生共读。语文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与学生们共读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并上好阅读指导课。
  二是网上阅读。学生们在教师的推荐下,在学校电脑房或通过家庭电脑,进入相关网站,进行网上阅读。
  三是同伴共读。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光”,同伴间可以针对活动主题共读,也可以交换文章或书,边读边交流讨论。
  四是亲子阅读。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教学开放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书香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家长们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在家长陪同下的阅读收获是颇多的。
  五是写好读后感悟。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阅读,写下感想,虽只是三言两语,但都是真情流露。
  三、活动展示,让养成成为波澜起伏的情节
  多年来,我们将每月一事嵌入德育微活动,在波澜起伏的曲折情节中,学生们实现了长才干、辨是非、明道理的目标要求。
  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文明用餐“三字经”。把学校的规定、礼仪要求都编排在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的三字经里,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
  为了营造“整洁教室”,我们开展了“小金娃爱劳动”活动;为了整顿上下学路队,我们开展了“小金娃守规则”系列活动;为了开展友善活动,我们让学生每人制作了心愿卡,送给父母、老师、同学、门口保安、交警叔叔……
  为了让好习惯在学生们的心中留痕,我们采用“四步法”:用行动体验;用心灵书写;用事实阐述;用艺术表达。
  以“公益植树”为例:
  (1)用行动体验。
  六年级到新城区北京路植树;五年级每个班种一棵“童话树”;四年级走进社区调查、宣传,栽种的盆花送给福利院的老人们;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在校园里领养一棵最喜欢的树,给树挂领养牌,领养牌上用童话形式介绍该树的习性、特点,有领养宣言,有领养人姓名。这一次次亲身经历的活动,表现了同学们对绿色的热爱,也使他们尝试到了献出爱心参加公益活动的乐趣。
  (2)用心灵书写。
  3月,同学们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为小树写下诗歌、童话、幻想作文,写下的是文字,收获的是能力与习惯。
  (3)用事实阐述。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校园里的树你了解吗?我们这个城市的绿化现状如何?学生通过请教科学老师、上网查找阅读资料、去农业局采访专家等各种渠道,把对各种树木的了解及绿化现状用最恰当的形式记录、表达和交流。搜集的是资料,收获的是习惯。
  (4)用艺术表达。
  树为我们提供了氧气、挡住了风沙、调节了气候。那我们用什么来赞美这片绿意呢?学唱植树的歌曲、进行主题想象绘画、完成黑板报一角、布置绿色童话窗,高年级同学还进行了绿色公益徽标设计评比,等等。大家用各种艺术形式,传递对绿色的尊敬与喜爱。展示的是风采,收获的更是习惯。
  四、课堂渗透,让梦想成为生命行程的闪回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归顺学生“野性”的主战场。用课堂上的不停“闪回”,才能激发学生心中的那个德育梦想。传统课堂是主阵地,我们把其称作德育小课堂。
  开学初,每个班级都会举行开学班会课。告诉学生每月一事的重点,再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进行梳理,利用各学科加强渗透。学期中,各班对每月一事活动进行小结与调整。同时开发德育卓越课程。我们编写了晨诵读本《金色的小螺号》、亲子阅读课本《亲亲我的宝贝》、校本阶梯教材《童话六边形》,社团校本读物《童话暖色调》等。我们把阅读渗透进课堂,学生们在这些童话校本课程的王国里增长智慧、飞扬思维。
  我们还把课堂延伸,立志上好德育大课堂。
  1.人生导师制
  学校设计了《我的未来我做主——人生导师选择申请表》,四、五、六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喜爱、兴趣、特长选择一位除班主任以外的“人生导师”。各位导师每学期为自己的学员准备一次集中讲座或活动,给予他们人生的正能量。学校再通过投票选出“最佳人生导师”。
  2.童话剧编排
  每次童话剧的编排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以童话中的真善美,勉励学生学会坚持、学会谦让,学会合作。
  3.社会大炼炉
  让学生走出校园,拥有社会的眼光甚至是世界的眼光。四年级同学来到常乐张謇纪念馆,参观张謇创办的颐生酒厂,了解悠久历史,感受伟大精神;三年级到南海路草莓基地,参加“相约春天、走进自然”的摘草莓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享受春天的明媚,体会劳动的快乐;一二年级同学到东灶港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海洋文化来个亲密接触;五六年级同学来到园博园,研究植物,享受春光。
  习惯是规训的结果,美德是濡染的结果。每月一事,一方面在规训学生的习惯,一方面在濡染学生的美德。用童话教育的手段,借每月一事的平台,我们牵引着学生的目光,朝着立德、追梦的方向前行,再前行。
其他文献
进入名师工作室以来,我们历经4个研究与发展阶段——认清自己、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学习观察、夯实基础,全面成长、建立优长……在个人的起点上,朝着名师前行。工作室根据我个人的特点,为我提出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发展提升领域专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帮助我坚定了专业成长的信念,明确了专业提升的方向,提高了专业认识的水平,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起了带领教师们共同
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玩具”,也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材料之一,因其使用方法灵活多样,深受不同年龄幼儿的喜爱。本案例中,我们就完整看到了幼儿自主学习、创造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一“灵活多变”的特性,积木区的组织与指导困扰着许多教师。宋老师提供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儿童在积木区的搭建行为,介入幼儿的游戏,实现积木游戏的教学价值。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通过“计划”支持幼儿的行动 
摘要:端午节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也让端午节成为了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遗产。如今,我们再来了解端午节,就可以将它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研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各种学习感官,将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内心,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端午 传统文化 課程课程背景  端午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节日。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具有“生长性”,而教学目标是决定一堂课是否具有“生长性”的关键。本文立足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以人物故事类课文为例,按照年段递进、单元内递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人物故事类 课文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是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契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并通过组织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北京市朝陽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随机抽取了40所幼儿园,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的需求倾向,以及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910份,有效问卷908份。调研结果与分析如下。  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908名教师中,有6名男教师,其余902名均为女教师,占总人数的99.3%。908名教师的年龄
对于吃这件事,首先我不应该说“吃”,因为这个词是地球的原生词汇。在其他的星球,生命体内部的能量配比要素本身就是达标并且持恒的,居民只需要通过某种转化方式就能达成心愿。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行动论,我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受地球上那些老学究们的影响,我还是沾染了他们的习气,我比较考究我的用词。自从六百多年前从海澳华星球来到地球,我在欧洲经过黑死病的肆虐,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普遍的人类文明进程之中
【摘要】山东青岛海逸学校进行了“全课程”实验,将以往的语文、数学等单一学科整合为了五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素养、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并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实施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分为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表现性评价。学校通过科学确定评价目标(确定所期望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创设引发学生表现的情境)、评分
[摘要]课堂中要奏响“感”字主旋律,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跟着“感觉”前行,获得新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路上,教师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因此要让学生进入“感悟”之境。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题为《小孩不小歌》的小诗: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从记事起,我们便被这样教育着:在家听爸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一直处于一种“大人说,小孩听”的状态。  如此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我,如今也成了一名在孩子心中拥有权威的老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也总渴望营造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状态,但每每实践,得出的结论不外乎是孩子缺乏经验,于是急
缘起  开学第一天回家,读六年级的女儿就带回一项预习作业: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作为家长的我,收到的短信是这样的:用卡纸分别做一个圆柱和圆锥,要求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不能和数学书后面大小一样)。大小和方法要孩子通过预习后自己发现,家长只能在制作中打下手。老师的意图是: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才能深入理解两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于是乎,晚上7点,全家总动员。  女儿首当其冲,拿出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