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合理,空间布局结构也渐趋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In recent years, the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has been gradually in embryo.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ity system,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city scale and grades and coordinate structure of space layout, the process of conurb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is being accelerated.
让胶东半岛以“整体”示人,山东省正不断地把这个愿望变成实践。
2006年,山东省正式把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写入政府文件,打造“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组成的城市带”,形成一个半岛“大城市”。
半岛城市群除包括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市以外,还把济南、东营、淄博、日照4个城市列入其中,从而组成了由8个城市共同发挥作用的城市区域。据有关部门表述,构建半岛城市群的目的在于依据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力图通过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而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步伐。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很快有了收益。2008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指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列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后,成为国内第四大城市群。
急于打造半岛城市群,并非山东一时的主观意向。目前城市群的组合发展呈现逼人之势。有资料表明,中国经济的强势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落正在开始新一轮的经济联合,以建立大都市圈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这三个城市体系的日益强化证实了一个理论:未来城市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实力还是在区域内产业与产品的关联度和协调度方面,与上述三个城市群都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合理,空间布局结构也渐趋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3月17日上午开工的青荣城际铁路,将结束山东半岛没有城际铁路的历史,从青岛经烟台到威海,把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心城市联系得更为紧密,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此外,以胶济高速铁路为基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市实现高速列车公交化,济南、青岛两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两小时生活圈”。
但是,由于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只能说还处于城市群发育生成的初期阶段。正在建设中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既不是自然地理概念,也不是行政区划概念,更多的是一个经济概念。胶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的支撑点,关键取决于产业的聚集发展。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所以,高端产业聚集区又对胶东半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位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的制造业结构相似程度较高,这种产业结构的趋同已经影响了城市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分工协作,造成了城市产业间的无序竞争,不利于构筑基于整体优势的核心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历史上看,山东省对于胶东半岛一体化的思考并非一朝形成。1992年开始实施的“海上山东战略”,就表明山东省政府对胶东地区予以政策倾斜。在2000年山东省政府编制的“山东城镇体系规划综合报告”里,构建“半岛城市群”的思路更是“海上山东战略”的延伸与提升。有学者称,“海上山东战略”有效地调整了半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使山东的渔业资源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半岛城市群”战略膨胀了胶东各市的规模,使产业梯次结构有所升级。半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与“半岛城市群”战略的后续发展,先奠定胶东半岛经济实力,然后积蓄力量、促进半岛城市群崛起。
来自山东省发改委的调查研究表明,阻碍半岛城市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因此,实现山东半岛八城市合作,首先应建立起城市间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体系,在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突出区域资源综合性优势。为此,需要加快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完善区域生产要素流动机制,鼓励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提高区域内的竞争程度。
所以在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中,提出了以青岛为龙头,在高端产业聚集区中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烟台、威海、潍坊为城市载体,增强对高端产业聚集区支撑作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胶东半岛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为胶东半岛“大城市”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果说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连接胶东半岛城市群的纽带,高端产业聚集区则是城市群聚合发展的催化剂。胶东半岛虽然拥有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仍然存在着布局结构不合理、集聚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大多数产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产业本地化、产品配套率较低,高端主导产业中的电子电器、汽车、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仍然处于“断链”状态。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产业集群和工业功能区建设,而且还将影响引进外资质量以及高端产业的转移,不利于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半岛一体化的推进。
在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调查论证中,就有专业人士提出“组织进行行政区划、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半岛内区域间分工的协调配套,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错位竞争。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应通过打造产业链,强化半岛城市群成员间的联系,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
“提升产业聚集要与配套竞争力同步发展。必须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以及中小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吸引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外配套企业,并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青岛市社会科学院隋映辉研究员如此认为。
从这个角度说,加快山东半岛产业集群与配套建设已成为半岛一体化的重要推进战略。把产业集群和产业协作作为产业群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链和中小企业配套群,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带动主导产业基地形成。同时,“借助现阶段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高端产业集聚的有机结合,在半岛城市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聚集区。”
这样,胶东半岛“大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清晰。
Besides the four citie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Qingdao, Yantai, Weihai and Weifang,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lso covers four other cities—Jinan, Dongying, Zibo and Rizhao. According to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ninsular conurbation aims to rely 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industrial advantage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y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hus accelerating formation of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urbations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the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lags far behind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ening-up level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Qingdao, Yantai, Weihai and Weifang, the similarity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high. This ki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exerted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inter-cities regional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nd labor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thus bringing about some disordered competition,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industries and overall economy based on the overall advantages.
The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launched by Shando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reveal that the essential reason blocking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peninsular cities lies in the uncoordinated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of eight cities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first of all, a coordinated mechanism for interest distribution and a system for resources shar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the cities, which, while realiz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resources. So a regional common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reg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flow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cit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level within the region.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2007年7月,山东省正式对外公布《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按照《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总人口471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60%;2020年城市群区域总人口5590万,城市化水平70%。其中,建设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2020年人口将分别达到800万和1200万。
《规划》确定了三个发展阶段:从2007年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60%。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形阶段,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In recent years, the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has been gradually in embryo.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ity system,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city scale and grades and coordinate structure of space layout, the process of conurb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is being accelerated.
让胶东半岛以“整体”示人,山东省正不断地把这个愿望变成实践。
2006年,山东省正式把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写入政府文件,打造“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组成的城市带”,形成一个半岛“大城市”。
半岛城市群除包括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市以外,还把济南、东营、淄博、日照4个城市列入其中,从而组成了由8个城市共同发挥作用的城市区域。据有关部门表述,构建半岛城市群的目的在于依据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力图通过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而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步伐。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很快有了收益。2008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指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列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后,成为国内第四大城市群。
急于打造半岛城市群,并非山东一时的主观意向。目前城市群的组合发展呈现逼人之势。有资料表明,中国经济的强势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落正在开始新一轮的经济联合,以建立大都市圈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这三个城市体系的日益强化证实了一个理论:未来城市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实力还是在区域内产业与产品的关联度和协调度方面,与上述三个城市群都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合理,空间布局结构也渐趋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3月17日上午开工的青荣城际铁路,将结束山东半岛没有城际铁路的历史,从青岛经烟台到威海,把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心城市联系得更为紧密,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此外,以胶济高速铁路为基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市实现高速列车公交化,济南、青岛两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两小时生活圈”。
但是,由于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只能说还处于城市群发育生成的初期阶段。正在建设中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既不是自然地理概念,也不是行政区划概念,更多的是一个经济概念。胶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的支撑点,关键取决于产业的聚集发展。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所以,高端产业聚集区又对胶东半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位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的制造业结构相似程度较高,这种产业结构的趋同已经影响了城市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分工协作,造成了城市产业间的无序竞争,不利于构筑基于整体优势的核心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历史上看,山东省对于胶东半岛一体化的思考并非一朝形成。1992年开始实施的“海上山东战略”,就表明山东省政府对胶东地区予以政策倾斜。在2000年山东省政府编制的“山东城镇体系规划综合报告”里,构建“半岛城市群”的思路更是“海上山东战略”的延伸与提升。有学者称,“海上山东战略”有效地调整了半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使山东的渔业资源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半岛城市群”战略膨胀了胶东各市的规模,使产业梯次结构有所升级。半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与“半岛城市群”战略的后续发展,先奠定胶东半岛经济实力,然后积蓄力量、促进半岛城市群崛起。
来自山东省发改委的调查研究表明,阻碍半岛城市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因此,实现山东半岛八城市合作,首先应建立起城市间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体系,在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突出区域资源综合性优势。为此,需要加快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完善区域生产要素流动机制,鼓励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提高区域内的竞争程度。
所以在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中,提出了以青岛为龙头,在高端产业聚集区中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烟台、威海、潍坊为城市载体,增强对高端产业聚集区支撑作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胶东半岛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为胶东半岛“大城市”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果说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连接胶东半岛城市群的纽带,高端产业聚集区则是城市群聚合发展的催化剂。胶东半岛虽然拥有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仍然存在着布局结构不合理、集聚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大多数产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产业本地化、产品配套率较低,高端主导产业中的电子电器、汽车、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仍然处于“断链”状态。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产业集群和工业功能区建设,而且还将影响引进外资质量以及高端产业的转移,不利于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半岛一体化的推进。
在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调查论证中,就有专业人士提出“组织进行行政区划、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半岛内区域间分工的协调配套,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错位竞争。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应通过打造产业链,强化半岛城市群成员间的联系,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
“提升产业聚集要与配套竞争力同步发展。必须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以及中小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吸引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外配套企业,并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青岛市社会科学院隋映辉研究员如此认为。
从这个角度说,加快山东半岛产业集群与配套建设已成为半岛一体化的重要推进战略。把产业集群和产业协作作为产业群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链和中小企业配套群,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带动主导产业基地形成。同时,“借助现阶段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高端产业集聚的有机结合,在半岛城市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聚集区。”
这样,胶东半岛“大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清晰。
Besides the four citie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Qingdao, Yantai, Weihai and Weifang,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lso covers four other cities—Jinan, Dongying, Zibo and Rizhao. According to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ninsular conurbation aims to rely 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industrial advantage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y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hus accelerating formation of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urbations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the conurbation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lags far behind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ening-up level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Qingdao, Yantai, Weihai and Weifang, the similarity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high. This ki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exerted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inter-cities regional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nd labor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thus bringing about some disordered competition,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industries and overall economy based on the overall advantages.
The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launched by Shando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reveal that the essential reason blocking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peninsular cities lies in the uncoordinated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of eight cities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first of all, a coordinated mechanism for interest distribution and a system for resources shar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the cities, which, while realiz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resources. So a regional common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reg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flow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cit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level within the region.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2007年7月,山东省正式对外公布《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按照《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总人口471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60%;2020年城市群区域总人口5590万,城市化水平70%。其中,建设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2020年人口将分别达到800万和1200万。
《规划》确定了三个发展阶段:从2007年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60%。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形阶段,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