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纲领,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抓手,不断学习、深入思考,积极为每位师幼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努力让全体师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幼儿园里遇见成长的小美好!
(一)当阅读遇上研讨就有了深度教研
“让每一场教研都有阅读做支撑,让每一次阅读都能付诸于实践”是我园在推进教师专业阅读上所做的尝试,力求让每一个教师邂逅一段书香之旅,实现用工作之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工作。
1.读专著,解难点
为提升我园区域游戏的质量,园教研室给老师们推荐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共同研读,组织老师开展了《区区大事儿——看区域之空间布局篇》《区区大事儿——看区域之材料投放篇》《建构,让智慧在指尖流淌——建构区环创及指导研讨》等系列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从“直击问题,对号入座”“直面问题,现场诊断”“研讨碰撞,共解难题”“他山之石,学而用之”四个环节展开,这种刮骨疗伤、对症下药的做法让老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明白了区域环境的创设要基于幼儿视角,在与专著对接的过程中搜寻到了区域活动规划的路径、材料投放的思考點位等,让我园的区域游戏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2.读文件,提质量
在学习《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时,我们根据园所的师资现状采取了全面解读、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围绕支架4开展了“生活即教育”系列研讨活动。开展了“立足支架,优化幼儿园自主点心的实施策略”研讨活动,在研、读结合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以学习视角对待儿童生活自理的内涵,也在支架4的指导下为本班自主点心找到了适宜的途径和方法。
(二)当孩子遇上课程就有了深度学习
当我们用课程的视角对待孩子聚焦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循环往复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寻常时刻还是“哇”时刻,深度学习就会在此刻孕育萌发、蔓延生长。
1.孩子的难题用课程来解答
一场意外,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孩子们也同样要面对这样的改变。独立入园、独自运被、自备雨具等等无需孩子操心的事却成了他们在2020年度遇到的最扎心的难题。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难点后及时成立研讨小组,针对难点深挖教育的价值,条分缕析梳理出微课程网络图,然后由班级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期初孩子独立入园寻班时,虽园部在报名阶段已经分年段让家长带孩子来园认过进班的路线,但开学首日的入园场面彻底凌乱了老师们的心,溜达模式、哭闹模式,式式揪心。电话询问、微信询问,问问疑虑。于是,大家一起针对寻班难题开展了研讨,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里潜藏着哪些教育价值?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实现教育价值?一系列的追问、思考、梳理让我们的课程脉络逐渐清晰,于是,一场主题为“萌娃不懵,寻班我能”主题活动就此展开,做标记、看标记认路、画路线图、按图索骥、小小志愿者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从“懵娃”变身“能娃”,寻班问题就此化解。
2.孩子的兴趣用课程来涵养
我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沛,这里的瓜果树木、花鸟虫鱼皆是孩子的心头所爱,这些资源虽然土气,但却丝毫不影响其教育价值的发挥。我们遂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 “土味” 班本课程,孩子们在高质量的课程支持下,学习更深入,发展更全面。走进各班教室,显眼的门头展示了各班“土味” 班本课程的主题,课程的起源、课程行进中遇到的问题或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解决的策略或探究成果被孩子们用自己的表征完美地予以了展示,脉络走向清晰可见。围绕主题的各类自然材料被孩子和老师挑拣整理后放在了资源库和各个区域中,自然物的排序、测量、称重、创意、动植物的饲养、照顾、观察、记录、游戏等,让“土材料”焕发出了浓郁的教育气息。
(三)当成长遇上平台就有了深度发展
1.结对+组团=各美其美
为发挥教师特长,让每位老师找到在团队中的价值,各美其美,我园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抱团成立了环境组和信息组,这样的组团发力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制定了园本方案,为每位青年教师开具了活动清单,明确考核要求、考核形式及考核时间,让她们带着任务边工作边学习。我们还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对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进行指导,加速了成长的步伐。
2.活动+历练=成长快乐
活动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平台,园所围绕童眼看科技、运动小达人等开展活动,老师们引导孩子了解玩法、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让孩子始终处在活动的中央,得到全方位历练。
在幼儿的习惯培养方面,各班每月重点围绕一个习惯,如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每日阅读、运动每一天等开展扎实而有效的习惯养成行动。通过计划、打卡、每日分享、成果展示等形式鼓励幼儿坚持不懈、达成目标。
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吴永红
(一)当阅读遇上研讨就有了深度教研
“让每一场教研都有阅读做支撑,让每一次阅读都能付诸于实践”是我园在推进教师专业阅读上所做的尝试,力求让每一个教师邂逅一段书香之旅,实现用工作之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工作。
1.读专著,解难点
为提升我园区域游戏的质量,园教研室给老师们推荐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共同研读,组织老师开展了《区区大事儿——看区域之空间布局篇》《区区大事儿——看区域之材料投放篇》《建构,让智慧在指尖流淌——建构区环创及指导研讨》等系列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从“直击问题,对号入座”“直面问题,现场诊断”“研讨碰撞,共解难题”“他山之石,学而用之”四个环节展开,这种刮骨疗伤、对症下药的做法让老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明白了区域环境的创设要基于幼儿视角,在与专著对接的过程中搜寻到了区域活动规划的路径、材料投放的思考點位等,让我园的区域游戏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2.读文件,提质量
在学习《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时,我们根据园所的师资现状采取了全面解读、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围绕支架4开展了“生活即教育”系列研讨活动。开展了“立足支架,优化幼儿园自主点心的实施策略”研讨活动,在研、读结合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以学习视角对待儿童生活自理的内涵,也在支架4的指导下为本班自主点心找到了适宜的途径和方法。
(二)当孩子遇上课程就有了深度学习
当我们用课程的视角对待孩子聚焦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循环往复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寻常时刻还是“哇”时刻,深度学习就会在此刻孕育萌发、蔓延生长。
1.孩子的难题用课程来解答
一场意外,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孩子们也同样要面对这样的改变。独立入园、独自运被、自备雨具等等无需孩子操心的事却成了他们在2020年度遇到的最扎心的难题。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难点后及时成立研讨小组,针对难点深挖教育的价值,条分缕析梳理出微课程网络图,然后由班级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期初孩子独立入园寻班时,虽园部在报名阶段已经分年段让家长带孩子来园认过进班的路线,但开学首日的入园场面彻底凌乱了老师们的心,溜达模式、哭闹模式,式式揪心。电话询问、微信询问,问问疑虑。于是,大家一起针对寻班难题开展了研讨,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里潜藏着哪些教育价值?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实现教育价值?一系列的追问、思考、梳理让我们的课程脉络逐渐清晰,于是,一场主题为“萌娃不懵,寻班我能”主题活动就此展开,做标记、看标记认路、画路线图、按图索骥、小小志愿者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从“懵娃”变身“能娃”,寻班问题就此化解。
2.孩子的兴趣用课程来涵养
我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沛,这里的瓜果树木、花鸟虫鱼皆是孩子的心头所爱,这些资源虽然土气,但却丝毫不影响其教育价值的发挥。我们遂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 “土味” 班本课程,孩子们在高质量的课程支持下,学习更深入,发展更全面。走进各班教室,显眼的门头展示了各班“土味” 班本课程的主题,课程的起源、课程行进中遇到的问题或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解决的策略或探究成果被孩子们用自己的表征完美地予以了展示,脉络走向清晰可见。围绕主题的各类自然材料被孩子和老师挑拣整理后放在了资源库和各个区域中,自然物的排序、测量、称重、创意、动植物的饲养、照顾、观察、记录、游戏等,让“土材料”焕发出了浓郁的教育气息。
(三)当成长遇上平台就有了深度发展
1.结对+组团=各美其美
为发挥教师特长,让每位老师找到在团队中的价值,各美其美,我园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抱团成立了环境组和信息组,这样的组团发力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制定了园本方案,为每位青年教师开具了活动清单,明确考核要求、考核形式及考核时间,让她们带着任务边工作边学习。我们还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对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进行指导,加速了成长的步伐。
2.活动+历练=成长快乐
活动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平台,园所围绕童眼看科技、运动小达人等开展活动,老师们引导孩子了解玩法、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让孩子始终处在活动的中央,得到全方位历练。
在幼儿的习惯培养方面,各班每月重点围绕一个习惯,如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每日阅读、运动每一天等开展扎实而有效的习惯养成行动。通过计划、打卡、每日分享、成果展示等形式鼓励幼儿坚持不懈、达成目标。
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吴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