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智慧,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以达到培养学生有效思维的目的。“以學定教”与“顺学而导”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者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的顺序环节;“导以致思”培养学生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指向。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生成;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主要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随时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让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强调根据学情做好教学预设
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对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预设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丰富;预设不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会极为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情来预设课堂教学。综合考虑教案、学生以及和课堂有关的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为课堂生成搭建“着陆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预设不是为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的模板,按照模板来教学。模板越多,也许提供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有效的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多角度设想和了解。课前预设可以全面但是预设方案不妨“简单”,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空间,以“简而精”的课堂预设来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生成舞台,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激活。比如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批改学生作文,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做到对问题的了然于心。同时综合考虑学生接受水平和思维状态,细化学生问题,设定教学目标逐个解决。作文教学是讲练评的结合,讲是基础,学生习作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后续写作。只有对作文课堂做好充分有效的预设,才能让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的教案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装在心里。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熟悉教学流程。”[1]“以学定教”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更大的空间。
2.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是在做好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引领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契机的捕捉者。学生的一点疑问,一个答案甚至一句玩笑都可能是“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契机但最美的风采还是当小刘发现了世界,用脚步丈量寥廓天地,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让学生来判断是回答问题做选择还是比较三人做阐释。在做课堂预设时,已经通过学生习作充分了解了学生对于选择和比较,容易混淆的情况。所以对学生的回答的预估较准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立马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修改这个选择段落使之成为比较段落?”有学生开玩笑说小刘找到了诗和远方,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教师迅速的抓住了这句表述里的两点:
1.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眼前的苟且?
2.小刘有诗意和远方,大李和老王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得出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专注于眼前的实际的工作,而小刘的工作充满浪漫诗意;小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大李和老王看到的是科学和技艺之美。“诗意和实用”便是这段表述的比较条件所在。教师利用这样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迅速理解了“比较是建立在同等条件下的”教学点。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巩固了比较段落的语言表述。这堂课正是利用了学生的一句玩笑话,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灵感的体现。李镇西说:“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他的“等待”就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顺学而导”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精巧预设的落实,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一定程度上就看教师对教学预设和生成如何把握处理。“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貌似时髦,实则低效;一味强调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这是演戏。”[2]教师教学应该恰切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把握得力,预设引导下的生成就是一节课的亮点;处理不好,就会让生成成为这节课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思衡.高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2012,13(02):51-54.
[2]薛城.名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学理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07):18-19+22.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生成;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主要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随时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让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强调根据学情做好教学预设
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对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预设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丰富;预设不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会极为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情来预设课堂教学。综合考虑教案、学生以及和课堂有关的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为课堂生成搭建“着陆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预设不是为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的模板,按照模板来教学。模板越多,也许提供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有效的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多角度设想和了解。课前预设可以全面但是预设方案不妨“简单”,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空间,以“简而精”的课堂预设来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生成舞台,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激活。比如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批改学生作文,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做到对问题的了然于心。同时综合考虑学生接受水平和思维状态,细化学生问题,设定教学目标逐个解决。作文教学是讲练评的结合,讲是基础,学生习作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后续写作。只有对作文课堂做好充分有效的预设,才能让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的教案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装在心里。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熟悉教学流程。”[1]“以学定教”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更大的空间。
2.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是在做好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引领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契机的捕捉者。学生的一点疑问,一个答案甚至一句玩笑都可能是“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契机但最美的风采还是当小刘发现了世界,用脚步丈量寥廓天地,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让学生来判断是回答问题做选择还是比较三人做阐释。在做课堂预设时,已经通过学生习作充分了解了学生对于选择和比较,容易混淆的情况。所以对学生的回答的预估较准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立马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修改这个选择段落使之成为比较段落?”有学生开玩笑说小刘找到了诗和远方,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教师迅速的抓住了这句表述里的两点:
1.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眼前的苟且?
2.小刘有诗意和远方,大李和老王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得出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专注于眼前的实际的工作,而小刘的工作充满浪漫诗意;小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大李和老王看到的是科学和技艺之美。“诗意和实用”便是这段表述的比较条件所在。教师利用这样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迅速理解了“比较是建立在同等条件下的”教学点。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巩固了比较段落的语言表述。这堂课正是利用了学生的一句玩笑话,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灵感的体现。李镇西说:“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他的“等待”就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顺学而导”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精巧预设的落实,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一定程度上就看教师对教学预设和生成如何把握处理。“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貌似时髦,实则低效;一味强调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这是演戏。”[2]教师教学应该恰切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把握得力,预设引导下的生成就是一节课的亮点;处理不好,就会让生成成为这节课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思衡.高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2012,13(02):51-54.
[2]薛城.名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学理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07):18-19+22.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