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下面,我就根据新课程标准,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 所以,“生活中数学”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小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让小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中,从事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问题解决等活动。
  1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生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会碰到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它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的初步认识,也是学生课堂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基礎。因此,课前有目的、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
  2导入生活化。
  学生每天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课与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对学生而言,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合力,它能一下子把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拉近,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萌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如:教学《元角分》一节,教学伊始,我问到:“平时你在什么时候见过人民币,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这一联系实际的导入,让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历历重现:和爸爸妈妈上街购物时见过人民币;买文具时,用过人民币;在接受压岁钱时,得到过人民币……学生这些在生活中对人民币的初步体验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这样导入,令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融入生活实际,以此淡化教育痕迹,打通书本和日常生活的隔阂。
  3精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生活背景,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便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让学生来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比如说说一年级有几个班?家有几口人?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等等,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4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所以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数学用于生活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学完某些教学内容后,教师要安排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学习“分类”后可以布置让学生回家整理书桌、帮妈妈择菜;学了“数的组成”后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学了“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调查你最喜欢的电视台每当整时和半时会播放什么节目,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学习“认位置”后,让学生回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会使学生感悟数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我校在语文课堂中整体建构语文素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对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探究,经过3年的实践,学生的书写规范率由原来的624%提高到现在的953%,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转变观念  对学生和老师开展了调查,结合课堂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课堂上经常是
期刊
新课改以来,我在小学作文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强化练笔,发展语言的嘗试,小学生作文能力也见明显功效。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练笔:  一、就地取材,随地练笔  小学生从家到校,从校到时家,活动范围狭窄。据此现状,我们努力拓宽他们的生活天地,练笔就从实际出发,题材既不要求惊天动地,也不要求意义高远,只要求生动活泼,有益有趣。就地取材,从身边写起,写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具体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的作品就写得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的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但收效却不明显。本人针对这些淡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模仿经典诗词,既能消除学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花时多、效率低、负担重的一项教学内容。  学生作文虚假、空词、肤浅、雷同。千人一面的状况普遍存在。如何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值得研究探讨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整体进完整训练  小学作文应密切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教育的任务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表达事物
期刊
这是小学六年级第五次习作的指导课。内容是“选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童年。”上课了,我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写童年”的习作任务后,发现学生大多数都不在状态,当我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童年趣事”时,学生也说的平淡无奇,不着边际。我沉默了片刻,忽然沉声问道:“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童年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想——”。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度过的。那时虽然没有现在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能切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呢?  一、开启童智,快乐阅读,汲取营养  学生的作文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缺乏想象,视野狭窄,词汇贫乏。所以,让儿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感受语言文字世界的奇妙乐趣是一条捷径。怎样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呢,我就从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入手
期刊
目前在小学的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的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的也很辛苦,苦的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在哪里。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想法,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真诚对待学生  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把课堂真正的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让学生们能写一手好字并且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我在学生的书写指导上下了很大功夫,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范写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别人做什么,他们就模仿什么。老师的字如果写得好,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看分数“一卷定乾坤”,为此,“考试”这个词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可怕的魔鬼,难吃的苦果。如何转变评价态度和评价内容就成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余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分项考核平时记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分项考核就是将字、词、句、篇等语文教学内容单项考核。(这是除笔试之外的平时考核项目)例如一年级只考四项:拼音、识字、抄写、朗诵。二年级五项:朗读、识字、抄写、
期刊
美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神往,是一种人生的高峰体验,是一种人格的开拓。信息化时代,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有的教师都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教学就是教学,完全是两回事。我却认为教育和教学是我们育人的两条主线,一名睿智的教师应该能将德育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使这两条主线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互相促进。我既是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一位班主任,引领学生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畅游,在语文实践中享受育人的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