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题质量。四、运用信息技术走入生活实际,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各种情境,充分清晰直观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两个人,一个骑在马上,飞鞭驰骋,另一个被装在木箱挂在马背上颠簸,前者毫无倦意,而后者苦不堪言。教师把学生一个个装进木箱,也许可以收到目的,但若让他们满腔热情去思维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积极去思维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信息技术能够表现教学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多媒体课件演示《西游记》,情境导入,学生从喜欢的动画中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紧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月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继续感受平均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数表示月饼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在我们身边。形象可爱的小動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的背景音乐,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产生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教学难点无法靠老师的口头、身体语言、表情等来解决,为学生留下迷惑不解的疑团,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而电化教学在语言和形象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再现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分=60秒这个难点利用课件放映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发现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化静态为动态,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对钟面的进一步了解,让学生能直观感知1分=60秒,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充分了解了分秒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题质量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习,那么他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当地安排具有较强选择性的练习,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练习的快乐。学生一旦有了练习的热情,练习的质量自然就能提高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走入生活实际,学有价值的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但是由于现实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真正走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生活实际,在数学课堂上再造一个现实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制成录像,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学生在课堂中见到生活中的场景,觉得很亲切,同时继续学习的愿望也很强烈。当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进教师虚拟的一个小小超市中,请同学们自由购物,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都感觉到在课堂上所学的不只是枯燥的数学,不只是在课堂中、作业本上有用的数学,而是生活处处都有的数学,有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数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形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敬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43.
[2]张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68.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育红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各种情境,充分清晰直观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两个人,一个骑在马上,飞鞭驰骋,另一个被装在木箱挂在马背上颠簸,前者毫无倦意,而后者苦不堪言。教师把学生一个个装进木箱,也许可以收到目的,但若让他们满腔热情去思维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积极去思维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信息技术能够表现教学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多媒体课件演示《西游记》,情境导入,学生从喜欢的动画中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紧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月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继续感受平均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数表示月饼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在我们身边。形象可爱的小動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的背景音乐,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产生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教学难点无法靠老师的口头、身体语言、表情等来解决,为学生留下迷惑不解的疑团,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而电化教学在语言和形象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再现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分=60秒这个难点利用课件放映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发现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化静态为动态,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对钟面的进一步了解,让学生能直观感知1分=60秒,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充分了解了分秒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题质量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习,那么他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当地安排具有较强选择性的练习,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练习的快乐。学生一旦有了练习的热情,练习的质量自然就能提高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走入生活实际,学有价值的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但是由于现实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真正走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生活实际,在数学课堂上再造一个现实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制成录像,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学生在课堂中见到生活中的场景,觉得很亲切,同时继续学习的愿望也很强烈。当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进教师虚拟的一个小小超市中,请同学们自由购物,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都感觉到在课堂上所学的不只是枯燥的数学,不只是在课堂中、作业本上有用的数学,而是生活处处都有的数学,有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数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形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敬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43.
[2]张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68.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育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