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成倍增长,目前紧缺态势明显。
近三年来,由于全球钢铁产量猛增,铁矿供应迅速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国内铁矿石需求以每年五千万吨的速度猛增,铁矿进口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
日前,武钢、宝钢、鞍钢和首钢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设立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在海外联合投资采矿。
端倪初现
目前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为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首钢的企业自给率为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百分之七十均依靠进口,铁矿缺乏现象确实存在。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表示,国内铁矿资源本身并不缺乏,只是近年全球钢铁产能增速过快,国内许多矿石资源品位较低,工艺要求高,加之矿石开采加工能力不能与需求同步,造成矿产紧缺。随着开采能力的逐渐适应,铁矿缺乏的情况将在两至三年内明显缓解。
中国钢铁企业寻求海外矿山资源的趋势初现端倪。
首钢预计在明年一季度与海外达成第一批矿山开采协议。目前企业收购或开采海外铁矿,并不采取直接运输回国的方式,而是在当地产销,以资金的形式收回境内,间接补偿境内矿产缺口。首钢海外开矿阻力不大,已在非洲参加当地项目招投标,在澳洲则将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开采,开采意向已基本明确。
目前,在海外拓矿上,宝钢集团拥有巴西铁四角铁矿项目和澳大利亚帕拉伯杜铁矿项目的部分权益;鞍钢集团拥有西澳洲库里亚诺赛铁矿项目的部分权益;首钢总公司收购了秘鲁年产 700万吨的马科纳铁项目。与这三大巨头相比,武钢集团海外权益铁矿量较低:仅在澳大利亚年产1200万吨铁矿石的威拉拉项目中拥有10%的权益。
今年前5个月,我国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3大主要市场共进口铁矿石13773.1万吨,占全国同期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5.5%。
三大难题掣肘
展望2008财年国际海运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中国钢厂将面对铁矿石海运费高企、三大铁矿石巨头减产、印度现货铁矿石涨价等三大难题。这三大因素纵横交错,形成了恶性循环链条。
“国际海运贸易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总体来讲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认为,铁矿石上半年总体上供需平衡,下半年有可能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但他指出,由于国外三大铁矿石公司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可以对供需关系进行适度调整,向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而我国钢铁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近期印度铁矿石价格也“无端”上涨。7月末,63.5%的印度铁矿石现货到岸价达到115美元/吨,比月初上涨12%-13%。
“年度矿价谈判锁定全年价格后,影响到岸价格的唯一因素就是海运费。而海运费上涨推高将推动长期协议矿到岸价上涨,并引发‘跟风’的印度现货矿价上涨;印度现货矿价上涨,又会作为标尺推高下一年度长期协议矿价。”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上述恶性循环链条中,国外三大铁矿石巨头可以通过影响其中某一链条来谋取涨价利益。国内远洋运输企业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国外三大矿业公司在海运期货(FFA)市场中成为中坚力量,造成海运费不断上扬。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07年,巴西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45.46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64.54%;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18.79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8.29%。
“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为74.64美元/吨,同比上涨21.54%。仅此一项就使全行业增加生产成本188.94亿元,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罗冰生表示。
此前,国内主要钢厂与国内主要远洋运输企业进行了对话交流,希望发挥中远、中外运等“国家队”的作用来“国货国运”。但这些企业拥有的好望角型船只不到30艘,占世界同类运力的2%,情况也不容乐观。
开启新模式
早在几年前,在国内资源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矿业联合会就提醒,中国企业应当实施“走出去”战略,采用海外投资办矿或联合投资办矿等方式,参股海外矿山公司,取得对铁矿石资源的直接控制权,如今这一想法得以实现。
据悉,四大钢铁巨头首战瞄准柬埔寨铁矿项目。该项目储量为2 亿吨,但该项目附近没有铁路和港口,投资将非常巨大。目前中方正在做前期的风险勘探,完成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的储量和品位。在新组建的合资公司中,武钢为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为50%,宝钢第二,占20%,鞍钢和首钢分别占15%,并列第三大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在境外开矿的政策上给予支持,为境外开矿创造条件,如设立资源风险勘探基金,设立资源开发基金,支持境外开矿。
5月初,印度政府宣布:对于品位低于62%的粉矿每吨加征出口关税50卢比(约合1.22美元);对于品位高于62%的粉矿和所有块矿加征每吨300卢比(约合7美元)的出口关税。虽然此前中国贸易商采取“绝食政策”与印度矿石商交战,但终归没能抵挡住印度加征铁矿石出口关税的步伐。这表明,国内钢企在抵制铁矿石进口价格方面尚难形成优势。业内人士称,虽然印度铁矿石在中国铁矿石使用总量中只占到1/5 的份额,但这足以对国内钢铁企业构成不利影响。
而印度上调出口关税既成事实后,中国企业一度期望的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就变得相当小了。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海外一些优势矿山已为各路资本“圈围殆尽”,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巨头垄断格局难以破除,中国企业再不出手,处处被打压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
“此次四大钢铁巨头组建海外拓矿军团给国内钢铁企业带了一个好头,国内钢铁企业之间应该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的创造出最多的价值。中国钢铁企业上游的供应源头一直控制在国外矿石供应商手里,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实力的增强,收购、控股国外采矿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铁矿石投资的主流方向。但一个钢厂的力量毕竟有限,大钢厂联合开矿,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胡凯表示,四大钢企合资成立矿产资源投资公司开创了一个海外拓矿的新模式。
近三年来,由于全球钢铁产量猛增,铁矿供应迅速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国内铁矿石需求以每年五千万吨的速度猛增,铁矿进口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
日前,武钢、宝钢、鞍钢和首钢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设立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在海外联合投资采矿。
端倪初现
目前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为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首钢的企业自给率为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百分之七十均依靠进口,铁矿缺乏现象确实存在。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表示,国内铁矿资源本身并不缺乏,只是近年全球钢铁产能增速过快,国内许多矿石资源品位较低,工艺要求高,加之矿石开采加工能力不能与需求同步,造成矿产紧缺。随着开采能力的逐渐适应,铁矿缺乏的情况将在两至三年内明显缓解。
中国钢铁企业寻求海外矿山资源的趋势初现端倪。
首钢预计在明年一季度与海外达成第一批矿山开采协议。目前企业收购或开采海外铁矿,并不采取直接运输回国的方式,而是在当地产销,以资金的形式收回境内,间接补偿境内矿产缺口。首钢海外开矿阻力不大,已在非洲参加当地项目招投标,在澳洲则将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开采,开采意向已基本明确。
目前,在海外拓矿上,宝钢集团拥有巴西铁四角铁矿项目和澳大利亚帕拉伯杜铁矿项目的部分权益;鞍钢集团拥有西澳洲库里亚诺赛铁矿项目的部分权益;首钢总公司收购了秘鲁年产 700万吨的马科纳铁项目。与这三大巨头相比,武钢集团海外权益铁矿量较低:仅在澳大利亚年产1200万吨铁矿石的威拉拉项目中拥有10%的权益。
今年前5个月,我国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3大主要市场共进口铁矿石13773.1万吨,占全国同期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5.5%。
三大难题掣肘
展望2008财年国际海运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中国钢厂将面对铁矿石海运费高企、三大铁矿石巨头减产、印度现货铁矿石涨价等三大难题。这三大因素纵横交错,形成了恶性循环链条。
“国际海运贸易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总体来讲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认为,铁矿石上半年总体上供需平衡,下半年有可能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但他指出,由于国外三大铁矿石公司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可以对供需关系进行适度调整,向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而我国钢铁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近期印度铁矿石价格也“无端”上涨。7月末,63.5%的印度铁矿石现货到岸价达到115美元/吨,比月初上涨12%-13%。
“年度矿价谈判锁定全年价格后,影响到岸价格的唯一因素就是海运费。而海运费上涨推高将推动长期协议矿到岸价上涨,并引发‘跟风’的印度现货矿价上涨;印度现货矿价上涨,又会作为标尺推高下一年度长期协议矿价。”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上述恶性循环链条中,国外三大铁矿石巨头可以通过影响其中某一链条来谋取涨价利益。国内远洋运输企业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国外三大矿业公司在海运期货(FFA)市场中成为中坚力量,造成海运费不断上扬。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07年,巴西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45.46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64.54%;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18.79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8.29%。
“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为74.64美元/吨,同比上涨21.54%。仅此一项就使全行业增加生产成本188.94亿元,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罗冰生表示。
此前,国内主要钢厂与国内主要远洋运输企业进行了对话交流,希望发挥中远、中外运等“国家队”的作用来“国货国运”。但这些企业拥有的好望角型船只不到30艘,占世界同类运力的2%,情况也不容乐观。
开启新模式
早在几年前,在国内资源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矿业联合会就提醒,中国企业应当实施“走出去”战略,采用海外投资办矿或联合投资办矿等方式,参股海外矿山公司,取得对铁矿石资源的直接控制权,如今这一想法得以实现。
据悉,四大钢铁巨头首战瞄准柬埔寨铁矿项目。该项目储量为2 亿吨,但该项目附近没有铁路和港口,投资将非常巨大。目前中方正在做前期的风险勘探,完成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的储量和品位。在新组建的合资公司中,武钢为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为50%,宝钢第二,占20%,鞍钢和首钢分别占15%,并列第三大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在境外开矿的政策上给予支持,为境外开矿创造条件,如设立资源风险勘探基金,设立资源开发基金,支持境外开矿。
5月初,印度政府宣布:对于品位低于62%的粉矿每吨加征出口关税50卢比(约合1.22美元);对于品位高于62%的粉矿和所有块矿加征每吨300卢比(约合7美元)的出口关税。虽然此前中国贸易商采取“绝食政策”与印度矿石商交战,但终归没能抵挡住印度加征铁矿石出口关税的步伐。这表明,国内钢企在抵制铁矿石进口价格方面尚难形成优势。业内人士称,虽然印度铁矿石在中国铁矿石使用总量中只占到1/5 的份额,但这足以对国内钢铁企业构成不利影响。
而印度上调出口关税既成事实后,中国企业一度期望的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就变得相当小了。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海外一些优势矿山已为各路资本“圈围殆尽”,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巨头垄断格局难以破除,中国企业再不出手,处处被打压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
“此次四大钢铁巨头组建海外拓矿军团给国内钢铁企业带了一个好头,国内钢铁企业之间应该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的创造出最多的价值。中国钢铁企业上游的供应源头一直控制在国外矿石供应商手里,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实力的增强,收购、控股国外采矿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铁矿石投资的主流方向。但一个钢厂的力量毕竟有限,大钢厂联合开矿,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胡凯表示,四大钢企合资成立矿产资源投资公司开创了一个海外拓矿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