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课堂管理的类型大致分为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民主型管理和权威型管理各有优劣:前者体现的是内在权威,后者表现的是外在权威;前者偏“阴柔”,后者偏“刚硬”;前者可用于大众,后者只适用于个例。唯有灵活运用,才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记得从教伊始,某日上课,一男生又在讲话,我忍住火气,故意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非但不回答,还习惯性地骂了一句脏话,平生最痛恨粗话的我忍无可忍,于是,下了一驱逐令,他倔强地站在那儿半步不移,我抓起书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并停了两天的课,直到校长来请。我当时的观点就是: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就是教师,学生是绝对不能跟教师对着干的,更何况是辱骂。然而,你越想维护权威就越失去权威,因为总有那么一些敢“冒颜犯上”的牛犊,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自负、孤傲、倔强、刚烈、无所忌惮的学生。经过多次挫折之后,我开始反思:这样的管理方法学生能接受吗?
目前,许多教师还像我当初那样,想通过强硬的手段来维持课堂秩序,老师更多是关注自身的权威,而非关注共享和效果。这种试图独自控制课堂的传统管理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来课堂的僵化,抑制课堂的活力,甚至使课堂活动无法继续下去,就像我的第一节课。后现代主义哲学启示我们:课堂管理应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自由开放的沟通网络,营造“对话”的氛围,教师应从外在权威转向内在权威,让学生得到解放而不是受到限制。这与民主型的管理思想也是一致的。
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第一次做高一的班主任时,一次自习课上,有几个男生擅自跑去打篮球,结果被教导主任逮个正着。我知道后又愧又恼,但我克制了。我先把其中一个平日不思进取的学生带到办公室,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好好想一下,你为什么花大价钱选择这所学校(这是当地一所最有名的学校),入学半年多了,你又是怎么过来的?”双方都沉默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看见他在擦眼泪。于是给他递过纸巾问道:“说说吧,你想到了什么?”他边抹眼泪边告诉我:“我想到了奶奶。”原来,他奶奶生前非常疼爱他,他曾发誓要好好读书来报答奶奶,但现在回想自己入学以来种种令人失望的表现,他深感愧对奶奶,我宽慰并鼓励了他。经过一番长谈之后,他痛下决心好好学习,把失去的光阴追回来。临走时,他红着眼睛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从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中领悟到了内在权威的力量,这是一种外在权威所无法企及的力量。有效课堂管理的构建,强调课堂管理应当尊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天性,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愉悦,拥有愉快和谐的课堂生活,而这种效果恐怕只有内在权威的力量下才能达到。
我们强调内在权威的力量,强调民主型管理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排斥外在权威。事物是千姿百态的,人的思想更是错综复杂的,对学生的管理绝对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我就遇到过两个同是个性很强的男生,却只能采取一“刚”一“柔”的手段来克制。学生甲上课时画很淫秽的裸体画传给另一个男生,被我没收了,照常上完课后,我才将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并拿出那幅“杰作”让他自己欣赏,他的脸顿时“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我委婉地告诉他:“青春期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必有犯罪感,但你要学会用毅力来克制自己,学会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只要你能改好,这事儿我替你保密,决不上报,也不告诉家长。”该生后来不仅成绩优异,还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班干,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并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学生乙在课堂上玩东西、开小差,非但不让我没收手上的东西,还强硬地跟我顶撞。我严厉地向他提出警告:“将来你没有什么出息的话,绝对不是你的智商问题,而是你的个性问题,你没有自尊,不懂得自重、自爱!”“我不是!”他喊叫到。“你就是。”我冷语。深受刺激的他怒目圆睁,双拳紧握,我毫不回避,不眨一眼地盯住他的眼睛,渐渐地,他的眼睛红了,泪水溢了出来,双拳也慢慢松开了。第二天,从不主动跟我打招呼的他竟然第一次向我开口了;过去,听到上铃响,依然不紧不慢地踱着四方步的他竟然第一次小跑进教室了;几年后,他甚至还记得我的生日,并给我寄来贺卡。
这两件事,都让我反思了很久,最后的推断是:有的学生只能以“柔”克“刚”,有的则要以“刚”制“刚”。正如俄国教育家卡连柯说的:“有的学生感到你比他“强大”时,他才会服服帖帖。”用“刚”还是用“柔”,或者说用外在权威还是用内在权威,这是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甚至背景的。学生甲性格刚烈,小学时就经常打架,父亲不知打断了多少个衣架,教师对他都无可奈何,连班主任都怕他几分,用“刚”的手段只能激起他的反抗情绪;学生乙懒散、拖沓、自负、目中无人,小学时常被班主任骂得狗血喷头他才“俯首听命”。我曾使用过“怀柔政策”,无效,才决定用激将法,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恐怕就收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可见,用什么方法来管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假如该用“柔”时,你一味地“刚”,一味地强调权威,往往事与愿违;该用“刚”时又一味地“柔”,一味地讲所谓的民主,就等于隔靴搔痒,等于放任甚至是纵容。不过,在使用“刚”,使用外在权威时,一定要特别谨慎,不可滥用,只能针对极个别学生。
总之,无论是民主型管理还是权威型管理,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宜单一使用,但我比较倾向于民主型管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内在权威比外在权威更能令更具个性的当代青少年折服。教师应该从支配命令型的老板式管理者,转变成协调型的管理者,以鼓励、支持和协助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从而使课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
(责任编辑 黄 晓)
记得从教伊始,某日上课,一男生又在讲话,我忍住火气,故意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非但不回答,还习惯性地骂了一句脏话,平生最痛恨粗话的我忍无可忍,于是,下了一驱逐令,他倔强地站在那儿半步不移,我抓起书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并停了两天的课,直到校长来请。我当时的观点就是: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就是教师,学生是绝对不能跟教师对着干的,更何况是辱骂。然而,你越想维护权威就越失去权威,因为总有那么一些敢“冒颜犯上”的牛犊,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自负、孤傲、倔强、刚烈、无所忌惮的学生。经过多次挫折之后,我开始反思:这样的管理方法学生能接受吗?
目前,许多教师还像我当初那样,想通过强硬的手段来维持课堂秩序,老师更多是关注自身的权威,而非关注共享和效果。这种试图独自控制课堂的传统管理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来课堂的僵化,抑制课堂的活力,甚至使课堂活动无法继续下去,就像我的第一节课。后现代主义哲学启示我们:课堂管理应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自由开放的沟通网络,营造“对话”的氛围,教师应从外在权威转向内在权威,让学生得到解放而不是受到限制。这与民主型的管理思想也是一致的。
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第一次做高一的班主任时,一次自习课上,有几个男生擅自跑去打篮球,结果被教导主任逮个正着。我知道后又愧又恼,但我克制了。我先把其中一个平日不思进取的学生带到办公室,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好好想一下,你为什么花大价钱选择这所学校(这是当地一所最有名的学校),入学半年多了,你又是怎么过来的?”双方都沉默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看见他在擦眼泪。于是给他递过纸巾问道:“说说吧,你想到了什么?”他边抹眼泪边告诉我:“我想到了奶奶。”原来,他奶奶生前非常疼爱他,他曾发誓要好好读书来报答奶奶,但现在回想自己入学以来种种令人失望的表现,他深感愧对奶奶,我宽慰并鼓励了他。经过一番长谈之后,他痛下决心好好学习,把失去的光阴追回来。临走时,他红着眼睛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从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中领悟到了内在权威的力量,这是一种外在权威所无法企及的力量。有效课堂管理的构建,强调课堂管理应当尊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天性,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愉悦,拥有愉快和谐的课堂生活,而这种效果恐怕只有内在权威的力量下才能达到。
我们强调内在权威的力量,强调民主型管理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排斥外在权威。事物是千姿百态的,人的思想更是错综复杂的,对学生的管理绝对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我就遇到过两个同是个性很强的男生,却只能采取一“刚”一“柔”的手段来克制。学生甲上课时画很淫秽的裸体画传给另一个男生,被我没收了,照常上完课后,我才将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并拿出那幅“杰作”让他自己欣赏,他的脸顿时“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我委婉地告诉他:“青春期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必有犯罪感,但你要学会用毅力来克制自己,学会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只要你能改好,这事儿我替你保密,决不上报,也不告诉家长。”该生后来不仅成绩优异,还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班干,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并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学生乙在课堂上玩东西、开小差,非但不让我没收手上的东西,还强硬地跟我顶撞。我严厉地向他提出警告:“将来你没有什么出息的话,绝对不是你的智商问题,而是你的个性问题,你没有自尊,不懂得自重、自爱!”“我不是!”他喊叫到。“你就是。”我冷语。深受刺激的他怒目圆睁,双拳紧握,我毫不回避,不眨一眼地盯住他的眼睛,渐渐地,他的眼睛红了,泪水溢了出来,双拳也慢慢松开了。第二天,从不主动跟我打招呼的他竟然第一次向我开口了;过去,听到上铃响,依然不紧不慢地踱着四方步的他竟然第一次小跑进教室了;几年后,他甚至还记得我的生日,并给我寄来贺卡。
这两件事,都让我反思了很久,最后的推断是:有的学生只能以“柔”克“刚”,有的则要以“刚”制“刚”。正如俄国教育家卡连柯说的:“有的学生感到你比他“强大”时,他才会服服帖帖。”用“刚”还是用“柔”,或者说用外在权威还是用内在权威,这是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甚至背景的。学生甲性格刚烈,小学时就经常打架,父亲不知打断了多少个衣架,教师对他都无可奈何,连班主任都怕他几分,用“刚”的手段只能激起他的反抗情绪;学生乙懒散、拖沓、自负、目中无人,小学时常被班主任骂得狗血喷头他才“俯首听命”。我曾使用过“怀柔政策”,无效,才决定用激将法,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恐怕就收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可见,用什么方法来管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假如该用“柔”时,你一味地“刚”,一味地强调权威,往往事与愿违;该用“刚”时又一味地“柔”,一味地讲所谓的民主,就等于隔靴搔痒,等于放任甚至是纵容。不过,在使用“刚”,使用外在权威时,一定要特别谨慎,不可滥用,只能针对极个别学生。
总之,无论是民主型管理还是权威型管理,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宜单一使用,但我比较倾向于民主型管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内在权威比外在权威更能令更具个性的当代青少年折服。教师应该从支配命令型的老板式管理者,转变成协调型的管理者,以鼓励、支持和协助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从而使课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