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工作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需要艺术的教育。那就是在转化学生工作时请把握尺度,因人而育。
一、把握批评学生的度:要注意限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叫阿辽沙的学生,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他的生物老师因此常常刺激他。“你连这么简单的总是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学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他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觉得复杂了。一天,生物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种的栗树就要长幼芽了,过几天,我们全班去观察。如果当时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就毫无希望了。几天后,生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栽着小栗树的地方,可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树上的幼芽全被剥光了……大家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阿辽沙的眼中,一刹那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种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紧张、害怕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便是“过度”。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对方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厌烦度倍增,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教师应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批评,也应该换个角度进行。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使批评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把握转化后进生的度:要降低坡度
体育课上,有一项跳箱活动,望着又高又长的跳箱台,小明就胆怯了半分,试了好几次,都冲刺到了跳箱边缘,就是不敢跳,只见体育老师走过来掀掉上面两块箱面,这下跳箱矮多了,小明小心翼翼的试了一次,竟然一下子跳过去了,接着又跳了第二次、第三次,体育老师又往上加了一块箱面,小明也轻松的跳了过去,体育老师笑了笑,再加上了一块箱面,并鼓掌向小明示意,只见小明一个冲刺,就那么大胆的一闪而过。这里,感谢这位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转化后进生的一课,那就是适当降低坡度。“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勤矫正”使他们也能品尝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喜悦,感受到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可贵,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转化的目的。
三、把握思想交流工作中的度:要调衡热度
一个从来得不到“良”的学生,意外的得到了一个“良”,他高兴极了,接过老师递过来的试卷,情不自禁的做了一个鬼脸,美滋滋的扭了两下,老师生气了,沉下脸喊道:“瞎猫碰死耗,得了一个‘良’臭美什么?站一边去!”学生的一股高兴劲顿时无影无踪。以后的学习更是无精打采,破罐破摔。
这则故事反面告诉我们,做学生工作要时刻注意调衡热度,不能对后进生持有偏见甚至歧视,要尽可能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状况出发,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感染学生因进步而高兴的心理。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说:“得到‘良’真让人高兴,但我希望你能更加努力,下次得‘优’的时候,我们来庆祝好吗?”这样,既肯定了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两全齐美。
思想工作的热度再一个就是要注意持久性。对于大部分后进生来说,要想一两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有很大的转化是很难的,因而老师需要经常保持热情,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他们,要允许他们反复,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做些辅导及细致的工作,使他们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激情,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四、把握处理学生问题中的度:要不失风度
曾在报刊上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学生说,班主任要求他们天天写一份检查,一是检查自己一天中的违纪情况,二是检举其它同学的错误;在我们的耳边,也不时听到这样的呵斥“你真的是根老油条,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你真的是无药可救,听不听由你,到时候后果自负!”
诚然,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关心、爱护和温暖。而不是检举、呵斥、惩罚。处理这些学生问题,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能一味的简单粗暴,而应尽可能的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世的用一些体谅、宽容、勉励的风度之举,取代遣责式的挖苦、强调、命令等强制性措施。比如,当一个学生做了点错事,班主任应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当然我们对学生的这种“君子风度”也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实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总而言之:转化学生工作的这个“度”那个“度”归根到底是要适度, 适合要求、适合学生,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与对策,解决实际问题,求得转化工作的顺利与成功。
一、把握批评学生的度:要注意限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叫阿辽沙的学生,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他的生物老师因此常常刺激他。“你连这么简单的总是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学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他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觉得复杂了。一天,生物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种的栗树就要长幼芽了,过几天,我们全班去观察。如果当时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就毫无希望了。几天后,生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栽着小栗树的地方,可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树上的幼芽全被剥光了……大家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阿辽沙的眼中,一刹那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种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紧张、害怕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便是“过度”。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对方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厌烦度倍增,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教师应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批评,也应该换个角度进行。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使批评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把握转化后进生的度:要降低坡度
体育课上,有一项跳箱活动,望着又高又长的跳箱台,小明就胆怯了半分,试了好几次,都冲刺到了跳箱边缘,就是不敢跳,只见体育老师走过来掀掉上面两块箱面,这下跳箱矮多了,小明小心翼翼的试了一次,竟然一下子跳过去了,接着又跳了第二次、第三次,体育老师又往上加了一块箱面,小明也轻松的跳了过去,体育老师笑了笑,再加上了一块箱面,并鼓掌向小明示意,只见小明一个冲刺,就那么大胆的一闪而过。这里,感谢这位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转化后进生的一课,那就是适当降低坡度。“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勤矫正”使他们也能品尝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喜悦,感受到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可贵,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转化的目的。
三、把握思想交流工作中的度:要调衡热度
一个从来得不到“良”的学生,意外的得到了一个“良”,他高兴极了,接过老师递过来的试卷,情不自禁的做了一个鬼脸,美滋滋的扭了两下,老师生气了,沉下脸喊道:“瞎猫碰死耗,得了一个‘良’臭美什么?站一边去!”学生的一股高兴劲顿时无影无踪。以后的学习更是无精打采,破罐破摔。
这则故事反面告诉我们,做学生工作要时刻注意调衡热度,不能对后进生持有偏见甚至歧视,要尽可能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状况出发,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感染学生因进步而高兴的心理。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说:“得到‘良’真让人高兴,但我希望你能更加努力,下次得‘优’的时候,我们来庆祝好吗?”这样,既肯定了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两全齐美。
思想工作的热度再一个就是要注意持久性。对于大部分后进生来说,要想一两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有很大的转化是很难的,因而老师需要经常保持热情,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他们,要允许他们反复,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做些辅导及细致的工作,使他们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激情,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四、把握处理学生问题中的度:要不失风度
曾在报刊上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学生说,班主任要求他们天天写一份检查,一是检查自己一天中的违纪情况,二是检举其它同学的错误;在我们的耳边,也不时听到这样的呵斥“你真的是根老油条,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你真的是无药可救,听不听由你,到时候后果自负!”
诚然,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关心、爱护和温暖。而不是检举、呵斥、惩罚。处理这些学生问题,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能一味的简单粗暴,而应尽可能的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世的用一些体谅、宽容、勉励的风度之举,取代遣责式的挖苦、强调、命令等强制性措施。比如,当一个学生做了点错事,班主任应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当然我们对学生的这种“君子风度”也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实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总而言之:转化学生工作的这个“度”那个“度”归根到底是要适度, 适合要求、适合学生,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与对策,解决实际问题,求得转化工作的顺利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