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台市唐洋中学,江苏 东台 224233)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更“给力”。
关键词: 引领与自主 自主学习权利 人文思想渗透 合作交流能量 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有好几个年头,教材的全面更新驱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数学王国奥秘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注意课堂引领与自主是能够顺利地获取“给力”效果的。
一、引领与自主需求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课堂的更“给力”,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高中学生自主探究成功的源头来自何方,应当说首先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否真正得到任课老师的尊重。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双基教学,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都未曾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去看待,为了赶教学进度,我们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把我们对数学思想的解读无情地灌输给学生。为了教学不节外生枝,一些教师把学生当做机器,自不自觉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了任何意义学习的情感。从这些意义上讲,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权利根本没有得到尊重,那么就是已经极具自主学习欲望和能力的高中学生而言,也是不可能达到自主学习目的的。由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刘伟,托夫勒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月刊,2006,15页)我们有必要让高中学生学会更复杂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引领必须从学生高度自主的角度出发,寻求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良方。对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引领,尤其要注意引领的分层性,这样才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因为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已获得了应有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分层引领也要注意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要让自卑的学生更自卑,要让他们也能够抬起头来走路。
二、引领与自主需求释放学生合作交流能量
中外学者对学生自主学习都有过不少的研究,就其高中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自主也不可能就是学生的完全自主,因为学生的学习受课堂、课程、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只能是相对的独立和自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还应当是课堂上的独立思维与群体互动产生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引领应当建立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有效能量的释放上。所以,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所经常思考的是引导学生从合作的实践中增加自己主动探究的能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因为合作学习的本身就需要合作者的高度自主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群体之个体的主动积极,其合作仅仅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那么这就完全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群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都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脑所思进而形成所有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力。应当说不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还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尤其是一些学生虽有认识,但肤浅;虽能理解,但费力。因此,我们引领学生去合作,既要考虑合作的真谛,学生的“悟”,又要考虑到学生合作的“度”,学生能“悟”。譬如学生在集体合作解决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问题时,虽然一些学困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能求出直线方程x y 1=0,却出现了遗漏的现象,而这样的问题很快就在合作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得以解决,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深深感到对截距这一概念还有真正理解的必要。如果真正理解了,那么则完全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遗漏另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方程4x 3y=0。
三、引领与自主需求加强学生人文思想渗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學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数学不仅就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的因子,而且是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因子。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能够比较合理而又现实地开展一些渗透数学文化的活动,则无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高中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颇具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已经毫无任何信心,如果我们能够比较恰当利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高中生对数学家华罗庚还是有所耳闻的,但对其认识还是参差不齐的,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利用华罗庚的故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实现了有效的文化思想渗透。一是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华罗庚的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华罗庚与王元提出的多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学生便由此感到我们的民族也在数学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二是激发起家乡的自豪感,学生都知道:华罗庚是我们江苏金坛人,我们江苏也是人杰地灵的,作为江苏儿女千万不能在我们手上砸掉这块牌子,要努力像华罗庚那样刻苦攻克数学难关。三是激发学生奋力拼搏感,华罗庚可以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华先生一样勤奋努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应当说是不成问题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感,学生还真有着使不完的劲头,不再被动学习,也不再死气沉沉地学习,而是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探究,课堂上经常会闪现求异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伟.托夫洛是怎样学习的[J].学习月刊,2006.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更“给力”。
关键词: 引领与自主 自主学习权利 人文思想渗透 合作交流能量 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有好几个年头,教材的全面更新驱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数学王国奥秘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注意课堂引领与自主是能够顺利地获取“给力”效果的。
一、引领与自主需求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课堂的更“给力”,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高中学生自主探究成功的源头来自何方,应当说首先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否真正得到任课老师的尊重。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双基教学,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都未曾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去看待,为了赶教学进度,我们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把我们对数学思想的解读无情地灌输给学生。为了教学不节外生枝,一些教师把学生当做机器,自不自觉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了任何意义学习的情感。从这些意义上讲,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权利根本没有得到尊重,那么就是已经极具自主学习欲望和能力的高中学生而言,也是不可能达到自主学习目的的。由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刘伟,托夫勒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月刊,2006,15页)我们有必要让高中学生学会更复杂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引领必须从学生高度自主的角度出发,寻求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良方。对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引领,尤其要注意引领的分层性,这样才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因为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已获得了应有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分层引领也要注意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要让自卑的学生更自卑,要让他们也能够抬起头来走路。
二、引领与自主需求释放学生合作交流能量
中外学者对学生自主学习都有过不少的研究,就其高中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自主也不可能就是学生的完全自主,因为学生的学习受课堂、课程、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只能是相对的独立和自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还应当是课堂上的独立思维与群体互动产生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引领应当建立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有效能量的释放上。所以,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所经常思考的是引导学生从合作的实践中增加自己主动探究的能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因为合作学习的本身就需要合作者的高度自主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群体之个体的主动积极,其合作仅仅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那么这就完全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群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都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脑所思进而形成所有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力。应当说不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还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尤其是一些学生虽有认识,但肤浅;虽能理解,但费力。因此,我们引领学生去合作,既要考虑合作的真谛,学生的“悟”,又要考虑到学生合作的“度”,学生能“悟”。譬如学生在集体合作解决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问题时,虽然一些学困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能求出直线方程x y 1=0,却出现了遗漏的现象,而这样的问题很快就在合作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得以解决,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深深感到对截距这一概念还有真正理解的必要。如果真正理解了,那么则完全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遗漏另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方程4x 3y=0。
三、引领与自主需求加强学生人文思想渗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學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数学不仅就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的因子,而且是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因子。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能够比较合理而又现实地开展一些渗透数学文化的活动,则无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高中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颇具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已经毫无任何信心,如果我们能够比较恰当利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高中生对数学家华罗庚还是有所耳闻的,但对其认识还是参差不齐的,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利用华罗庚的故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实现了有效的文化思想渗透。一是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华罗庚的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华罗庚与王元提出的多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学生便由此感到我们的民族也在数学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二是激发起家乡的自豪感,学生都知道:华罗庚是我们江苏金坛人,我们江苏也是人杰地灵的,作为江苏儿女千万不能在我们手上砸掉这块牌子,要努力像华罗庚那样刻苦攻克数学难关。三是激发学生奋力拼搏感,华罗庚可以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华先生一样勤奋努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应当说是不成问题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感,学生还真有着使不完的劲头,不再被动学习,也不再死气沉沉地学习,而是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探究,课堂上经常会闪现求异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伟.托夫洛是怎样学习的[J].学习月刊,2006.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