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深度研究,实践铸就特色职教品牌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荣胜校长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的领军者。他科学的办学定位、严格的质量监控、对接产业的智慧举措等是培养现代化人才、铸就特色职教品牌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张荣胜;成功;教育人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71-03
  [人物档案]张荣胜,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校长,高级讲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副主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南京市十二届党代会代表、南京市十三届政协委员、南京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南京市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教育与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中专系列职称高评委、新一届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理事会副理事长。曾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现代职教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研究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
  理念形成背景及其概述
  张荣胜校长,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1984年,进入南京财经学校,成为一名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先后担任学校教务科副科长、科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2003年调入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任书记兼校长,兼任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主任、成人教研室主任。2012年2月,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一直以来,无论是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一把手”,还是教研机构负责人,他始终坚持探索实践如何完善现代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始终坚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又富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4年的一线专业教师,10年的教务科长,5年的教学校长,9年的全市职业教育教学科研行政部门领导,2年的高职校校长,30年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经验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张荣胜“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形成并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理论保障。如果将学校工作看成是侧重于实践操作,科研机构工作看作侧重于理论研究的话,不难看出,张荣胜的现代职教理念经历了“基础实践——理论升华——实践提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张荣胜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功用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为核心,瞄准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现代产业集聚发展需求,灵活机动地调整教育策略,以此为依据,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既能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现代职业人以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环境,具有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科学的办学定位是关键
  “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职教理念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从“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定位”、“学校管理定位”三方面加以解决。
  张校长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培养集学校教育要求、社会需求、产业发展要求不同侧重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定位,张校长认为,职业院校学生首先应当是合格的社会公民。他主持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于2012年12月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教育规划精品课题”;同时,个人被评为“精品课题优秀主持人”。该课题厘清了“公民教育”与“德育”、“权力教育”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如何解决“职校生面临的众多公共问题与公民素养薄弱之间的矛盾”的方法,论证了当前职业学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公民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为重要的是,该课题解决了如何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问题。通过3年的行动研究,12所课题实践校“公民教育成效卓著,学校民主管理,学生权利得以张扬,公民意识得到大大加强,此外还加大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力度,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课题成果的《职业学校公民教育》一书也即将问世。
  就“学校管理定位”而言,张校长认为,职业院校要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等软硬件外,学校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可从制度、组织、理念和模式4个方面进行定位,而如何定位应当根据每所学校不同的校情和特色来确定。
  以制度定位为例,2012年7月,南京高职校完成了“一主两翼”(“一主”即校长负责制,“两翼”即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委员会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正式成立校务委员会,成为南京市乃至全省最早正式启动成立校务委员会的职业院校之一。校务委员会由校领导、部门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企业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对传统学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如果说教代会是面向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织,他们为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的话,校务委员会则是面向学校外部的重要机构,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舆论保障。
  严格的质量监控是核心
  30年职业教育一线的工作经历是“现代职教理念”形成的沃土。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面向现代化”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时任南京财经学校教务科长的张荣胜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也不管科技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都不能离开‘质量’这个核心”。他提出“围绕质量核心抓教学管理,以‘三严’模式促进管理成效”。“三严”即“严格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在实践该种模式的过程中,南京财经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更大提高,学生连续8年荣获“江苏省珠算技术比赛”冠军,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金融行业、广大企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   张荣胜在任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主任期间,对提升现代职教质量的论述更为系统,制订了13大类专业指导方案,根据工作岗位群的不同确定大类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确定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南京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团体总分及金牌总数的冠军,初步实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目标。
  2012年初调入南京高职校,张校长在快速熟悉校情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以更高的标准开展现代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工程”。他对“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论题曾有过精辟论述:“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在质量管理中既要守住‘督导’、‘教务检查’、‘教研活动’、‘各类反馈’等不变的‘常量’,又要在不变的前提下寻求创新管理之‘变量’。”
  在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南京高职校的各项工作均力求“精”、“细”,在细节中体现“追求卓越”的质量要求。以“督导制度”为例,学校以专职督导员听课为主,中层以上领导督导、各专业教研室兼职督导员听课为辅,配合学期初的校领导听课、每学期一次的各教学系(部)“教学开放周”,形成了“天天专职督导,不定期兼职督导,领导带头听课,全校教师均可推门听课,所有任课教师全覆盖”的督导系统。在这种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严格的教学管理已经常态化。2012年11月,南京市教育教学工作视导专家组对学校“三项管理规范”进行全面视导,对“以质量为核心,开展好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的做法与成效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学校在南京市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比中总分排名第一。
  对接产业是动力驱动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现代职教理念如何找到发力点,对接产业自然是首当其冲。
  张校长认为,职业教育应该转变依附企业、依赖产业才能生存的老模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应当直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需求,着力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在教育领域的跨越发展,只有自身的前瞻性才能迎来发展的主动性。2006年,南京高职校以“瞄准市场,多方调研,深入行业,突出就业”为准则,凸显行业的“前瞻性”开展专业调研,广纳贤才,从企业选聘精兵强将,从名牌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方建设实训基地,果断开设楼宇智能化专业。事实证明,该专业顺应了产业发展需求,学生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首批毕业的45名学生几乎被一家楼宇智能化企业全部“包员”,薪资待遇非常可观。
  “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香不怕巷子深。”2012年11月,南京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向南京高职校伸出橄榄枝,面向学校道路桥梁、楼宇电气、环境工程、建筑设备等多个专业招聘65名进编正式技术人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轰动,十多家媒体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报道。
  学校发展凸显理念优势
  在现代职教理念的引领下,依靠上级组织与部门的倾力支持,依托班子团队协作,2012年度南京高职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果。学校成功组织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建筑项目技能大赛及国赛训练,获得17块省赛金牌,13人参加国赛全部获得一等奖,荣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在江苏省政府组织的“状元杯”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建筑项目状元,并将作为国家代表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1名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两课”评比一等奖;学校还被授予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江苏省依法治校先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特别贡献奖等。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南京高职校的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作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学校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启动了“内涵建设工程”、“全员育人工程”,成功申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在学校中德合作办学30周年到来之际,成功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承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论坛”。尤其是协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期间,全校所有教职员工100%参与了该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大赛服务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全国各省代表队、裁判员等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  吕建国,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三角教科研标兵,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优秀校长。多年来,坚持从哲学视角探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构建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发展策略。近年来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重要杂志发表了10多篇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智慧管理的专题文章,先后主持了3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向
摘要: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旅游服务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52-02  一、拓展教育途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情感教育——
摘要:为传承区域文化、践行办学理念、发挥校本优势,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建设了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围绕课程建设的几大核心要素,课程基地组建了多元化的师资团队,解读了雨花石的文化内涵,开发并实施了选修课程、鉴赏课程、实践课程,整合了课程环境资源、校本化的学习资源,使雨花石文化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高位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有力助推器。  关键词:雨花石文化课程;课程基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中图
理性认识“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价值  周金虎(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众所周知,既要埋头耕耘,更要抬头看路,是我们从事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法则。经过几年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我们对于课堂观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首先要明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是否有效改进了师生的教学行为?  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认为开展课堂观察
摘要:高职院校招生方式多样化的改革变化,促进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品质;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契合社会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高职;生源多样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东台发绣名闻天下。陈伯余作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在发绣界历经艰辛、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其发绣作品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一致赞誉。陈伯余获得“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是与他长期勤学苦练、艰苦自立、锐意创新分不开的。  关键词:陈伯余;发绣;工艺;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25-03   发绣
摘要:企业调研可知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面向和职业活动现状,可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探索实践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模具制造专业“项目为载体、岗位相匹配‘双核’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课内外职业素养培养框架,构建以职业能力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摘要:“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就是中华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就是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有言:“精英文化是一种‘父亲文化’,给我们精神和思想;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赋予我们情感和血肉。然而,父亲也是奶奶养育的,精英文化也是民间文化孕育出来的。”此话非常生动地表述了两大文化组成之间的血脉关系。2003年,我国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摘要:职业院校所招进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构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与学生社团互动模式,有利于变“说教式”被动教育为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主动参与、增强自信的自我教育,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创新型学生社团;互动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