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筠讲述奥运历史风云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 年7 月13 日拍下申奥成功的第一个镜头,到今年封镜,顾筠花了7年时间,用胶片记录着北京筑建奥运的感人历程,她说:“这部电影,我从青年拍到了中年。”
  
  顾筠太忙了。北京残奥会开幕的前一天,因她参加临时会议,原本定好的采访又从下午推迟至晚上,这是自上个月奥运开幕前就已约定采访的第N次拖延。
  


  在她的助理吴楠看来,这是顾筠最忙的一段时间。她的奥运准官方电影《筑梦2008》筹备了7 年,在奥运开幕前刚刚杀青,又在马不停蹄地拍摄奥运官方电影《北京奥运会》,接下来,她要花费一年时间做后期电影剪辑,完成画龙点睛之笔。
  在网上列出的“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奥运电影”排名中,《筑梦2008》列居首位,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见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拍摄奥运筹备全程的电影,创作历时7 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在采访顾筠的开场白是,“用7 年时间来筹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来说不算长,但用7 年时间来拍摄筹备过程,对于一名纪录片导演来说并不算短”。
  《筑梦2008》主要聚焦奥运会开幕前7 年间的人文故事,而国际奥林匹克官方电影《北京奥运会》则重点讲述16 天的奥运赛事。同是两部奥运题材电影,经常有人把《筑梦2008》误认是北京奥运官方电影。但这并不重要,顾筠说,“两个片子都与奥运有关,与体育有关”。
  今年6 月14 日晚,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筑梦2008》作为开幕影片示众。而用一部纪录片作为开幕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历史上尚属首次。14天后的6 月28 日,在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上,开幕影片仍是《筑梦2008》。
  至今,《筑梦2008》已被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这也是该博物馆收藏的惟一一部中国奥运题材的电影作品。同时,北京奥组委把该片送给各国运动员,作为一份特殊的奥运礼品。
  相比而言,《北京奥运会》更值得期待。
  因为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国际奥委会连续7 届指定国际纪录片大师巴德•格林斯潘,担任奥运官方影片导演。这一次,顾筠所执导的《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上第28 部奥运会官方影片,是第一部中国人执导的奥运官方影片,也是继《奥林匹亚》之后第二部由女性拍摄的奥运官方影片。上一任女导演是著名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于是,有人把这个41 岁的上海女子顾筠,称为第二个里芬•斯塔尔。
  前有电影大师们镶嵌的既定光环,后有亿万观众的瞩目期待,对于这样一部属于意义重大、价值深远的奥运官方电影,身为总导演的顾筠笑言自己并没有太多压力,“因为我很自信,有平常心”。
  面对记者时,她面带微笑始终强调,“我只是在做纪录片”,为了挖掘纪录片的灵魂和生命,为了追求人性故事的制高点,她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纪录片导演,尽管这一身份甩不开带有官方色彩的头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
  顾筠的导演理念,是在传统纪录片基础上尝试着多种创新,突破官方的常规色彩,嫁接现代电影的一些创新手法,以挖掘故事与人性取胜。此言与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的开场白不谋而合:“希望观众能够从这部从拍摄手法到结构方式都突破传统的纪录片中重新感受到纪录片的魅力”。
  正规科班出身的顾筠,也出生在电影世家。她的父亲是原浙江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所以电影对于顾筠
  来说,并不陌生,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角色。
  从个人履历表上可以看到,在1991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她进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自2001 年起,她专门从事奥运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
  至于拍完奥运电影的日后打算,她说,自己还继续做一个纪录片导演,正如结束奥运开闭幕式之后的张艺谋,还继续做一个电影导演一样。
  残奥开幕前的9 月,晚七点,北京三里屯金谷仓,华灯初上。刚刚从开会现场赶回的顾筠,终于歇上一口气,完成了本刊数此延后的独家专访。
  
  筹备七年, 再有遗憾不应该
  
  记者:《筑梦2008》目前的发行以及影响力的情况如何?你个人如何看待这部作品?
  顾筠:我们这个电影《筑梦2008》的选材是小人物,记录的是小人物的命运,讲着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和人,非常客观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感觉是非常真切。我想是这份真切打动了观众,所以看过的人都会推荐给别人。在网上能看到一些网友把体会写上去,推荐大家去观看。
  这也是我们在发行过程当中经常聊到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预料到的状况。因为我们在前期也想过如何突破主旋律、突破常规地运用宏大的视角来吸引人,并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去思考。我想,人物很真实,事件很鲜活,这些可能都是很吸引观众的元素。
  记者:《筑梦2008》是通过平民视角、人性关爱的方式去记录奥运筹备的7 年,这样的初衷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还是在拍摄过程中主题创意有所改变?有人说,这部片子里充满了你的女性思维和视角,比如尤其注重细节,格调比较细腻温和。
  顾筠:平民视角和人性挖掘,是原本就定下的创意。而至于女性思维,我不觉得片子在导演性别上有所界定。作为导演,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你只要做电影,都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这个是最基本原则,一些男性导演的电影也很细腻,比如李安,为什么他的作品很棒,因为他也是在片子细节上处理得很生动,张艺谋也是这样。首先片子要有很强的观赏力,细腻地表达出来,这些是电影很重要的基本元素。
  记者:电影中有一个细节,片子中有一个片段是记录“奥运移民”的生存状态,其中的人物是选择了拆迁市民高大妈一家子,里面有孕妇,以及与奥运共成长的孩子。这样的创意想表达出什么深刻含义?
  顾筠:这些都不是刻意的,找创意你可以去努力,你可以去找关键点,但你千万不要刻意,否则那就不是纪录片真实记录的原则。孩子在成长,这个建筑物也在变化在逐渐成型,最后成为鸟巢。你可能说这是个巧合,但这绝对不是刻意编排。
  记者:作为总导演,你认为该片有什么遗憾?
  顾筠:没什么遗憾的,我对这个片子很自信。因为你为一件事情思考了7 年,你再有遗憾不应该啊!给你那么长的创作时间,为什么要留下遗憾?我一直思考的就是,一定要把它做得完美,就像张艺谋的奥运开、闭幕式很成功,准备这么多年,是不许有遗憾的。况且你是有时间的,如果有遗憾,那你为什么不去改变。
  
  纪录片里没有尝试的,我尝试了
  
  记者:在往届奥运会中,有7 届官方纪录片都是由电影大师格林斯潘执导。这一次,作为北京奥运官方电影的总导演,制作一个全国亿万观众瞩目的电影,你承担着哪些方面的压力?
  顾筠:压力肯定会有,因为你要把事情做好,肯定就要承受压力。这种压力也与做一部日常片子所承受的压力同等,比如人员管理、资金运作等方方面面。关键是心态一定要放好,有压力很正常,但我很相信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自信也不会承担这件事情。
  记者:你是世界上第二位执导奥运官方电影的女性,有人说你是第二个里芬•斯塔尔。
  顾筠:不能这么说。她那个时候是1936 年希特勒时代,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奥运官方电影所承担的职责和意义也是不同的。那个时代没有电视转播,她那时全靠电影去记录历史,传递比赛的信息。我们现在不用这样做,因为电视转播的信息很发达,全球千家万户第一时间就尽收眼底,那么对我们来说,就要把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文化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记者:片中有记录拆迁市民、运动员、教练、安保人员等四个片段,四个线索在同一个片中并行,主题是否零散?将片段集合于一体的主线条是什么?
  顾筠:鸟巢、奥运会就是主线索,就相当于一个符号,作为国家的主体体育场,这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物,代表着2008 奥运。电影中,高大妈是国家体育场涉及到的移民,刘翔是要到那里比赛的运动员,那些安保人员是为了奥运守卫在那个岗位点上,他们都是与奥运有关的,所以说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中心线。
  除了这些人,还有另外一条重要的线索,以城市为线,记录一个行进中的城市在变化,包括这个城市里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在这个片子里都有所体现。
  这个片子的结构有点雷同美国电影《撞车》,是属于多线索交织,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线索出发。如果只是拍高大妈一家人,那么就不需要有多条线索。
  记者:你提到电影《撞车》,那么这个片子的制作过程中,是否有着对国外这些类似电影在一些艺术手法的借鉴?
  顾筠:其实没什么借鉴,这些也都是基础,一个原因取决于你读书时就看了大量的电影,掌握了很多要领,再就是作为一个专业电影人,你在日复一日不断地在积累东西。即使今天积累的东西没有看到直接的实用效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
  《撞车》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这样的电影很多,只是纪录片里没有这样尝试过,我尝试了。
  
  


  不能因官方就在艺术成分上减分
  记者:通过一部《筑梦2008》和一部正在创作中的奥运官方电影,在你的执导理念中,体育电影与奥运官方电影,是怎样的概念?
  顾筠:我不认为《筑梦2008》是体育题材电影。电影只分为故事片与纪录片。我首先做的是一部纪录片,纪录片是真人真事,它涵盖着科学、体育等方方面面的主题。故事片是有人来演,它是以假乱真,如何把假的东西做得像真的,怎样让另外一个人演到张三的人物效果,演得与张三一模一样。而纪录片是以真为真,你拍的人物就是张三,那么你作为导演,你想的就是怎样把张三身上的性格和关键点给挖掘出来。
  什么是奥运官方电影?它是能代表国际奥委会来发言,需要把这种国际奥运精神一代一代地弘扬下去,传承下去,所以需要一部电影对这段历史来作以记录和交代; 去挖掘奥运的一些重要人物,呈现出一种激励别人的精神,表达这种思想和理念; 这才是代表国际奥委会的官方。但是,绝对不能是因为官方电影,就在艺术成分和艺术价值上减分。比如《筑梦2008》,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部电影,至于是不是官方电影,你可以说是,因为我们中央新影厂就是一个官方机构,但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电影却不是宏大叙事,能说它没有艺术性吗?
  其实我这个片子,最重要的是讲人的故事,准确来说,是记录奥运人物的一种精神,记录一段永远要铭记的历史,这个才是本片的意义,你要单独归类为体育题材电影,那就窄了,范围小了,局限了。
  
  纪录片的使命
  
  记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电影,是把电影用做释放体育精神、体育力量的道具,其目的在于把“体育”二字的寓意无限放大。
  顾筠:都是这样的,比如城市题材电影,也是借用影视语言来表达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这都是电影,只是题材不同而已。
  记者:《筑梦2008》里面是否有摆拍成分?你的纪录片理念是什么?
  顾筠:没有,我反对摆拍。《筑梦2008》全是客观在记录,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全是抓拍。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表达你导演的思想,它既是记录一段历史,也是展现出你思想的一段轨迹,所以说纪录片是有灵魂的。
  画面里,每一个镜头的选择,要能很清楚地看到你导演的思考空间,你是用另外一种影视语言去讲话,也就是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作为电影,与电视不同,它最强调的是逻辑性强,它不允许太长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有任何一个信息重复,大家就会审美疲劳看不下去,所以电影画面和语言要强烈地给观众感官刺激。逻辑性要强,节奏要有足够张力,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这个全在导演的自身掌握当中。
  记者:《筑梦2008》的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借助奥运契机所成就的一次高度。
  顾筠:当然了,中国的奥运等了很久,赢得也太不容易了。《筑梦2008》里第一个画面是一个黑场,萨马兰奇宣布“北京”,那段声音永远值得铭记。虽然我们没有在莫斯科现场,那个画面也是通过电视转播看到的,但这个宣布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心里。
  电影中的冲出来的第二个画面是震耳欲聋的欢呼,这是一种跳跃感极强的声音。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个强烈的声音,是因为我们赢了,全中国赢了,那是一个不眠夜。我要用电影把这个历史记录下来。
  接下来就引进电影主题,在整个过程中,实际上你的情感已经进去了,是有感而发,没有什么刻意编排的成分,一切都很自然,非常纯粹。然后你要去做的就是拍摄到每一个场景,思考每一个剪辑,并筹划着下一步该做什么。前期拍摄了好多素材,剪辑花了很长时间,把拍到50 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剪成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是一个很精髓、很艰辛的环节。
  
  拍完奥运电影我还是一个纪录片导演
  
  记者:从电影工作者来说,有人觉得,中国电影工作者以知识分子居多,而深入参加过竞技体育的人却很少,于是从深层面来说,这是否也限制了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影响了该类型电影的深度表达?
  顾筠:如果一个运动员来当导演的话,那乱套了。他不懂影视的规律。但作为纪录片导演,你必须去认识这个运动项目,必须去熟悉这个运动的规律。比如我拍摄刘翔的跨栏场面,就花了很多准备功课,我专门请了一位88 年参加奥运会的跨栏运动员,和他交流了很久,了解到很多常识,比如要知道跨栏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那么作为刘翔这样一个好的跨栏运动员,他是怎么来训练的。然后知道刘翔把跨栏是分成三个阶段,前程、中程和后程,每个栏要控制在一秒里,然后你才可能在整个跨栏运动中控制在13 秒以内。这些过程,包括是小腿的哪块肌肉发力,我们镜头就锁定着哪一部分。然后你还要在现场观察刘翔的动作,摄影机还要去模拟,我们想的是用什么方式什么角度才能让画面更有张力。做这些功课时,我们请教了很多专家。我们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电影里拍摄刘翔可能就是一天,但是我们的功课可是做了好几个月。
  一个纪录片的导演不是容易当的,不是说明天我去拍一个商场,然后提前打几个电话约好明天下午几点开机,那是宣传片,不是纪录片。而拍纪录片,拍什么,怎么拍,你都要事先摸得很清楚,你要到那里蹲点,把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什么样的人物与故事,你要摸得清清楚楚,你才可以说开机。
  记者:可以理解成,《筑梦2008》是你导演职业的最高峰吗?
  顾筠:我不知道,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也没有想事业最高峰的问题,我只想着把片子做好,做完美。如果想得太多,可能就迈不开步了,也就做不好了。如果喜欢这件事你就做,不喜欢你就不做。但是你做的时候,一定要有强烈的想做好的感受,有创作的敏锐直觉。
  记者: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今后拍摄故事片?
  顾筠:没想过去拍故事片。目前手里的工作是,奥运会电影还需要用一年时间做后期剪辑的工作,先把这个做好,至于以后,我还会在这个行当里面做,但是没有别的打算。拍完了奥运会电影之后,我还是一个纪录片导演。
其他文献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时表示,2008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达到1561.76 亿元人民币,在上一年增长76% 的基础上,再大幅增长45.1%。中央财政安排654.4 亿元,支持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今秋实行城市义务教育全部免费。    国务院决定,从2008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
期刊
国家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政府就成为义务教育责任的承担主体,有了制度与财政保障,才是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举措    开学伊始,在西安市碑林区安东街小学,一个醒目的位置上,学校对收费标准和项目作了公告。  一些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公示栏是在开学初就能看到的崭新风景。而对于今年减免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更是让很多家长倍感欣喜。  学生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今年春季的收费总额约在300
期刊
我国体育事业处在繁荣时期,但群众性体育的现状比较分散,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导向。将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日确定为“中国体育节”,起了一种纽带作用    奥运期间,中国除了收获位居首位的金牌,也极有望增获一个节日——中国体育节。  在奥运进行的第四天,关于“中国体育节”的一份倡议便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这个“将8 月8 日设为中国体育节”的创意,出自于网友“博8341”。  该网友
期刊
要解决发电企业亏损,必须对内外因兼治,治理行业问题的监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    目前,除华能集团表示上半年盈利外,其他四大电力集团集体亏损,受制于煤炭价格继续上涨,下半年扭亏增盈的压力还将继续加大。电监会一位官员向笔者透露,五大电力集团上半年的利润总额同比下滑超过了100%。  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电企自己喊亏,还是舆论指向,基本上将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认为是电企亏损的真正原因、惟一原因。但事实并非如
期刊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重要意义,也是让中国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有的放矢。按照《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现实。    就在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今年8 月23 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开会,部署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城
期刊
后评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中心区小学校长宋继东不提倡流动人口子女在北京就学,他认为,城市的接纳能力和教育资源有限,这些孩子在北京入学会增加政府负担。而且国家有对各地方义务教育投入大量教育资金,这部分钱是投入到地方而不是北京,北京现在又承担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义务,而当地资源并未转移,这造成资源的浪费。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撰文指出,打工子弟学校具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网民也曾在博客中说,无论怎样,都
期刊
一栋楼房、三套房子,组成的一道选择题,在20年前就在法律判决下答案清晰。然而,答题者走上了20年的维权之路,至今无解    白书发自建的二层小楼被拆后,得到了房管部门出具的一道多项选择题,在协调未果后,经法院程序,多项选择被确定为单选题目。然而,单项选择,却也在诸多因素下,在20 年中无解。  这次发生在20 年前的拆迁,彻底地改变了白家的生活轨迹和居住环境。更令白家愤怒的是,20 年后的今天,2
期刊
一座通过招商渠道进行投资开发的沙场,最后被当地某公司以“铺路”的名义霸占经营,其投资商的合法权益何以遭到侵占却悬而未决      “自今年4 月份以来,我和另外一个投资沙场的股东张协安很少回到新营沙场。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广联公司雇请社会闲杂人员的报复。至今,张协安不敢回家,只能在外面流浪。而广联公司一直都在我们的沙场上非法生产,还强行推倒了沙场原有的围墙和房屋。我们多次向省、市等有关部门反映相关情
期刊
村里的林地被低价卖走,既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没有经过全体村民同意,谁来监督既得利益者?谁在主导这一幕后交易?      “2760 亩林地,70200 元,折算下来每亩的价格不到30 元。”说到组上的集体林地被贱卖,45 岁的胡宗亮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胡是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新厂镇覃团村十三组组长。  2001 年11 月23 日,覃团村十三组2760 亩林地,以70200 元的价格被向本胜和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