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听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小学生音乐经验不足,以及课堂时间限制的影响,单纯的聆听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听唱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围绕着相关情况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27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只注重听,不重视“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听唱融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全面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将聆听参与、节奏参与等多种方法融合到欣赏活动中,进行欣赏形式的创新探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展开简要的分析探索。
一、以作品聆听为基础,展开欣赏活动
听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音乐欣赏的基本途径。音乐是借助声音为构成材料的艺术,进而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需要以作品为基础,让学生聆听作品优美的旋律,体会内在的情感。另外,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等具体情境下的情感展现,从而保证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也有利于更深刻全面地感知作品。
比如,在《彼得与狼》的欣赏课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普及这首作品的童话故事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然后让学生开始聆听彼得、小鸟等片段的乐段,去感受乐器的演奏、曲调的变化、作品形象和情感的变化等,从而实现良好的欣赏效果。
二、以节奏感知为依托,展开欣赏活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感受节奏,是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进而进入到良好的情绪感知当中,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发展和变化,提升欣赏效果。
比如,在《乒乓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聆听活动,然后在节奏改变的地方停顿,用拍手等动作表现来映衬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进而强化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画水滴实验”的方式,将听到的不同音强变化用雨滴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以律动表现为重点,展开欣赏活动
借助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强化对乐曲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会。根据身心发展关系之间的特点,人们在听到音乐旋律时,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肢体动作配合。这是一种即兴反映,能够更好地感知和体会乐曲的旋律变化和情感变化。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舞蹈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用肢体语言来展开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活动。
比如,在《快乐的牧羊人》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进行相关舞蹈内容的设计,借助相关的导入活动,让学生感受牧羊人的欢乐情绪。随后,教师再将乐曲内容让学生聆听,并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肢体动作的个性化展示,欣赏效果会更好。
四、以乐器演奏为媒介,展开欣赏活动
乐器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欣赏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学生借助乐器演奏,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节奏、旋律、情感的感知和体会效果。在音乐欣赏活动课中,教师让学生们进行乐器演奏,不仅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全面体会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效果。
比如,在《口哨与小狗》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情景创设,然后让学生借助打击乐来表现这个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作品的特点,先用高音乐器进行演奏,然后换作低音乐器演奏。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音调高低地调整来感知作品,并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来配合情绪地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動,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五、以歌唱参与为根本,展开欣赏活动
歌声是人们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朴素的方法。音乐作品不仅需要听,更需要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想要进一步内化情感体会,学生不仅仅需要聆听音乐,还需要在歌唱的过程中,和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一步融为一体。另外,在歌唱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提高对歌唱要素和音乐要素的把握程度,深化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运用听唱融合教学法的活动中,教师一定重视学生的歌唱参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效果。
比如,在《年轻的朋友》的欣赏活动中,这是一首歌舞结合的藏族民歌。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和内容和主题,感受到人们之间那种淳朴、热烈的情谊,分析出音乐的重点等要素,进而使歌唱活动充满情感力量。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探索,进行综合地感知和体会,从而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听唱融合教学法是小学音乐欣赏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要认真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参与中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不断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 李彤.学周刊.2017(03)
[2]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三个要点[J].余美娥.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1)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27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只注重听,不重视“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听唱融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全面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将聆听参与、节奏参与等多种方法融合到欣赏活动中,进行欣赏形式的创新探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展开简要的分析探索。
一、以作品聆听为基础,展开欣赏活动
听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音乐欣赏的基本途径。音乐是借助声音为构成材料的艺术,进而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需要以作品为基础,让学生聆听作品优美的旋律,体会内在的情感。另外,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等具体情境下的情感展现,从而保证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也有利于更深刻全面地感知作品。
比如,在《彼得与狼》的欣赏课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普及这首作品的童话故事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然后让学生开始聆听彼得、小鸟等片段的乐段,去感受乐器的演奏、曲调的变化、作品形象和情感的变化等,从而实现良好的欣赏效果。
二、以节奏感知为依托,展开欣赏活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感受节奏,是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进而进入到良好的情绪感知当中,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发展和变化,提升欣赏效果。
比如,在《乒乓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聆听活动,然后在节奏改变的地方停顿,用拍手等动作表现来映衬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进而强化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画水滴实验”的方式,将听到的不同音强变化用雨滴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以律动表现为重点,展开欣赏活动
借助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强化对乐曲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会。根据身心发展关系之间的特点,人们在听到音乐旋律时,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肢体动作配合。这是一种即兴反映,能够更好地感知和体会乐曲的旋律变化和情感变化。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舞蹈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用肢体语言来展开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活动。
比如,在《快乐的牧羊人》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进行相关舞蹈内容的设计,借助相关的导入活动,让学生感受牧羊人的欢乐情绪。随后,教师再将乐曲内容让学生聆听,并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肢体动作的个性化展示,欣赏效果会更好。
四、以乐器演奏为媒介,展开欣赏活动
乐器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欣赏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学生借助乐器演奏,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节奏、旋律、情感的感知和体会效果。在音乐欣赏活动课中,教师让学生们进行乐器演奏,不仅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全面体会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效果。
比如,在《口哨与小狗》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情景创设,然后让学生借助打击乐来表现这个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作品的特点,先用高音乐器进行演奏,然后换作低音乐器演奏。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音调高低地调整来感知作品,并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来配合情绪地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動,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五、以歌唱参与为根本,展开欣赏活动
歌声是人们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朴素的方法。音乐作品不仅需要听,更需要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想要进一步内化情感体会,学生不仅仅需要聆听音乐,还需要在歌唱的过程中,和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一步融为一体。另外,在歌唱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提高对歌唱要素和音乐要素的把握程度,深化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运用听唱融合教学法的活动中,教师一定重视学生的歌唱参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效果。
比如,在《年轻的朋友》的欣赏活动中,这是一首歌舞结合的藏族民歌。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和内容和主题,感受到人们之间那种淳朴、热烈的情谊,分析出音乐的重点等要素,进而使歌唱活动充满情感力量。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探索,进行综合地感知和体会,从而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听唱融合教学法是小学音乐欣赏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要认真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参与中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不断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 李彤.学周刊.2017(03)
[2]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三个要点[J].余美娥.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