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之感悟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多层次有梯度的练习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地参加练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显然教师如何精心组织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就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愿练——学生接受练习信息,激发兴趣,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前提
  看练习设计是否可行,应看学生接受的程度如何,而学生接受的程度如何,又与他们对练习所持的态度有关,学生愿意练,才能产生乐学的情感,才能由被动(苦练)变为主动练(乐练)。
  1.认真钻研教材,是学生愿意练的基础。 通过练习,一方面使学生的运算变得迅速、准确、熟练,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练习的设计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约,设计题目的类型、难度、广度、深度、层次等都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定。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重点和新知识点的生长点,以便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
  2.认真研究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愿意练的主要依据。 练习的对象是学生,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显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来设计,以便题目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富有弹性。如果题目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太易,学生心理上没负担,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又感到没意思,会降低学生的兴趣。练习的题目应由浅入深,并安排少量的,在例题中不曾出现过的难度较大、形式新颖的习题(教师不必提示,更不要代为分析指出解法),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练习应尽量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认真研究练习方式,是学生愿意练的重要手段。 学生对奇特、新颖的事物感兴趣。设计练习形式不能机械、单调,而应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如果学生每天得到的练习总是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形式,就不见得会产生对练习的兴趣和完成练习的愿望,那么学生还会去认真地练习吗?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无益,而且是有害的。例如:口算练习,如果每天总是千篇一律的读算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练习结果就不理想,而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就会结果不同,如听写、抢答、竞赛、填写不同的数字表格等。
  二、能练——学生内化知识信息的保证
  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也是学生智力形成的基本途径。看一个练习的设计是否适当、有效,就看学生是否能练。
  1.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能够诱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例如:教学试商,出示题70÷14当学生充分讨论后,组织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商7后余28,试商6后余14,再试商5后余0),通过这样试商,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谁能根据余数一步试商成功?经过启发,学生知道当余数是28时,28是2个14,所以改商为5;或当余数是14,是一倍的除数,所以改商为5.这样只需要调商一次就成功。
  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必须经过模仿、熟练和创造三个阶段,符合学生智力技能,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转化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达到能练的目的。
  3.练习设计要有量力性。保证一定数量的练习,对于学生形成迅速、准确、牢固的熟练技巧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十分珍惜课堂练习的一分一秒,但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练习追求“多”,不但造成“习题浪费”,而且加重学生负担。因此,练习设计应根据学生情况“量体裁衣”,要想把学生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起来,应提高习题的利用率。(1)选择习题要“百里挑一”,习题示范性要好,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要强,能对症下药;综合性要高,发挥其综合效能,把分散的知识与方法系统地集中,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选择习题要“以一当百”,一题多问,就能“练一题,带一串”,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一题多变,提高习题利用率。如准备题为78+25×3,孩子们做出后将式中的78扩成26×3或156÷2等变成:26×3+25×3,156÷2+25×3……
  三、会练——学生掌握练习方法,形成技能基本标志
  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教”是为了“自教”的目的。练习的题目要从题型简单、知识容量小、认知台阶小,解题反馈快四个方面来考虑。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编出下面一组探索性习题:
  (1) 写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因数:1、3、10、11、14
  (2) 有一个因数的是( ),有两个因数的是(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 );
  (3) 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一个是( ),另一个是( );
  (4)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除了有( )和( ),还有( );
  (5) 用自己的话归纳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6)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5、51、49、83、91
  由于上述“题组”创设了低起点、小台阶、化难为易的探索意境,因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悟出学习概念的方法,促进教学。
  练习设计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发挥,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采用多样有趣的练习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0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倡导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并贯穿音乐教学的始末,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整个人类都变得充满爱心,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期刊
摘 要: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把学生视为“知识接收器”,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新课程强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引导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关键词:学生; 课堂; 快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课堂是儿童心智情感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阅读能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和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改和发展学生潜力的需要。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创始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针对小学生求知欲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这些语文教学板块而言,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是最大的,这就导致了阅读教学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最繁重的,也是让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何为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提升个人的整体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新意识的渗透,加强思想教育的传播,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新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与高尚的思想情操,使学生富于创新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我想浅谈以下创新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历史; 教育; 创新; 爱国主义  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市区的各个角落,落到了每一所学校,同人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初中生写作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写、乐写、善写、会写,自由、畅快、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体; 写作兴趣; 自主写作; 写作技巧; 作文视野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实施主体性写作教学策略,始终把学生作为写作的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具有敏锐感受力、丰富情感、高尚情操的学生,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创新教法,培养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外活动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特点是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完成身体练习,同时陶冶情操。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情境教学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