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而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自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将师生关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营造开放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2.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就是分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选择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呢?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想办法,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梨,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梨,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
三、引导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有效的课题研究必须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也就是说,探究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高于学生目前发展的程度,但又不能远离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必须使所研究的问题富于挑战性。而且这个目标通过学生的努力、发挥潜能和社会互动就能够达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自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将师生关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营造开放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2.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就是分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选择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呢?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想办法,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梨,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梨,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
三、引导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有效的课题研究必须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也就是说,探究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高于学生目前发展的程度,但又不能远离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必须使所研究的问题富于挑战性。而且这个目标通过学生的努力、发挥潜能和社会互动就能够达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