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该教给学生什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老师难点之一,而学生也是只要一谈作文就头疼。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我觉得写作文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循,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学生写起作文也并不是无话可说。
  一、只有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许多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咎于教师未能教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法,或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这都是不对的。就我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来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些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们无不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苦心诵读。因此,我们在作文课上,也可以引导学生熟读经典。
  时下的作文教学都呼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作文就应该注入鲜活的内容。而这里所提倡的熟读经典也并不与时下的教学理念相背离。经典有着数千年的传统积淀,走进经典,就是走进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库,学生可以自由饱览吸收,可以陶冶性灵、开阔心胸,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还是很注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然而,有些教师是不加挑选地让学生读书,结果,很多学生因为受一些快餐文学的影响,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而让学生阅读经典,正是为了打好他们的人文基础,内蕴丰厚的人是不难写出内蕴丰富的文章来的。
  二、鼓励学生写随笔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命题,然后由学生审题、写作。以同一要求、同一步骤、同一时间要求几十位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把他们的活动约束在同一空间内,结果是练得再多也收效不大。
  鼓励学生写随笔,写下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一切生活信息,哪怕只是见到枯树冒出一点绿意的一丝惊喜,哪怕只是听到雨滴青瓦的一份惆怅,哪怕只是走在街上没有目的地的那一刻茫然……都可以随时记下来。不必以某个时间内完成不了一篇作文就用罚抄写文章来恐吓学生,因为写作本来就应该是用文字记载与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与期待的,而不是靠老师逼迫出来的。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
  当然,让学生写随笔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把学生的随笔收上来,尽快地批阅,还要在文章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指导点拨,并把优秀的随笔张贴到教室里,让学生点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写作从“要我写”回归到“我要写”。
  三、放手让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提档升格
  学生的作文一向都是以教师批改为主,结果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修改得再完美,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原地踏步。因为这当中缺少了学生独立的思考、独自的感悟。作文是自己改出来的,我们何不试一下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审读文章,主动地对文章进行修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反复修改中达到文章升格的目的呢?
  于是在作文课上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同题中等作文修改、同题精美短文品读、同题作文重写一起练。具体做法为:
  1、教师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小组四人,各档次的学生都有,并选出一个小组长。组建小组便于工作的展开与落实,学生可以小组讨论,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由教师提供一篇基础好、有修改价值的中等作文,学生小组讨论,字斟句酌地进行点评,最后写一段文字进行综评,提出修改意见。
  无论是作文修改、精美短文品读还是重新作文,学生都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总是一味地让学生修改,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排斥心理:老师在偷懒。因此,在学生自批自改作文后,教师必须把作文收上来,尽快地批阅,看小组的批改是否恰当,看重作的文章是否比原文更优秀。
  总之,我们的作文课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写作是他们自己的事,教师只不过起着“疏导”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从经典中、从生活中去感悟吧!即使摔倒了,碰伤了,他们也会自己去疗伤,而且会慢慢地成熟起来。
其他文献
一、明确预习目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许多学生往往认为,预习就是无非将要学习的知识大略浏览一遍或两遍即可;或是将课前预习提示或课后思考题读一读,或想一想;或是从课文中找、查出不认识的生字或难理解的词语标一标,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而不是深入去课文中阅读去读、去探索、去深思、去独立感悟和去发现问题;或运用学习工具书去解决自己在读中产生的问题,去解决学中的思考题,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接受新知识,为将要
期刊
当我第一次与《老人与海》见面的时候,我没有理解透文章的含义。独有的感觉,只是在语文的阅读能力、生字的书写能力方面满足孩子们一时的做课后训练的需求,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文章的主要内涵,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悔。  第二次接触这篇文章,有了第一次的基础,这一次我就用力的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去感受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硬汉精神。我们就要学习老人的那种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拼搏的英武形象。这也是我们能把这篇文
期刊
一、朗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课文”是很多学生喜爱的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对于有着浓厚感情或是能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的文章,学生尤其喜欢。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主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课文《皇帝的新装》讲的是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并且了两个骗子当的故事,课文的对话极多,这样,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征。再通过课本剧表演让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是反映学生思想情绪的一面镜子,它具有敏锐、迅速、集中表现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可是,我一次次翻开学生作文本,总会让人惊讶不已:文不对题的、三言两语的、胡编乱抄的、张冠李戴的、甚至还有求人代劳的,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纵观学生的作文弊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症结就是厌倦作文。  有不少教师认为
期刊
著名教育家薛法根说:简约就是以减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以《莫泊桑拜师》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构建简约的语文课堂?  一、抓住文章线索,简化教学环节  面对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我们在研读时往往分析的面面俱到,如: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人文内涵,情感升华等。因此,各个教学环节也变的花样百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对如何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正常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更是感到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就成为刚接手新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头等大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学生,在盲目中教育和教学,老师们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做法,既不利于教学工作,有时还会挫伤和打击学生稚嫩的心灵,出现不可估量
期刊
(一)存在问题  1、三维目标缺失。  有些老师没有正确领会“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三个维度,也不懂“三维目标”应该怎样整合才是最有效的,实际教学中人为地、机械地将它们割裂成一个个单独的目标,该让学生学会的知识和能力却“不教会”,该让学生会学的过程和方法却“不会教”,该让学生乐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教不会”。  (1)知识和能力马马虎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具体操作,教学过
期刊
我在偏远乡镇中学任教已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许多的辛酸苦辣,现在让我不能释怀的是最近几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简直是一潭死水,没有涟漪,分析原因,大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调动频繁,导致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我校原是一队师资队伍强大的学校,不管是文科组、理科组,教师的教学素质都很高,但近几年来,由于缺乏住房等问题(我校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靠租房子住
期刊
一、用示范朗读传递感情  学好语文离不开读的功夫,教好语文更不能忽视“读”这一环节。教师示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示范朗读要感情充沛,情真意切。如读豪放的文章,就要激昂慷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要突出排山倒海的豪迈气势。朗读清丽婉约的文章,语调宜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雅的气氛。  文章风格不同决定了朗读的风格也不应一致。不管读哪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呢?  我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