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他是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键性角色。因此,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l、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思想品德课、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刚升入初中,有一些学生觉得忽然多了好多考试的科目,而且各科知识也比小学难了不少。在小学成绩好到了初中出现成绩下滑,这使部分学生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永远都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从而惧怕考试,考试时高度紧张,常犯低级错误,怎么学似乎都不见成效。
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这部分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他们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疏导过程中,我们不应触及学生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注意力引到学生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例如,如果学生热爱写作,那么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从而引导他们逐步转移关注点,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也可以发现,当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该案例,我们可以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学生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学生留下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学生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l、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思想品德课、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刚升入初中,有一些学生觉得忽然多了好多考试的科目,而且各科知识也比小学难了不少。在小学成绩好到了初中出现成绩下滑,这使部分学生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永远都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从而惧怕考试,考试时高度紧张,常犯低级错误,怎么学似乎都不见成效。
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这部分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他们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疏导过程中,我们不应触及学生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注意力引到学生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例如,如果学生热爱写作,那么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从而引导他们逐步转移关注点,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也可以发现,当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该案例,我们可以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学生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学生留下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学生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