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開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更有效的,科学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更新挂念,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分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实施流程
班级动员与任务划分
↓
辅导老师的确定
↓
小组及组长的划分与确定
↓
小组选题
↓
制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等
↓
分组进行活动与辅导老师辅导
↓
形成活动报告与小组总结
↓
辅导老师评价与小组修改
↓
形成论文
↓
各组交流与探讨
二、具体实施
(一)集体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期向全体高中学生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报告,报告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期集中辅导,使学生初步学会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的申报可以采取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先请每个学科辅导老师拟定若干个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课题既结合学科知识又结合校本实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乡土文化、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等,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拟研究课题。课题经小组长汇集上报后,学校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每次选择的上百个课题进行可行性审核、分类。然后把交由各小组长选择。
(三)课题活动的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编制《研究性学习课记录簿》,内容有课题名称,课题立项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计划,成员分工,工作记载和讨论记录,材料整理,预期成果等栏目,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起了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活动有的放矢,科学严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空间上看学生已离开了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学习;从时间上看转向更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方式上看由单体学习转向了团队协作学习;从内容上讲由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然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非课题研究因素干扰,在课题研究的时间段里游玩。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在每星期的第一节活动课,先在学校指定的集中地点集中讨论,向指导老师汇报上星期的活动情况,研究进展以及本周的活动计划,把研究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坚持“指导到位,参谋到点,检查到时”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分工到位,提示学生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及时点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随时指导学生设计和修改研究计划、问卷调查、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了解学生的活动步骤。
(四)课题活动的评价
“研究学习”不能等同科学研究,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课题研究结果视为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科知识的运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我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评定是从学生活动记录、活动出勤、收集整理的资料、总结报告、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评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更新挂念,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分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实施流程
班级动员与任务划分
↓
辅导老师的确定
↓
小组及组长的划分与确定
↓
小组选题
↓
制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等
↓
分组进行活动与辅导老师辅导
↓
形成活动报告与小组总结
↓
辅导老师评价与小组修改
↓
形成论文
↓
各组交流与探讨
二、具体实施
(一)集体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期向全体高中学生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报告,报告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期集中辅导,使学生初步学会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的申报可以采取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先请每个学科辅导老师拟定若干个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课题既结合学科知识又结合校本实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乡土文化、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等,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拟研究课题。课题经小组长汇集上报后,学校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每次选择的上百个课题进行可行性审核、分类。然后把交由各小组长选择。
(三)课题活动的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编制《研究性学习课记录簿》,内容有课题名称,课题立项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计划,成员分工,工作记载和讨论记录,材料整理,预期成果等栏目,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起了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活动有的放矢,科学严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空间上看学生已离开了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学习;从时间上看转向更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方式上看由单体学习转向了团队协作学习;从内容上讲由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然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非课题研究因素干扰,在课题研究的时间段里游玩。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在每星期的第一节活动课,先在学校指定的集中地点集中讨论,向指导老师汇报上星期的活动情况,研究进展以及本周的活动计划,把研究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坚持“指导到位,参谋到点,检查到时”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分工到位,提示学生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及时点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随时指导学生设计和修改研究计划、问卷调查、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了解学生的活动步骤。
(四)课题活动的评价
“研究学习”不能等同科学研究,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课题研究结果视为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科知识的运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我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评定是从学生活动记录、活动出勤、收集整理的资料、总结报告、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