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WTO首任总干事鲁杰罗曾经说过:"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趋加强,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国际市场,这意味着我国民营企业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都将面临更多的竞争。正如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指出:"不论是否自觉,是否愿意,中国的民营企业己无退路,不可能再偏安一隅。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己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开放条件下河南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一番探讨。
关键词:河南 企业 民营经济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民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河南省个体工商户不足3000户,集体企业只有2.8万户,企业年收入为18.7亿元,增加值不到4亿元。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3亿元。历经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实现就业,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截止到2011年年末,全省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达到478200人,雇工人数达到2461798人,从业人数总数达到3653426,比去年年底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增长400000人。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已经提高到12136元,相比于2005年的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9447.05亿元,是1978年的3149倍。河南民营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2009年已经增长到3579亿元,相比于2006年的1520亿元,增长了1.36倍。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2006一2009年,民营经济的年平均投资增幅在40%以上,其中工业占全部投资的60%,原材料工业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资金短缺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产品的外销受阻再加上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2.民营企业家的标准化意识不强
工作质量标准是‘差不多就行’,不注重细节,不重视合同规范。河南人有魄力,敢干,但很多河南人抢着干的事,中途却放弃了,缺乏耐性。喜欢单打独干,自己挑大梁。缺乏联合协作、共同占领市场的团队精神和意识,行业无序竞争,制约企业做大做强。河南省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时期,最后退出计划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河南形成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成分较大的省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服从心理和依附意识强,市场意识相对较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忽视规则,忽视诚信,忽视社会尊重,官本位的行政主导意识相当强烈。
3.政府成员为民营企服务的质量不高
政府机构行政审批事项仍较多,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意识较淡,某些掌权者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缺乏创新,只对上负责,而对前任为完成的工程,置之不顾,使得一些原本好的项目和工程成为烂尾,使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对民营企业家没有基本的尊重,正如正如张维迎说过,对企业家的尊重就是对国民的尊重,然而这些企业家并没有这种尊重感,这也就使得他们努力奋斗至今天的成就时仍缺乏社会的认同感,仍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些政府部门在利益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地争取审批收费权。有的人为增设“门槛”,借加强管理服务之名,行收费牟利之实;有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挫伤投资者、创业者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政治和经济企业家所面临的机会的性质大部分都是对再分配性质的活动有利,而不是对生产性活动有利,他们导致了垄断,限制了机会,而不是形成竞争性的环境,使社会越加缺乏生产性。省委、省政府通过200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给予了民营企业多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财政贴息等等。接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2008年颁布了《河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该条例从法规上明确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这其中包括了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但政策的完善和落实还需一定的时间,短期内难以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相反一些民间的自发形成的协会,他们由一些相互熟悉的企业家组成,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解决问题。这里形成了契约自我实施的状态:交换双方相当了解,且进行着重复交易,信守契约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
4.最低工资法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最低工资标准的颁布使企业的工资成本增加,同时国家新劳动法对劳资关系的规定加大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企业的技术个人、熟练工人跳槽的机会,使企业劳动力管理的难度加大。缺乏行业标准,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政府采购由于其订单大,往往都吸引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去竞投,但是每每都落空,原因是政府招标的时候实行的是低价者能竞得标,而不是按性价比来招标的,这样使得质量好的民营企业因为成本高而拿不到标,相反那些质量劣而价格低的标书能中标。使得质量优的民营企业反而在某些大的领域失去了竞争力。
三、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策略
1.完善政策体系
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有利政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简化申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而不是目前的政府机构庞大而低效率,政府各部门及许多政策相互之间存在不协调或自相矛盾的状况,让企业无所适从。发展个完善资本、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各个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发展民营企业技术交易中介组织,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政府科技资金的资助力度和覆盖面积。
2.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加大贸易融资力度,适度放宽信贷限制条件。提供非完全抵押贷款,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建立信用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以订单抵押、货权抵押、封闭贷款、保单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融资,鼓励其产品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组织中小企业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研究多对一的融资方式,即对大型项目或是回款期较长的项目可以多个银行对一个项目进行融资。鼓励和引导各个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引导基金,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
3.促进制度创新
深化河南省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首先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惯性,扫除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强弱取决于政策环境宽松程度,政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放松政策,民营经济才能有效率的发展。从而民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此可知,河南省应逐步规范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行为,按照制度变迁良性循环的机制逐渐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与环境,同时对民营经济有歧视性的政策逐步进行取缔,放宽市场准入,给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对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给予贴息支持。鼓励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鼓励收购兼并国外优质资产和先进技术。建立联合技术开发平台,对民营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给予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对于拥有品牌产品、核心技术、以及得到国家及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给予保护。
结论
河南省民营经济特有的现状、基础、环境构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国内典型模式的差异化。本文总结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完善政策体系并使政策落到实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减轻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地方政府要在这种制度变迁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软环境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所述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河南省较为落后的商业环境,进而缩小同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使河南省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子祥,庄宇洋.河南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孙艳丽,王德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
关键词:河南 企业 民营经济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民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河南省个体工商户不足3000户,集体企业只有2.8万户,企业年收入为18.7亿元,增加值不到4亿元。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3亿元。历经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实现就业,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截止到2011年年末,全省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达到478200人,雇工人数达到2461798人,从业人数总数达到3653426,比去年年底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增长400000人。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已经提高到12136元,相比于2005年的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9447.05亿元,是1978年的3149倍。河南民营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2009年已经增长到3579亿元,相比于2006年的1520亿元,增长了1.36倍。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2006一2009年,民营经济的年平均投资增幅在40%以上,其中工业占全部投资的60%,原材料工业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资金短缺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产品的外销受阻再加上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2.民营企业家的标准化意识不强
工作质量标准是‘差不多就行’,不注重细节,不重视合同规范。河南人有魄力,敢干,但很多河南人抢着干的事,中途却放弃了,缺乏耐性。喜欢单打独干,自己挑大梁。缺乏联合协作、共同占领市场的团队精神和意识,行业无序竞争,制约企业做大做强。河南省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时期,最后退出计划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河南形成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成分较大的省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服从心理和依附意识强,市场意识相对较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忽视规则,忽视诚信,忽视社会尊重,官本位的行政主导意识相当强烈。
3.政府成员为民营企服务的质量不高
政府机构行政审批事项仍较多,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意识较淡,某些掌权者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缺乏创新,只对上负责,而对前任为完成的工程,置之不顾,使得一些原本好的项目和工程成为烂尾,使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对民营企业家没有基本的尊重,正如正如张维迎说过,对企业家的尊重就是对国民的尊重,然而这些企业家并没有这种尊重感,这也就使得他们努力奋斗至今天的成就时仍缺乏社会的认同感,仍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些政府部门在利益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地争取审批收费权。有的人为增设“门槛”,借加强管理服务之名,行收费牟利之实;有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挫伤投资者、创业者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政治和经济企业家所面临的机会的性质大部分都是对再分配性质的活动有利,而不是对生产性活动有利,他们导致了垄断,限制了机会,而不是形成竞争性的环境,使社会越加缺乏生产性。省委、省政府通过200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给予了民营企业多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财政贴息等等。接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2008年颁布了《河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该条例从法规上明确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这其中包括了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但政策的完善和落实还需一定的时间,短期内难以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相反一些民间的自发形成的协会,他们由一些相互熟悉的企业家组成,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解决问题。这里形成了契约自我实施的状态:交换双方相当了解,且进行着重复交易,信守契约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
4.最低工资法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最低工资标准的颁布使企业的工资成本增加,同时国家新劳动法对劳资关系的规定加大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企业的技术个人、熟练工人跳槽的机会,使企业劳动力管理的难度加大。缺乏行业标准,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政府采购由于其订单大,往往都吸引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去竞投,但是每每都落空,原因是政府招标的时候实行的是低价者能竞得标,而不是按性价比来招标的,这样使得质量好的民营企业因为成本高而拿不到标,相反那些质量劣而价格低的标书能中标。使得质量优的民营企业反而在某些大的领域失去了竞争力。
三、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策略
1.完善政策体系
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有利政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简化申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而不是目前的政府机构庞大而低效率,政府各部门及许多政策相互之间存在不协调或自相矛盾的状况,让企业无所适从。发展个完善资本、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各个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发展民营企业技术交易中介组织,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政府科技资金的资助力度和覆盖面积。
2.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加大贸易融资力度,适度放宽信贷限制条件。提供非完全抵押贷款,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建立信用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以订单抵押、货权抵押、封闭贷款、保单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融资,鼓励其产品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组织中小企业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研究多对一的融资方式,即对大型项目或是回款期较长的项目可以多个银行对一个项目进行融资。鼓励和引导各个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引导基金,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
3.促进制度创新
深化河南省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首先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惯性,扫除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强弱取决于政策环境宽松程度,政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放松政策,民营经济才能有效率的发展。从而民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此可知,河南省应逐步规范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行为,按照制度变迁良性循环的机制逐渐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与环境,同时对民营经济有歧视性的政策逐步进行取缔,放宽市场准入,给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对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给予贴息支持。鼓励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鼓励收购兼并国外优质资产和先进技术。建立联合技术开发平台,对民营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给予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对于拥有品牌产品、核心技术、以及得到国家及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给予保护。
结论
河南省民营经济特有的现状、基础、环境构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国内典型模式的差异化。本文总结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完善政策体系并使政策落到实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减轻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地方政府要在这种制度变迁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软环境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所述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河南省较为落后的商业环境,进而缩小同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使河南省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子祥,庄宇洋.河南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孙艳丽,王德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