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实践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壮大,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面临着规模大、难以落地执行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基于质量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实践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运用PDCA的质量管理工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水平,并提出营造质量管理的氛围三个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规模日趋增大,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迫切性加剧。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产品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才,是企业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如何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去指导人力资源实践,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一、质量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一)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首先,定义不同。质量管理关注的是事务质量方面的控制水平、协调能力,通过以质量水平作为目标、以质量管理作为手段运营下,有效率地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通过规划、分析、招聘、培训、开发、薪酬、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运作下,对企业内外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确保人力资源能够有效为企业组织达成目标提供坚实有效的保障。其次,职责不同。质量管理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采用规范的程序、方式方法对产品服务进行动态化的追踪、纠偏、改进、提升和管理,进而确保产品的质量水平符合市场预期和客户需求,达到合约、标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劳动者关系等模块,其职责主要在于人力资源的招收、使用、开发和发展。再次,二者的目标不同。质量管理关注的是产品、服务递送的合规、规范、达标、客户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侧重的是战略是否达成、人力资源能否有效支持执行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
  (二)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首先,人的能力对质量管理水平会产生影响。质量管理体系依靠的是人的制定、实施、修改,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率。以ISO9001认证为例,条款明确规定了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需要的能力,但是由于人是多样化的,其学历、知识、能力、心理、价值观、性格等因素,都会对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对于产品、服务的递送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其次,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质量管理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共同管理质量体系,明确每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要求和权限,以及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每个人的努力挂钩等。在ISO体系内还明确规定了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重要性,以及如何为质量管理水平目标做出如何努力的条款。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也做了明确的要求,这些内容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程序规范上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基于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实践
  (一)协调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实践
  在日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无法体现出质量管理的要求,尽管质量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但在日常实践中,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往往是割裂开的,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导致质量管理无法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服务,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可以通过如下的途径基于质量管理的现状更好地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第一,二者目的殊途同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内部客户、外部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管理的工作也是希望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让客户满意,二者都有客户就是上帝的思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部客户也是人,要让客户满意,就必须要有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从思想层面的角度上出发,无处不在地为人考虑,以人力资源工作作为出发点。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要强调领导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决策等内容,往往需要管理者进行判断,员工的努力同样依靠管理者的激励、肯定、提升,管理者的因素能够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健康发展、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的执行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重视领导的工作,要获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这至关重要。第三,人力资源实践要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样,是针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人力资源实践侧重于组织给员工一个能够发挥其所长的岗位和职责,为员工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做好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作为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也同样应当有主人翁的精神,不断强调自律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组织目标达成的同时,个人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学识。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重视过程管理、重视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重视工作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过程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规划、计划、执行过程要有关注,每个环节都应当重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运用脉络清晰的管理方式去提升管理质量。第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当善于运用系统方法,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化、体系化,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将研究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不能孤立分析某个模块,综合分析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纵向横向的联系与利弊,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把每个预期目标和实践达到的目标有机统一,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达到预先实现的绩效目标。第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定期持续改进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的思路一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可能因为时间的推移、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管理和实际脱节的情况,应当运用诸如PDCA等工具不斷加以完善。另外,对于目标的调整、标准的修订、方法的总结、员工的发展,都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促进最终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实现。第七,将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人,是变化较快的因素,但是所有决策都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事实的调查分析、依据客观事实做出相应的决策。第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应当关注打造互利多赢的情况,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发展目标的共赢为最大化,应当以员工满意、组织满意、客户满意作为最终目标来开展各项工作,寻求组织、个人、客户的三方共赢,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点,通过科学手段管理投入、关注产出,促进组织保持高绩效高水准的状态,不断优化团队、培养人才、提升组织竞争力。   (二)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通过P计划、D实施、C检查以及A实践,旨在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实践的工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质量,重视过程管理、重视任务纠偏、评估成效、总结成功经验再加以推广,吸取失败教训。通过戴明环不断的循环,推动质量水平层次的上升和持续改善。
  另外,要注意的是PDCA并不是僵化不变的,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有可能处理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会引发另一件事情,但是每件事情内部都会有自身的PDCA逻辑。所以,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应用中,应当要灵活多变,适应业务改进的实际要求,动态提升水准。
  (三)营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质量文化
  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应当重视质量文化、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第一,加强全员质量管理的培训工作。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重视质量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学习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做法,依据培训目标提升学员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开展培训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实现培训的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构建绩效评估的反馈机制和表彰制度,鼓励员工多学习质量管理相关的内容,实现培训科学化、督导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第二,打造符合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将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统一起来,持续改进和优化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产品,保持组织的持续竞争力为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状况做出客观、充分的评价,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为组织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第三,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设计绩效管理指标,将组织和员工的绩效与质量管理挂钩,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为了质量管理的要求而进行努力,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达到组织的质量管理要求,通过绩效激励这个无形的手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文化。第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持一致。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计划开始阶段就应当谋定而后动,通过定期协调机制、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等能够在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件、规章制度等内容不会冲突,两个部门之间也不会出现扯皮的情况。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过程中,还应当有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事参与会审,订立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严谨。第五,运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加以提炼提升。综合运用视觉VI、理念MI、行为BI的三个系统,简单扼要的传递给到外界和员工,使其对组织产生认同、价值观,进而被客户肯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文化,借助CIS系统提炼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特性经典,固化并传播给到内外部客户。
  三、结语
  现代企业之所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在于竞争的本質是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良性发展。本文对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区别联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运用PDCA的质量管理工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水平。
  (作者单位:大同区商务粮食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中的基础会计课是一门专业性兼技能性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等方式,目的在于培养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中,扎实的理论学习是熟练操作的基础,熟练的操作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来应对本专业的相关考证需求,现在结合基础会计试题库平台,将日常的练习题,历年的考试题,考证题精心筛选进库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医药产业也渐渐发展壮大,然而,公司财务对于销售型医药公司的影响极大,决定着公司的利益收入,与医药公司是否能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关系,针对销售型公司财务的风险,本文从缺乏具体完备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资金流动性、关于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三个方面做了具体表述,并提出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对于医疗行业的极大重视与资金投入,我国各大销售型医药公司得到了巨大发展,进出口药物量逐渐增多,关于
期刊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是一种新型业态,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展开了讨论。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关键在于创新,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条件,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传播,这就为文化创
期刊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物业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对于物业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直接地影响,因此,提升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期刊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且经济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企业为了获得竞争效益,必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对现有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同时优化管理模式。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通信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通信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应当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各行各业与通信行业加速融合发展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强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在新
期刊
建筑业传统的低成本竞争战略已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山西一建提出“13575”古建特色板块发展战略,笔者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动态战略管理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为加快战略规划的落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及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保护修缮古建筑、兴建仿古建筑项目已成为时下的新常态。随着市场竞争日趨白热化,山西一建适时制定了《山西建投一建集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旅游景区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随着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也日益完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个别旅游景区在生
期刊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银行业在大形势的驱动下正在发生转型,银行对员工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伴随着银行业培融合的大趋势,将银行的不同业务与员工培训相结合,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每个银行的关键工作之一。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实现银行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银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Z银行培训体系的发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社会各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尽管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已经成不不可或缺的高新产业。本文主要是在阐述电子信息工程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的保障措施。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进步,而一个国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
期刊
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是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避免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造成流失是企业必须深度考虑的问题。企业必须要形成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在企业的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当前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优秀人才的保留以及对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