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排比,说理更透彻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hb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范文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却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选自《毕淑敏散文》)
  亮点借鉴
   1.层层深入,充满智慧。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在文章的开头,作者首先否定了两种人:求学的苦孩子;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接着,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我们“行孝”的机会。那么,我们该如何及时“行孝”呢?接下来,作者既给出了意见,也发出了呼吁:子女对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大小,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就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在父母的心中都是等值的。总之,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对“孝心”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解读,充满了人生智慧,富有感染力。
   2.运用排比,说理更透彻。在文中,作者运用了三组排比,使说理更透彻。“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用排比说理,充分透彻地说明时间之快,暗示我们报答父母的时间不多,告诫人们行孝要及时。“‘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每一句话,都是用平平淡淡中的大爱点醒读者,直接叩击人的灵魂。“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作者最后用这组排比,将尽孝的不同形式加以对举,告诉人们“孝”的意义在尽心。节奏感强,有极强的说服力,表达了作者劝人尽孝的强烈感情。
  右写文章
  细微的幸福不渺小
  张有坤
   清晨的阳光慵懒地洒满房间,夏风悄悄地钻过窗户,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我躺在床上,回想起昨天那场关于幸福的辩论。
   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山珍海味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家庭和睦是幸福……那我的幸福是什么呢?我找不到答案。我决定先不去想了。于是我起床洗漱,等坐到餐桌旁,爸爸早已准备好了早餐: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一枚剥了壳的鸡蛋,两碟小菜,外加一碗香气四溢的小米粥。
   风卷残云,这些食物不一会儿就都进到我的肚子里,我打着饱嗝,离开了餐桌。
   暑期漫长,在家闲着无事,我背起包,要去打篮球。妈妈匆忙从房间里跑出来,将一个东西塞进我的书包,我懒得去看,向妈妈翻了个白眼:“真啰唆!”
   篮球场上,阳光如水注,无孔不入;似火烤,灼痛皮肤;像天网,使人无处可逃。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决之后,我口渴难忍。随手打开书包,发现一瓶水静静地躺在里面,我喜上眉头,拧开瓶盖一饮而尽,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滋润无比。
   中午,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不只是凉气,还夹杂着食物的香气。我深深吸一口气,冲进厨房,餐桌上的食物琳琅满目:软糯多汁的炖排骨,酸中透甜的番茄炒蛋,外酥里嫩的油炸虾仁,辛辣酸爽的凉拌黄瓜。天哪!都是我爱吃的菜。这里是天堂吗?
   沉闷的午后,蝉儿的叫声也被热浪烘烤得软弱无力。我心满意足地抹抹嘴,准备午睡,可能是太累了,我连吊扇都没有开就睡着了。
   睡意终是敌不过夏日的燥热,我烦躁地扭动身子,突然,有一只手探上我的额头,用毛巾拭去我的汗水,随着“咔嗒”声,吊扇“嗡嗡”开启,蒙眬中,我看到了妈妈离开的背影。
   这一刻,我找到了幸福,它存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小小的细节,却蕴含着父母对我最无私的爱。
   幸福是一次亲切的抚慰,一句体贴的话语;幸福是一次梦想的篮球赛,一顿丰盛的午餐;幸福是一次家庭的远足,家人一起观看春晚的温馨……幸福,其实就在我身边。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被一片红色的星星包围,这星星,叫作幸福。
  (山东阳谷县实验中学)
  点评
   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几个生活片段:爸爸准备的早餐,营养均衡;媽妈准备的水在关键时刻解了“我”难耐的口渴;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午睡时妈妈为“我”擦汗、开吊扇。这些生活中看似很小的细节,却蕴含着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小作者用排比写景,如“篮球场上,阳光如水注,无孔不入;似火烤,灼痛皮肤;像天网,使人无处可逃”,三个句子极言阳光之强烈,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更能反衬妈妈的细心周到。“餐桌上的食物琳琅满目:软糯多汁的炖排骨,酸中透甜的番茄炒蛋,外酥里嫩的油炸虾仁,辛辣酸爽的凉拌黄瓜”,细腻传神地写出菜肴的味美可口,花样繁多,暗含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
   倒数第二段,小作者运用排比说理,充分透彻,把“幸福”这个抽象的词汇具体化,便于读者对幸福的理解,收到了说理透彻、增强感染力的表达效果。
其他文献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与素娥遥遥相望,高举酒樽,共饮忘忧杜康。不知是酒醉了人,还是月醉了人,眼前不觉迷离,吐出一口浊气,这三分,便是沧桑。   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弱冠之年。他步入蜀中,踌躇满怀,准备凭借自己的才华一朝步入官场。在外人看来,这狂妄自大的年轻人,单有才华,却不懂谦和。自然,一腔热血被现实碾压,可他是展翅高飞的鹏鸟,注定会去更广阔的天地翱翔。   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远
期刊
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往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旅途。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狂草的诗与人
期刊
寒冬,烈风。   他抱起捆捆锯好的木头,轻车熟路地放进井洞,然后守在井洞旁看着木材渐渐变得乌黑,最终成为块状的炭。抬眼望去,已近黄昏。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挺了挺驼峰般的背,叹息道:“明天去集市,我碰碰运气吧,天气正冷,说不定会有人家需要炭来取暖呢!”他心思沉重地躺在床上:“若再卖不出炭,一家老小怎么办,如何填饱肚子?”一夜,近乎无眠……   寒冬,飞雪。   清晨,他悄然起身,发现昨夜下了好大的一场
期刊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证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议论,而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议论。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借
期刊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  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迭出,以孔孟、老庄、墨子等为代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和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其中,我独爱孟子。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以“子产放鱼”的故事,说明“君子可欺以其方”。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因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说的是实际情况,绝非虚伪,因为我本人就有切身的体会。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仁政”说。“仁
期刊
佳作展示  “杞人忧天”新说  张永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   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
期刊
《蘇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位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一天,14岁少女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这封信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她悄然开启了一扇沉睡的大门。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的物质组成?水能变成酒吗?泥土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积木为何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期刊
白居易的《卖炭翁》刻画了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以诗人目睹的个例表现出当时社会底层的全景,反映了中唐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四句从三个层面交代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一是烧炭工序的复杂和劳动过程的漫长。“千余斤”的炭,先一斧一斧地“伐薪”,再一窑一窑地“烧炭”,然后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二是工作地点的荒凉。“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
期刊
法布尔,是一位跨越19、20世纪的杰出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他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三十年时间写成的《昆虫记》。法布尔的《昆虫记》获得的成功,与司马迁的《史记》所获得的成功有些类似,两者的文学价值,是两位作者始料未及的。  法布尔取得这种成功并非易事。因为他92个春秋,有77年是在19世纪度过的。那时的法兰西,在文学上,是个群情共振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文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