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看中国史,有多少文化巨人在科考时名落孙山!然,直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考试仍大行其道。于是,高分低能儿也就层出不穷。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有明一代诗文、书画、戏剧大家。他的诗被“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尊为“有明一人”,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他的书画则崇拜者更多,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说,如果生在三百年前,愿意为他磨墨理纸,倘若他不肯接纳,我就站在门外,即使饿扁了肚子也决不离去。然而徐渭的一生却很不幸。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但却科场蹭蹬,八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中年因患狂疾杀妻,下狱七载,晚年则靠卖字画乃至卖书卖衣度日,最终潦倒而死。
徐渭一生,曾四度入幕,第一次在时任总督浙闽军务的胡宗宪幕中,历时五年左右;后三次分别在宣大巡抚吴兑、礼部尚书李春芳与翰林院修撰张元忭幕中,但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吴兑幕中也不过半年左右,因此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而第一次与胡宗宪的交往则颇为相得,是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明代嘉靖年间,江浙、福建一带倭寇猖獗,许多地方都遭到倭寇的袭扰与掳掠,百姓深受其害,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嘉靖三十六年(1556年),胡宗宪调任总督浙闽等处军务,总督府暂驻绍兴。当时由于寇情复杂,督府与朝廷函札往来频繁,亟需一位具有较强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担任此项任务,于是胡宗宪经身边幕僚介绍,看中了当时在绍兴一带颇负文名的徐渭。在此期间,徐渭一方面协助胡宗宪草拟书函表文,一方面参与了诱捕海寇王直、徐海的活动。王直与徐海是当时活动于浙江沿海一带的海寇头目,两支海寇人多势众,如果对他们实施军事进剿,胡宗宪没有这样的实力,倘若实施,最终结果很难预料。于是胡宗宪听取徐渭及其他幕僚的建议,设计对这两人诱以官禄,拉拢分化,最终瓦解了这两支海寇队伍,大大减轻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寇患。
几经接触,胡宗宪觉得徐渭文笔不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督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当年年底,胡宗宪提出请徐渭留在总督府作幕僚,但为徐渭所推辞。胡宗宪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觉得徐渭虽然科场不顺,但人才难得,于是第二年新年一过,再次派人到徐渭家请他出山,言辞恳切。徐渭为胡宗宪礼贤下士的风范所感动,同时也考虑到进入幕府能解决自己及一家的生计问题,于是在这年正月初三正式进入胡宗宪幕府。
初入幕府时,徐渭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胡能以宾客之礼待他,他就来,否则他就不来,同时来了以后还应允许他时有进出。胡宗宪知道徐渭放任的脾性,知道这样的人只有多加优容才留得住,就答应了他的条件。胡宗宪管理部属十分严厉,部下不论文臣还是武将在督府谒见他,都害怕遭责罚,在他面前匍匐而行,不敢仰视,但对徐渭却优礼有加。徐渭常常穿着布衣戴着乌巾直入督府,见了胡宗宪也不跪拜,只作长长一揖,以为见面之礼,然后坐下来和他谈论天下大事。他高谈阔论,旁若无人,胡宗宪虽然觉得徐渭有些倨傲,但所论却很有道理,于是也并不计较这种不甚恭敬。徐渭入幕前的推辞与入幕初期行为上的过于狂放,多少带有对胡宗宪试探的意味。入幕后,胡宗宪很器重徐渭才华,待他如上宾,徐渭也竭力相报,很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者之风。
不久,由于前方寇情紧急,胡宗宪设指挥部于宁波鄞县,徐渭也随胡宗宪来到鄞县,协助胡宗宪指挥围歼岑港倭寇的战斗。
当年四月,胡的部下在舟山捕获一只雌性白鹿。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天预示的祥瑞,胡宗宪很高兴,打算将它献给嘉靖皇帝,便请人写了一道《进白鹿表》。表文写成后,胡宗宪请徐渭过目。徐渭看后没有说话,但瞪着眼睛,似乎不甚满意。胡宗宪说:“先生是不是觉得文章写得不怎么好?能不能借你的大手笔也写一篇。”于是徐渭就写了一篇。胡宗宪分辨不出两篇表文的高下优劣,就将两篇文章与白鹿一起同时送至京城,请送鹿的使者将两文送给与自己友善的翰林学士董份等过目,让他们择优选用。几位学士看了文章后,一致认为徐渭的表文好。于是使者就将白鹿与徐渭所撰的表文一同上献。嘉靖皇帝看了表文与白鹿很是高兴,赏给胡宗宪大量银币。此后胡宗宪对徐渭更加刮目相看。
徐渭爱喝酒,幕府中无事的时候就会邀上几个朋友到酒家喝上几盅。一次徐渭与一群年青朋友在酒肆饮酒作乐,正好遇到幕府有事,急须与徐渭商量,但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到了晚上,衙役们知道徐渭在幕府中的地位,不敢将大门关上,一直等他到深夜。有人了解到徐渭的行蹤,向胡宗宪打“小报告”,说徐渭在某酒家喝酒,喝醉了还高声大叫。胡宗宪听后不仅不加责备,反而把他称赏了一番。
还有一次,徐渭与朋友在一家酒楼喝酒,有几个军士也来这里喝酒,但酒足饭饱之后却不肯付钱,与酒家掌柜、伙计争吵起来,将酒家的掌柜、伙计大骂一通又痛打了一顿。徐渭对这几个横行霸道、白吃白喝的兵痞十分愤怒,就暗中写了一个条子让身边的人带给胡宗宪。胡宗宪得知这一情况,立刻派出一队人马赶赴酒楼,将这几个兵痞捉拿归案,立即正法。
当年七月,胡的部下又在安徽泾县捕获一只雄性白鹿,于是胡宗宪又让徐渭撰写《再进白鹿表》,将鹿与表再次献给嘉靖皇帝。嘉靖三十九年八月,浙江有人上山采药时掘得十株大灵芝,同时发现一只蹲蛰在灵芝根部的白龟,此人将灵芝与白龟一起送到总督府。胡宗宪又让徐渭起草《进白龟灵芝表》,与白龟灵芝一起上献嘉靖皇帝,胡宗宪再次受到皇上的厚赏。
胡宗宪对徐渭的文章才华十分满意,为了能留住他,使他安心于幕府,为自己尽力,便借助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在杭州为徐渭聘定张氏女子作继室,并随即为他支付了聘金。徐渭的发妻潘氏于嘉靖二十六年去世,以后他虽有过几次婚姻,但均相处时间不长即告失败。因此在发妻亡故后的十五六间,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孤身独处。徐渭对胡宗宪为他聘定继室十分感激,这不仅因为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重获妻室带来的关切与温情,还因为家中的老母又有人侍奉照顾,免了他的不少后顾之忧。为此他写了《谢督府胡公启》。第二年正月,徐渭正式将张氏从杭州迎娶到绍兴。婚后不久,即赶赴杭州胡宗宪幕府。婚后第二年,张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五年多以后,徐渭因“心疾”发作,怀疑妻子有外遇,将她杀害了。在众多朋友的协力帮忙疏通下,他才免于一死,但还是为此付出了七年牢狱的代价。 徐渭在胡宗宪幕中,不仅为胡宗宪代拟书函,也积极为他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徐渭入幕前在绍兴有数次亲身参加抗倭的经历,他曾夹在士兵队伍中,冒险随军到前线,观察形势,谋划克敌方略;事后又记下战事经过,分析成败原因,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及采用的战略战术有一定了解,积有一定的抗倭经验。入幕后,他虽然主要是以才智见用的文职人员,但喜欢与武将结交,与他们谈论一些战事问题。因此他对军事行动的建议常为胡宗宪采纳。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说:“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明史·徐渭传》也说:“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由此,他在军事上也颇受胡宗宪器重。在胡宗宪幕中,徐渭究竟为抗倭战事具体做了些什么,由于史料缺乏,难以实考。但以徐谓的经历,以他好奇计又喜谈兵的性格以及素来对抗倭的热情,可以断定他参与了不少重要军事行动的谋划,这从他《文集》中的《拟上督府书》等文中可以看出来。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胡宗宪重建杭州镇海楼竣工,这一年胡宗宪的平倭战绩辉煌,为此他十分高兴,认为楼成之后应该有一篇记来记述此事,于是就请徐渭写了一篇《镇海楼记》。写成以后,胡十分满意,作为奖赏,他送给徐渭二百二十两银子,让徐渭建造房子。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徐渭推辞再三不肯接受。胡宗宪说,我比不上唐朝的裴晋公,你写的这篇文章,我也不能像裴度对待皇甫湜那样给予厚赏,如果用皇甫湜为洛阳福先寺作碑记所得到的报酬来要求我,这点银子还嫌太少,怎么能说多呢?徐渭见胡宗宪说得恳切,收下了这笔银子。回到绍兴后,他变卖了家中一些文物字画,又凑了二百二十两银子,在绍兴城东南买了一处占地十亩有二十来间旧房的地块,对它进行整修改造,使之成了一个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私家园宅。约两年后房屋建成,徐渭非常有意思地将大堂取名为“酬字堂”,意思是这处房子是自己用卖字得来的钱建造的。可惜这处修建没几年的园宅,在杀妻事件发生急需花钱时被典卖了。
嘉靖四十年夏天,徐渭因身体状况不佳,在征得胡宗宪同意后离开幕府回家养病。但此时幕府中的文书函札事宜很多,徐渭的离开使胡宗宪仿佛失掉了一只有力的臂膀,一些重要的函札无人操笔。于是在徐渭回到绍兴后的第三天,就急忙派人持信请徐回府。徐渭给胡宗宪回了一信,说自己这次是原来的“心疾”发作,待病情稍有好转后即回。胡宗宪对徐渭的病情放心不下,没过几天又派人前去探视,并带去了亲笔信、俸银以及徐渭不久后准备参加乡试的有关资料,表达了对徐渭的深深关切,徐渭为此很是感激。
进入秋天,徐渭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待胡宗宪来催就急急赶往胡在杭州的幕府,为胡宗宪效力,也准备着参加这年的秋试。在几年的接触中,胡宗宪觉得徐渭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凭他的才学实力在乡试中得个上第应该不成问题,因此鼓励他谋一个正经的仕途出身。其时,胡宗宪权重东南,浙江秋闱期间朝廷委派来浙的考官都到胡府拜见他。考虑到考试毕竟有许多说不清的因素会发生作用,为保险起见,胡便趁此机会将徐渭之事对考官一一加以关照,并说如果哪一位考官在考评时录取了徐渭,我一定好好地感谢他。但不料事出意外,一位贡士出身的考官由于拜见来得较晚,胡宗宪有些看不起他,就忘了与他打招呼。阅卷完毕考卷拆封后,录取的名单中遍寻不见徐渭之名,主考官急忙尋找试卷下落,结果正在那位贡士出身的考官处,且试卷已被这位贡士写满了批语,满纸讥讽,圈涂得不成样子,无法再进行复议,于是徐渭再次名落孙山。徐渭虽对此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这是徐渭一生最后一次参加科考。
虽然乡试不举,胡宗宪仍留徐渭于幕府之中,且一如既往地对待他。徐也跟着他辗转于安徽、江苏、福建等地。嘉靖四十二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受人弹劾,随即被免去全部职务,不久又投入监狱,总督府解散,徐渭怅然回到家乡绍兴。三年后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徐渭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对胡宗宪的知遇之恩,他始终念念在心。五十八岁那年,他偕同幕友沈明臣准备去安徽绩溪凭吊祭扫胡宗宪墓,不料乘舟至严州时脑病复发,出现幻觉,不得已只好返回绍兴,久存心中的感念之情只能拜托沈明臣前去灵前诉告。
徐渭在胡宗宪幕府的五年,主宾相处融洽,是他一生中最为顺心的五年。但由于只是幕僚,加之胡宗宪待他不薄,因此他也不能不承胡宗宪旨意做一些有违自己心志的事,比如他明明了解严嵩专擅媚上,招权纳贿,还是替胡宗宪撰写祝寿贺表,阿谀吹捧严嵩等。这种内心不愿却又不得不为之事,暴露了徐渭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当然我们今天这样说,也许是对一位身处特定环境中的封建文人的苛求。
摘自《文史天地》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有明一代诗文、书画、戏剧大家。他的诗被“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尊为“有明一人”,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他的书画则崇拜者更多,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说,如果生在三百年前,愿意为他磨墨理纸,倘若他不肯接纳,我就站在门外,即使饿扁了肚子也决不离去。然而徐渭的一生却很不幸。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但却科场蹭蹬,八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中年因患狂疾杀妻,下狱七载,晚年则靠卖字画乃至卖书卖衣度日,最终潦倒而死。
徐渭一生,曾四度入幕,第一次在时任总督浙闽军务的胡宗宪幕中,历时五年左右;后三次分别在宣大巡抚吴兑、礼部尚书李春芳与翰林院修撰张元忭幕中,但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吴兑幕中也不过半年左右,因此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而第一次与胡宗宪的交往则颇为相得,是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明代嘉靖年间,江浙、福建一带倭寇猖獗,许多地方都遭到倭寇的袭扰与掳掠,百姓深受其害,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嘉靖三十六年(1556年),胡宗宪调任总督浙闽等处军务,总督府暂驻绍兴。当时由于寇情复杂,督府与朝廷函札往来频繁,亟需一位具有较强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担任此项任务,于是胡宗宪经身边幕僚介绍,看中了当时在绍兴一带颇负文名的徐渭。在此期间,徐渭一方面协助胡宗宪草拟书函表文,一方面参与了诱捕海寇王直、徐海的活动。王直与徐海是当时活动于浙江沿海一带的海寇头目,两支海寇人多势众,如果对他们实施军事进剿,胡宗宪没有这样的实力,倘若实施,最终结果很难预料。于是胡宗宪听取徐渭及其他幕僚的建议,设计对这两人诱以官禄,拉拢分化,最终瓦解了这两支海寇队伍,大大减轻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寇患。
几经接触,胡宗宪觉得徐渭文笔不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督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当年年底,胡宗宪提出请徐渭留在总督府作幕僚,但为徐渭所推辞。胡宗宪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觉得徐渭虽然科场不顺,但人才难得,于是第二年新年一过,再次派人到徐渭家请他出山,言辞恳切。徐渭为胡宗宪礼贤下士的风范所感动,同时也考虑到进入幕府能解决自己及一家的生计问题,于是在这年正月初三正式进入胡宗宪幕府。
初入幕府时,徐渭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胡能以宾客之礼待他,他就来,否则他就不来,同时来了以后还应允许他时有进出。胡宗宪知道徐渭放任的脾性,知道这样的人只有多加优容才留得住,就答应了他的条件。胡宗宪管理部属十分严厉,部下不论文臣还是武将在督府谒见他,都害怕遭责罚,在他面前匍匐而行,不敢仰视,但对徐渭却优礼有加。徐渭常常穿着布衣戴着乌巾直入督府,见了胡宗宪也不跪拜,只作长长一揖,以为见面之礼,然后坐下来和他谈论天下大事。他高谈阔论,旁若无人,胡宗宪虽然觉得徐渭有些倨傲,但所论却很有道理,于是也并不计较这种不甚恭敬。徐渭入幕前的推辞与入幕初期行为上的过于狂放,多少带有对胡宗宪试探的意味。入幕后,胡宗宪很器重徐渭才华,待他如上宾,徐渭也竭力相报,很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者之风。
不久,由于前方寇情紧急,胡宗宪设指挥部于宁波鄞县,徐渭也随胡宗宪来到鄞县,协助胡宗宪指挥围歼岑港倭寇的战斗。
当年四月,胡的部下在舟山捕获一只雌性白鹿。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天预示的祥瑞,胡宗宪很高兴,打算将它献给嘉靖皇帝,便请人写了一道《进白鹿表》。表文写成后,胡宗宪请徐渭过目。徐渭看后没有说话,但瞪着眼睛,似乎不甚满意。胡宗宪说:“先生是不是觉得文章写得不怎么好?能不能借你的大手笔也写一篇。”于是徐渭就写了一篇。胡宗宪分辨不出两篇表文的高下优劣,就将两篇文章与白鹿一起同时送至京城,请送鹿的使者将两文送给与自己友善的翰林学士董份等过目,让他们择优选用。几位学士看了文章后,一致认为徐渭的表文好。于是使者就将白鹿与徐渭所撰的表文一同上献。嘉靖皇帝看了表文与白鹿很是高兴,赏给胡宗宪大量银币。此后胡宗宪对徐渭更加刮目相看。
徐渭爱喝酒,幕府中无事的时候就会邀上几个朋友到酒家喝上几盅。一次徐渭与一群年青朋友在酒肆饮酒作乐,正好遇到幕府有事,急须与徐渭商量,但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到了晚上,衙役们知道徐渭在幕府中的地位,不敢将大门关上,一直等他到深夜。有人了解到徐渭的行蹤,向胡宗宪打“小报告”,说徐渭在某酒家喝酒,喝醉了还高声大叫。胡宗宪听后不仅不加责备,反而把他称赏了一番。
还有一次,徐渭与朋友在一家酒楼喝酒,有几个军士也来这里喝酒,但酒足饭饱之后却不肯付钱,与酒家掌柜、伙计争吵起来,将酒家的掌柜、伙计大骂一通又痛打了一顿。徐渭对这几个横行霸道、白吃白喝的兵痞十分愤怒,就暗中写了一个条子让身边的人带给胡宗宪。胡宗宪得知这一情况,立刻派出一队人马赶赴酒楼,将这几个兵痞捉拿归案,立即正法。
当年七月,胡的部下又在安徽泾县捕获一只雄性白鹿,于是胡宗宪又让徐渭撰写《再进白鹿表》,将鹿与表再次献给嘉靖皇帝。嘉靖三十九年八月,浙江有人上山采药时掘得十株大灵芝,同时发现一只蹲蛰在灵芝根部的白龟,此人将灵芝与白龟一起送到总督府。胡宗宪又让徐渭起草《进白龟灵芝表》,与白龟灵芝一起上献嘉靖皇帝,胡宗宪再次受到皇上的厚赏。
胡宗宪对徐渭的文章才华十分满意,为了能留住他,使他安心于幕府,为自己尽力,便借助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在杭州为徐渭聘定张氏女子作继室,并随即为他支付了聘金。徐渭的发妻潘氏于嘉靖二十六年去世,以后他虽有过几次婚姻,但均相处时间不长即告失败。因此在发妻亡故后的十五六间,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孤身独处。徐渭对胡宗宪为他聘定继室十分感激,这不仅因为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重获妻室带来的关切与温情,还因为家中的老母又有人侍奉照顾,免了他的不少后顾之忧。为此他写了《谢督府胡公启》。第二年正月,徐渭正式将张氏从杭州迎娶到绍兴。婚后不久,即赶赴杭州胡宗宪幕府。婚后第二年,张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五年多以后,徐渭因“心疾”发作,怀疑妻子有外遇,将她杀害了。在众多朋友的协力帮忙疏通下,他才免于一死,但还是为此付出了七年牢狱的代价。 徐渭在胡宗宪幕中,不仅为胡宗宪代拟书函,也积极为他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徐渭入幕前在绍兴有数次亲身参加抗倭的经历,他曾夹在士兵队伍中,冒险随军到前线,观察形势,谋划克敌方略;事后又记下战事经过,分析成败原因,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及采用的战略战术有一定了解,积有一定的抗倭经验。入幕后,他虽然主要是以才智见用的文职人员,但喜欢与武将结交,与他们谈论一些战事问题。因此他对军事行动的建议常为胡宗宪采纳。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说:“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明史·徐渭传》也说:“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由此,他在军事上也颇受胡宗宪器重。在胡宗宪幕中,徐渭究竟为抗倭战事具体做了些什么,由于史料缺乏,难以实考。但以徐谓的经历,以他好奇计又喜谈兵的性格以及素来对抗倭的热情,可以断定他参与了不少重要军事行动的谋划,这从他《文集》中的《拟上督府书》等文中可以看出来。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胡宗宪重建杭州镇海楼竣工,这一年胡宗宪的平倭战绩辉煌,为此他十分高兴,认为楼成之后应该有一篇记来记述此事,于是就请徐渭写了一篇《镇海楼记》。写成以后,胡十分满意,作为奖赏,他送给徐渭二百二十两银子,让徐渭建造房子。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徐渭推辞再三不肯接受。胡宗宪说,我比不上唐朝的裴晋公,你写的这篇文章,我也不能像裴度对待皇甫湜那样给予厚赏,如果用皇甫湜为洛阳福先寺作碑记所得到的报酬来要求我,这点银子还嫌太少,怎么能说多呢?徐渭见胡宗宪说得恳切,收下了这笔银子。回到绍兴后,他变卖了家中一些文物字画,又凑了二百二十两银子,在绍兴城东南买了一处占地十亩有二十来间旧房的地块,对它进行整修改造,使之成了一个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私家园宅。约两年后房屋建成,徐渭非常有意思地将大堂取名为“酬字堂”,意思是这处房子是自己用卖字得来的钱建造的。可惜这处修建没几年的园宅,在杀妻事件发生急需花钱时被典卖了。
嘉靖四十年夏天,徐渭因身体状况不佳,在征得胡宗宪同意后离开幕府回家养病。但此时幕府中的文书函札事宜很多,徐渭的离开使胡宗宪仿佛失掉了一只有力的臂膀,一些重要的函札无人操笔。于是在徐渭回到绍兴后的第三天,就急忙派人持信请徐回府。徐渭给胡宗宪回了一信,说自己这次是原来的“心疾”发作,待病情稍有好转后即回。胡宗宪对徐渭的病情放心不下,没过几天又派人前去探视,并带去了亲笔信、俸银以及徐渭不久后准备参加乡试的有关资料,表达了对徐渭的深深关切,徐渭为此很是感激。
进入秋天,徐渭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待胡宗宪来催就急急赶往胡在杭州的幕府,为胡宗宪效力,也准备着参加这年的秋试。在几年的接触中,胡宗宪觉得徐渭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凭他的才学实力在乡试中得个上第应该不成问题,因此鼓励他谋一个正经的仕途出身。其时,胡宗宪权重东南,浙江秋闱期间朝廷委派来浙的考官都到胡府拜见他。考虑到考试毕竟有许多说不清的因素会发生作用,为保险起见,胡便趁此机会将徐渭之事对考官一一加以关照,并说如果哪一位考官在考评时录取了徐渭,我一定好好地感谢他。但不料事出意外,一位贡士出身的考官由于拜见来得较晚,胡宗宪有些看不起他,就忘了与他打招呼。阅卷完毕考卷拆封后,录取的名单中遍寻不见徐渭之名,主考官急忙尋找试卷下落,结果正在那位贡士出身的考官处,且试卷已被这位贡士写满了批语,满纸讥讽,圈涂得不成样子,无法再进行复议,于是徐渭再次名落孙山。徐渭虽对此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这是徐渭一生最后一次参加科考。
虽然乡试不举,胡宗宪仍留徐渭于幕府之中,且一如既往地对待他。徐也跟着他辗转于安徽、江苏、福建等地。嘉靖四十二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受人弹劾,随即被免去全部职务,不久又投入监狱,总督府解散,徐渭怅然回到家乡绍兴。三年后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徐渭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对胡宗宪的知遇之恩,他始终念念在心。五十八岁那年,他偕同幕友沈明臣准备去安徽绩溪凭吊祭扫胡宗宪墓,不料乘舟至严州时脑病复发,出现幻觉,不得已只好返回绍兴,久存心中的感念之情只能拜托沈明臣前去灵前诉告。
徐渭在胡宗宪幕府的五年,主宾相处融洽,是他一生中最为顺心的五年。但由于只是幕僚,加之胡宗宪待他不薄,因此他也不能不承胡宗宪旨意做一些有违自己心志的事,比如他明明了解严嵩专擅媚上,招权纳贿,还是替胡宗宪撰写祝寿贺表,阿谀吹捧严嵩等。这种内心不愿却又不得不为之事,暴露了徐渭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当然我们今天这样说,也许是对一位身处特定环境中的封建文人的苛求。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