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中,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热门主题。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考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课堂教学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以及参加就业所必需的综合素养。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利用自身受教育后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又可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可以总结出10个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所感悟到的综合性能力,这种综合性能力包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还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数学是一门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分析,假设证明,反复运算来完成。
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对数学学习与认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时所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往往反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创新科学精神。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强调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无论是当学生遇到直接数学问题还是间接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第一,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学到的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能力、基本数学思想等等的综合表现。例如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与同学或者老师不断的讨论中,其思维也在不断的得到启发。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与理解,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获得了更深的数学认识。
第二,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在各个阶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因为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不同阶段的学生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表现出不同,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水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数学课程设计和数学教学方法中做好明确规划,提出不同层次水平的目标和要求。
第三,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等等,在学生后续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在步入社会生活后也会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持久性。所以数学核心素养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是个体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需的。
第四,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领悟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以及更深的认识,是需要学生去理解与感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等是逐渐学习获得的,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外在的数学知识、技能逐步被学习者感受和理解,进而深化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品格和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其内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难以直接传递,而是要依靠学习者自身长期的体悟、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获得。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避免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现象。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后,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有益之处。当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就可以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更多新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擅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适当的渗透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也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中的“责任担当”。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态度,做事不能马马虎虎。教师也可以举例说明计算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计算错误的后果等,让学生知道数学计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通过具体事例的说明可有效向学生传递责任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做题更加仔细认真。
第三,教师应该多多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后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教师列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数学问题”。教会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肖常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7):23.
[2]孔凡哲,史宁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养成途径[J]. 教育科学研究,2017,(06):5-11.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5,35(09):36-39.
作者简介:刘兰,1992年9月10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孝感市,现就读于江西師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课堂教学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以及参加就业所必需的综合素养。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利用自身受教育后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又可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可以总结出10个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所感悟到的综合性能力,这种综合性能力包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还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数学是一门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分析,假设证明,反复运算来完成。
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对数学学习与认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时所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往往反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创新科学精神。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强调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无论是当学生遇到直接数学问题还是间接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第一,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学到的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能力、基本数学思想等等的综合表现。例如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与同学或者老师不断的讨论中,其思维也在不断的得到启发。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与理解,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获得了更深的数学认识。
第二,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在各个阶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因为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不同阶段的学生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表现出不同,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水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数学课程设计和数学教学方法中做好明确规划,提出不同层次水平的目标和要求。
第三,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等等,在学生后续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在步入社会生活后也会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持久性。所以数学核心素养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是个体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需的。
第四,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领悟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以及更深的认识,是需要学生去理解与感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等是逐渐学习获得的,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外在的数学知识、技能逐步被学习者感受和理解,进而深化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品格和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其内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难以直接传递,而是要依靠学习者自身长期的体悟、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获得。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避免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现象。培养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后,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有益之处。当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就可以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更多新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擅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适当的渗透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也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中的“责任担当”。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态度,做事不能马马虎虎。教师也可以举例说明计算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计算错误的后果等,让学生知道数学计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通过具体事例的说明可有效向学生传递责任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做题更加仔细认真。
第三,教师应该多多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后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教师列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数学问题”。教会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肖常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7):23.
[2]孔凡哲,史宁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养成途径[J]. 教育科学研究,2017,(06):5-11.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5,35(09):36-39.
作者简介:刘兰,1992年9月10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孝感市,现就读于江西師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