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如何合理应用治感冒类中成药进行探索。方法:对感冒类型,中成药组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进行阐释。结果与结论:在感冒类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上有较强临床指导意义,但中成药治疗感冒在临床应用在理论上、认识上存在许多不足,要做到合理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中成药;感冒;合理应用
随着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抗药性及其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看重天然药物或中成药,中成药在治感冒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在对中成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现就合理应用治感冒类中成药提以下几点陋见,以供参考。
1 熟悉成药,了解总体性能为用好感冒类成药做好前期准备,做到知药善用
1.1 了解成药组成、剂型及方中各药关系首先了解处方组成有几味药,药都是些什么药物,有无西药成分;其次要了解这种成药的剂型,因为即使是同一处方的成药,常因剂型的不同,而导致使用有别。如藿香正气丸(水丸、蜜丸、浓缩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其三要了解方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即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对方中各药要全面了解首先了解各药是如何炮制的;各药(包括少数中成药中所含的西药成分)的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各药在方中的用量等,为全面认识成药的总体功效打下基础。有时甚至还要了解成药中主要药物之间的用量比,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成药的总体作用。这是因为在某些成方中,有时虽方中的主要药物相同,但因其之间的用量比例不同而导致功效与主治病证不同。如桂枝汤与小建中汤,二者的主要药物中虽都有桂枝与白芍,但二者的用量比例却不一样。前者是治疗风寒表虚有汗证,故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一比一,后者是治疗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证,故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一比二。
1.3 了解成药主治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某种成药时,首先要了解这种成药处方的总体性能特点、适应病证、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其次还要了解该成药与功效相类似成药之间的差异,以便区别使用。如银翘解毒丸与桑菊感冒片,虽都可以治疗风热感冒,但前者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较重者,而后者却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较轻,并兼肺失清肃之咳嗽者。
2 认准病证,辨证论治,洞悉变化
2.1 辨别患者所患病证。首先要根据病情辨清患者所患的疾病是否为感冒,并排除温热病、鼻渊病等。其次要根据病情辨清是否有兼病,如胃痛、咳嗽、哮喘、肺劳等。在确认患者的疾病确系感冒后还不够,还要做到明确证型。
2.2 辨别所患感冒属于何种证型。首先要辨主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确认其所患的感冒属何种证型。是风寒型?风热型?还是暑湿型、时疫型、体虚型?若为风寒型,还要弄清究竟属于风寒表实证或风寒表虚证,还是属于风寒夹湿表证,等等。其次要辨兼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辨别病人除患有某证型感冒外,还有何种兼证,如痰浊、食积、气滞、呕恶、内热、淋痛、肝风、血瘀、中寒、便秘等。
2.3 洞悉疾病变化首先是指辨病证的变化。感冒的证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如小儿感冒更明显,有时初期证属风寒,半天过后即转为风热证。其次是指辨兼证的变化。感冒的兼证也常在治疗过程当中发生变化,如风寒感冒初起兼有风寒袭肺导致的咳嗽痰白、流清涕等,而经过两天后常见转为咳吐黄痰,涕变黄浊,或虽痰色白但却质黏等。此时其病因就不只是风寒了,而是一部分风寒之邪己入里化热了,既然其病因发生了变化,其兼证也就从风寒袭肺转为痰热阻肺了。
3 掌握用法,做到三准
3.1 选准
所谓选准,即指选药要准确无误。在熟知成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的基础上,做到投药准确无误,非感冒病一般不用本类药物,与本成药的主治病证不相合者不投。如风寒感冒者不选用治风热感冒类中成药,治阴暑感冒不投用治暑热外感类中成药,治体虚感冒者不单用单纯发汗解表类中成药,等等。
3.2 法准
所谓法准,即指熟悉各类各品种治感冒类中成药的用法及使用注意,做到准确使用。如内服感冒类中成药一般宜温服,若为风寒表证无汗者,还可覆被,或药后吃热粥,以助发汗。一般每日服3-4次,必要时可每2小时一次,或煎汤代茶饮。一般服药后应避风,大约在服药后15~20分钟出汗,此时不要到风口,以免因再度感受邪气而加重病情。忌大汗,以遍身微似有汗者为佳,以免因出汗过多而伤人体的正气。一般服药期间要忌食辛辣油腻及生冷等,以免影响药力。
3.3 量准
所谓量准,即指成药的使用量要准确无误。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量。不及则不能取效,过量则伤害人体。一般按成药说明书标定的用量服用,有时可加量,或不增加一次服用量而增加服用次数。用量达到微似有汗者最佳,若量大过汗,轻则伤津耗气,重则伤阴伤阳。
4 注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在治疗感冒时也常见,其中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可作为半抗原而诱发过敏反应如黄连上清丸可引起过敏、胃肠道、呼吸道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感冒清热颗粒有药疹发生。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几乎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结论:中成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其成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辨证施用,还要注意中药成分之间的配伍禁忌,注意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注意中成药的用药方法,注意观察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医生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成药的应用,有些医生、药师中医理论知识欠缺,因此要做到合理应用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上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中成药;感冒;合理应用
随着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抗药性及其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看重天然药物或中成药,中成药在治感冒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在对中成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现就合理应用治感冒类中成药提以下几点陋见,以供参考。
1 熟悉成药,了解总体性能为用好感冒类成药做好前期准备,做到知药善用
1.1 了解成药组成、剂型及方中各药关系首先了解处方组成有几味药,药都是些什么药物,有无西药成分;其次要了解这种成药的剂型,因为即使是同一处方的成药,常因剂型的不同,而导致使用有别。如藿香正气丸(水丸、蜜丸、浓缩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其三要了解方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即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对方中各药要全面了解首先了解各药是如何炮制的;各药(包括少数中成药中所含的西药成分)的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各药在方中的用量等,为全面认识成药的总体功效打下基础。有时甚至还要了解成药中主要药物之间的用量比,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成药的总体作用。这是因为在某些成方中,有时虽方中的主要药物相同,但因其之间的用量比例不同而导致功效与主治病证不同。如桂枝汤与小建中汤,二者的主要药物中虽都有桂枝与白芍,但二者的用量比例却不一样。前者是治疗风寒表虚有汗证,故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一比一,后者是治疗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证,故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一比二。
1.3 了解成药主治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某种成药时,首先要了解这种成药处方的总体性能特点、适应病证、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其次还要了解该成药与功效相类似成药之间的差异,以便区别使用。如银翘解毒丸与桑菊感冒片,虽都可以治疗风热感冒,但前者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较重者,而后者却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较轻,并兼肺失清肃之咳嗽者。
2 认准病证,辨证论治,洞悉变化
2.1 辨别患者所患病证。首先要根据病情辨清患者所患的疾病是否为感冒,并排除温热病、鼻渊病等。其次要根据病情辨清是否有兼病,如胃痛、咳嗽、哮喘、肺劳等。在确认患者的疾病确系感冒后还不够,还要做到明确证型。
2.2 辨别所患感冒属于何种证型。首先要辨主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确认其所患的感冒属何种证型。是风寒型?风热型?还是暑湿型、时疫型、体虚型?若为风寒型,还要弄清究竟属于风寒表实证或风寒表虚证,还是属于风寒夹湿表证,等等。其次要辨兼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辨别病人除患有某证型感冒外,还有何种兼证,如痰浊、食积、气滞、呕恶、内热、淋痛、肝风、血瘀、中寒、便秘等。
2.3 洞悉疾病变化首先是指辨病证的变化。感冒的证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如小儿感冒更明显,有时初期证属风寒,半天过后即转为风热证。其次是指辨兼证的变化。感冒的兼证也常在治疗过程当中发生变化,如风寒感冒初起兼有风寒袭肺导致的咳嗽痰白、流清涕等,而经过两天后常见转为咳吐黄痰,涕变黄浊,或虽痰色白但却质黏等。此时其病因就不只是风寒了,而是一部分风寒之邪己入里化热了,既然其病因发生了变化,其兼证也就从风寒袭肺转为痰热阻肺了。
3 掌握用法,做到三准
3.1 选准
所谓选准,即指选药要准确无误。在熟知成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的基础上,做到投药准确无误,非感冒病一般不用本类药物,与本成药的主治病证不相合者不投。如风寒感冒者不选用治风热感冒类中成药,治阴暑感冒不投用治暑热外感类中成药,治体虚感冒者不单用单纯发汗解表类中成药,等等。
3.2 法准
所谓法准,即指熟悉各类各品种治感冒类中成药的用法及使用注意,做到准确使用。如内服感冒类中成药一般宜温服,若为风寒表证无汗者,还可覆被,或药后吃热粥,以助发汗。一般每日服3-4次,必要时可每2小时一次,或煎汤代茶饮。一般服药后应避风,大约在服药后15~20分钟出汗,此时不要到风口,以免因再度感受邪气而加重病情。忌大汗,以遍身微似有汗者为佳,以免因出汗过多而伤人体的正气。一般服药期间要忌食辛辣油腻及生冷等,以免影响药力。
3.3 量准
所谓量准,即指成药的使用量要准确无误。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量。不及则不能取效,过量则伤害人体。一般按成药说明书标定的用量服用,有时可加量,或不增加一次服用量而增加服用次数。用量达到微似有汗者最佳,若量大过汗,轻则伤津耗气,重则伤阴伤阳。
4 注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在治疗感冒时也常见,其中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可作为半抗原而诱发过敏反应如黄连上清丸可引起过敏、胃肠道、呼吸道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感冒清热颗粒有药疹发生。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几乎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结论:中成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其成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辨证施用,还要注意中药成分之间的配伍禁忌,注意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注意中成药的用药方法,注意观察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医生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成药的应用,有些医生、药师中医理论知识欠缺,因此要做到合理应用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上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