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三好学生”的理性诉求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认为,就当今我国社会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情况来看,仍然需要一种鼓励和引导学生上进的形式。不是“三好学生”评选能否继续,而是这一形式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9 月13 日,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一语惊天下,引爆了社会对“三好学生”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有报道载明:顾会长在当天的学术会上为废除评选“ 三好学生”积极呼吁。
  重庆当地媒体援引顾会长原话称,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小学阶段会表现得非常一般,如果过早地给他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此后不久,北京教委率先作出回应:废除“三好”太极端 ,并称不会取消评选。
  
  旷日持久的评与不评之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顾明远会长认为评选“三好学生”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观点表明的当日,基础教育学术会会场内就已经形成了支持者与反对者两大阵营。
  现场对顾会长表示支持的老师们认为,现行的“三好”评选制度与标准使获得“三好”殊荣的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过小,评选机制和程序的有失公正和公平。不仅如此,部分老师也公开认为,“三好”在加分、报送等利益驱动下形成“评选腐败”的小股洪流,“三好生”本身的激励意义有失真趋势。
  但也有部分老师有所争议,他们认为评“三好学生”没什么不对,学生需要榜样和奋斗目标,通过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认识到差距和不足,迎头赶上,取得进步。当然在评选时也要保证公平公正,为学生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其实, 针对“ 三好学生到底该不该继续评选”这个话题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有所争论。
  有资料显示,2004年,顾明远会长就曾发出关于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提议,并在广州教育界引起争论。当时不少广州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可以用鼓励学生发挥专长的新标准取而代之。
  随后的2006 年,四川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就宣布:从当年9 月1 日起,该区所有小学全面取消“三好学生”评选。这标志着沿袭了52 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正式在该区走下历史舞台,青羊区成了全国首个宣布取消“三好学生”的地区。
  值得注意是,这次顾会长旧话重提,让“北京”方面坚决发对的原因之一,就是“任何年代、任何群体都需要他们的榜样”。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三好生的激励作用还是很强的。对“三好”废除建议过于极端。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态指出,目前北京不会取消三好生评选。这些年来评上三好生的学生,素质都是不错的。另外,从评选程序来看,北京三好学生评选都要求网上公示、张榜公布,程序比较透明。
  而对于三好评选的“当事人”,学生和家长对“三好”的“到底是评还是不评”可谓泾渭分明。
  记者在海淀区某小学附近对10 名家长和学生采访时发现,赞成取消“三好”的,家长为4 人、学生为3 人。持反对态度的,家长有4 人,学生有6 人,表示“无所谓”的,家长有2 人,学生有1 人。
  


  四年级学生吴桐,是反对取消“三好学生”的忠实“捍卫者”,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二年级开始就是班上的三好学生,至今已经成功卫冕两届。问其为何反对取消评选,吴桐说:“能做(当)上三好学生的同学,学习必须好,必须处处都表现得优秀,而且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如果不评三好学生了,在班上就不能分出高低了。”
  而另一位学生家长邹先生则认为,三好生的评选的机制虽然可以激励孩子们力争上游,但在某种情况下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于是形成了为了争当“三好生”而去努力的学习风气。“作为家长孩子能不能成为三好生,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孩子能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取消了三好生的评选,孩子或许在学习上更加务实。”
  今年39 岁的刘寒松,现为东北某轴承厂职教中心主任,对于如何看待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去留问题,他的观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好学生”的取消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必然。
  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自己的孩子上五年级时,根据当时政策,学生如果次年评上区三好学生,小升初入学就可以在原考分基础上加10 分。“我当时认为这种加分并不合理,并曾写信向区里反映过此事,但后来考虑到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班主任家里。”刘寒松无奈地说。
  
  “三好学生”的功过是非
  
  尽管“三好学生”的废除引起越来越大的非议,但从20 余年前实行之初还是备受瞩目,深受欢迎。
  1982 年5 月5 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学生”作为一项荣誉称号在全国各级中学普遍推行。
  然而随着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各地学校着重提高了三好学生的相关待遇,这无疑为“三好”镀上了一层金。除《办法》规定的对于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在升学和分配上都给予优先选择的机会。教育部还在2001 年1 月11 日发出有关通知,要求各地在高中阶段各类学校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的基础上,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享受普通高等学校的保送生资格。
  曾在哈尔滨南岗区教委工作的刘秀芸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些年,一个学生如果评上了“三好学生”,定会在其升学、择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上都会得到“加分”,而且“三好学生”的地域级别越高,“分数”也就会越高。
  从2001 年以后,个别省市作出规定,凡荣获省、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的考生在中考、高考时可以享受加分待遇。
  “‘三好’在关键时刻可以换取考场上的‘通行证’,可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考生事半功倍的砝码。”刘老师如是说。
  但这一些地方评选三好学生的程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围绕有限的三好学生名额,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权力和金钱因素越来越多地介入其中,各种暗箱操作的手法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构成名副其实的腐败案件,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究其原因,教育学专家贾立华认为,一方面是评选程序不够科学和规范,管理和监督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三好学生”的高“含金量”对竞争者产生了强大的利益驱动。
  “那些为了拼抢“三好”头衔而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他们已经没有兴趣关心‘三好学生’原本应该具有的荣誉含量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取现实的利益。”贾立华说。
  贾立华认为,目前中小学实行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除了鼓励先进、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之外,在当今社会,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三好生”等类似的评选,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思维,将评选变为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好学生是‘评’出来的,但要是‘评’得不得法,选出了几个好学生的同时,也制造出一批心理受伤的所谓的“坏学生”,所以三好生不是不应该评选,而是应该怎么评选。
  
  制度革新加速“三好”改进
  
  有专家认为,就当今我国社会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情况来看,仍然需要这样的鼓励和引导学生上进的形式。换言之,不是“三好学生”评选不能继续了,而是这一形式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赏罚不明,何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其实评‘三好生’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评选方法是否科学。只有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让学生了解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一位署名木子的网友在国内某论坛说“木子”认为,与其要求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不如尽快改革这一评选形式,不仅要注入新的元素,而且也需要细化。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更多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机会,并逐步实现“大家奖大家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增添新“三好”的人文气息,使“三好学生”评选真正发挥作用。
  有专家建议,在评选的标准上,打破“惟成绩至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向多向度的方向发展,不做书呆子,也不做学生混混,而做一个有个性、有情趣、有爱心、积极进取的学生。
  其次,在评选的内容上,要从“德、智、体、美、劳”这样高度概括的要求下,向具体化发展。比如通过学校或老师的配合,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去做义工,去做志愿者,去开展些公益活动,从小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
  除此之外,在评选程序与方式上,要让学生领悟到民主的精神,学会民主的思维方式,体会到民主对自己的要求。比如,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参选,凡参选者在课堂上做演讲,去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哪些行为是符合评选标准的等等,然后让全班同学去投票选出他们认为符合评选标准的同学。
  其实,在我国南方省市的部分学校已冲破了“德、智、体”的束缚。武汉市教育局近日宣布,从今年春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新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三好”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新三好”考核标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作为评价的一级指标,下设二级考核标准。“好公民”下设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社会实践4 个二级指标;“好学生”下设学习习惯、团队精神、行为规范、身心健康4 个二级指标;“好子女”下设孝亲敬长、自我服务两个二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各占10 分,同时下面有若干评价要素,如“自我服务”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作息、放学按时回家;不乱花钱,不互相攀比”三项具体内容。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重要意义,也是让中国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有的放矢。按照《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现实。    就在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今年8 月23 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开会,部署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城
期刊
后评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中心区小学校长宋继东不提倡流动人口子女在北京就学,他认为,城市的接纳能力和教育资源有限,这些孩子在北京入学会增加政府负担。而且国家有对各地方义务教育投入大量教育资金,这部分钱是投入到地方而不是北京,北京现在又承担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义务,而当地资源并未转移,这造成资源的浪费。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撰文指出,打工子弟学校具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网民也曾在博客中说,无论怎样,都
期刊
一栋楼房、三套房子,组成的一道选择题,在20年前就在法律判决下答案清晰。然而,答题者走上了20年的维权之路,至今无解    白书发自建的二层小楼被拆后,得到了房管部门出具的一道多项选择题,在协调未果后,经法院程序,多项选择被确定为单选题目。然而,单项选择,却也在诸多因素下,在20 年中无解。  这次发生在20 年前的拆迁,彻底地改变了白家的生活轨迹和居住环境。更令白家愤怒的是,20 年后的今天,2
期刊
一座通过招商渠道进行投资开发的沙场,最后被当地某公司以“铺路”的名义霸占经营,其投资商的合法权益何以遭到侵占却悬而未决      “自今年4 月份以来,我和另外一个投资沙场的股东张协安很少回到新营沙场。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广联公司雇请社会闲杂人员的报复。至今,张协安不敢回家,只能在外面流浪。而广联公司一直都在我们的沙场上非法生产,还强行推倒了沙场原有的围墙和房屋。我们多次向省、市等有关部门反映相关情
期刊
村里的林地被低价卖走,既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没有经过全体村民同意,谁来监督既得利益者?谁在主导这一幕后交易?      “2760 亩林地,70200 元,折算下来每亩的价格不到30 元。”说到组上的集体林地被贱卖,45 岁的胡宗亮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胡是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新厂镇覃团村十三组组长。  2001 年11 月23 日,覃团村十三组2760 亩林地,以70200 元的价格被向本胜和谢
期刊
从2001 年7 月13 日拍下申奥成功的第一个镜头,到今年封镜,顾筠花了7年时间,用胶片记录着北京筑建奥运的感人历程,她说:“这部电影,我从青年拍到了中年。”    顾筠太忙了。北京残奥会开幕的前一天,因她参加临时会议,原本定好的采访又从下午推迟至晚上,这是自上个月奥运开幕前就已约定采访的第N次拖延。    在她的助理吴楠看来,这是顾筠最忙的一段时间。她的奥运准官方电影《筑梦2008》筹备了7
期刊
要避免类似校园暴力闹剧重演,必须反思成人社会的责任缺失。成人社会失范,却让无辜青少年埋单。其中,社会暴力的魔爪伸向校园是直接原因所在    2008 年7 月,一个因丢失内衣而引起的小误会,激化成一桩性质恶劣的校园暴力案件的新闻,闪现在腾讯网的新闻排行榜上。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云南昆明某高校,案发时间为今年4月13 日深夜11 时,10 余名学生围住受害人小雪不停殴打。施暴过程长达5 个多小时,
期刊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一样,通过一到两年的下行周期,进行并购重组,恢复价格弹性,才是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福音    房地产业到底在怕什么?任志强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说,焦虑中国政策出现扭曲,焦虑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向上,焦虑价格管制,焦虑宏观经济持续下滑。一句话,焦虑中国经济重回行政主导之路。  任志强说的没错,但他改变不了房地产的整体趋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当初托庇行政而生的厚利行业,如今因为行政七
期刊
股市下跌,楼市不稳,物价高涨,中国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危机    从“今天你赚了多少?”的问候语,到“今天你赔了多少?”互相嘲讽,中国投资者基金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感受到了投资的冰火两重天。从去年10 月股市到达6124 点的高位后,就一直一路下滑,5000、4000、3500……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心理关口相继跌破,90%以上的股民和基民都在赔钱。    与之对应的是C P I 持续高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