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应以学校发展为方向,以学生党员成才为主要目标,通过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党员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实现党日活动的育人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党日活动的作用是高校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以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学风建设的新路径,主张调动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合共建,推进主题党日活动的品牌化设计。
关键词:主题党日活动;学风建设;探索
党日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效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要始终围绕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引导党员在实践中找寻入党“初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推动高校文化、思想、学风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风建设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治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娱乐生活丰富、新媒体价值观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明显降低,学风普遍成为了当代大学的软肋,然而“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2]虽然各高校均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也应客观的看到,目前高等学校在学风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学生群体效应导致学习氛围不浓
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当代大学生具有如下普遍特点:物质条件富足、缺乏生活压力,舒适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习以为常,因此,当跨过了高考的门槛后,当不再需要面对中小学时期硬性考核的成绩压力,部分学生会出现懈怠懒散的心理。又由于受专业调剂影响或专业选择受父母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群体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学习志向。当一个群体里大部分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观能动性不强时,就会把消极的风气扩散到大环境里。于是就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在学习上缺乏自律,日常作业剽窃严重,大作业、论文等主要靠复制粘贴,期末考试作弊情况日益严重。
2、学风建设活动陈旧导致参与热情欠缺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差异其实并不是特别大。一些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如课前打卡考勤,收集手机等做法,虽然表面上营造了学习氛围,但缺乏科学性的強制性手段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低迷的学习状态。除了学籍管理、违纪处分条例等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以外,许多高校也开展了与教学计划相应的一些活动来促进学风建设,如早起晨读、集体晚自习、学术讲座、学科沙龙及竞赛类活动等。然而,这类活动一般形式都比较陈旧,内容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日益进步的精神需求,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现状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尤其是学生党支部的党日活动,其核心是学生党员,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以强化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与爱国热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的重要项目。主题党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每一个高校学生党员的品格塑造和思想健康,采取有效科学的方法优化和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是我党永葆生机、不断成长的重要渠道。[3]目前,各大高校在党日活动方面虽然设置了各种规定,但从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组织不强
一些学生支部书记或支委对主题党日活动不够重视,活动组织仓促,准备工作不充分,活动开展前没有全面性的沟通协调,只注重有没有开展,而不在意如何开展,造成主题党日互动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且除支委外的其他学生党员对于活动通常是被动接受,缺乏工作分配。
2、管理不够
大多高校对于基层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都制定了详细流程要求,但在落实过程中,多数党支部仅局限于上级的规定动作,活动流于形式。支部对于上级的文件及政策内容,只是进行简单地传达,对于执行和落实情况缺乏跟踪,导致整体教育效果不达标。
3、创新不足
许多高校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仍然沿用着陈旧的方式,以传统的“三会一课”形式开展,以传达文件、学习政策为主,往往是一人讲多人听的形式,这种固化的活动内容导致学生对于活动的热情不高。
三、以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探索高校学风建设新路径
1、塑造优良党风,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暑期“三下乡”活动,外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党史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学业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国情党情教育,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党员发展中,学习成绩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故可成立小组开展学业帮扶活动,积极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保证了党员群体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纵向划分的学生支部有各年级的学生党员,可充分立足专业,利用学科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树立身份意识,发挥群体效应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最小单位,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与舍友的互动交流,一个宿舍的风气很容易影响到每一个人,因此良好舍风的形成对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学生党员属于高校学生中较为积极向上的群体,明确这一群体在促进学风建设上的意义,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其树立身份意识,发挥群体效应有助于构建真正的学风。可以结合宿舍文化周的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党员宿舍卫生评比,制定党员进宿舍制度。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宿舍卫生情况,进一步夯实学生党员的职责使命,带动宿舍的学习风气。
3、教学相长, 师、生党支部联合共建
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分开设置、分头建设,不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制定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合活动制度,牢固系好师生党支部之间的纽带关系,教师党员定期对学生党员小组进行专业指导,担当科技创新竞赛的指导教师,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同时,激发教师党员的专业创作力,提高教师党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也为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2/29/c_1113818177.htm.
[2]林茉梓.孙明娟.积极初级群体——高校学风建设的趋向[J].大学教育,2020(03):190-192.
[3]王俊.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41):203-205
关键词:主题党日活动;学风建设;探索
党日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效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要始终围绕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引导党员在实践中找寻入党“初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推动高校文化、思想、学风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风建设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治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娱乐生活丰富、新媒体价值观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明显降低,学风普遍成为了当代大学的软肋,然而“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2]虽然各高校均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也应客观的看到,目前高等学校在学风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学生群体效应导致学习氛围不浓
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当代大学生具有如下普遍特点:物质条件富足、缺乏生活压力,舒适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习以为常,因此,当跨过了高考的门槛后,当不再需要面对中小学时期硬性考核的成绩压力,部分学生会出现懈怠懒散的心理。又由于受专业调剂影响或专业选择受父母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群体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学习志向。当一个群体里大部分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观能动性不强时,就会把消极的风气扩散到大环境里。于是就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在学习上缺乏自律,日常作业剽窃严重,大作业、论文等主要靠复制粘贴,期末考试作弊情况日益严重。
2、学风建设活动陈旧导致参与热情欠缺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差异其实并不是特别大。一些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如课前打卡考勤,收集手机等做法,虽然表面上营造了学习氛围,但缺乏科学性的強制性手段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低迷的学习状态。除了学籍管理、违纪处分条例等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以外,许多高校也开展了与教学计划相应的一些活动来促进学风建设,如早起晨读、集体晚自习、学术讲座、学科沙龙及竞赛类活动等。然而,这类活动一般形式都比较陈旧,内容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日益进步的精神需求,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现状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尤其是学生党支部的党日活动,其核心是学生党员,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以强化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与爱国热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的重要项目。主题党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每一个高校学生党员的品格塑造和思想健康,采取有效科学的方法优化和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是我党永葆生机、不断成长的重要渠道。[3]目前,各大高校在党日活动方面虽然设置了各种规定,但从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组织不强
一些学生支部书记或支委对主题党日活动不够重视,活动组织仓促,准备工作不充分,活动开展前没有全面性的沟通协调,只注重有没有开展,而不在意如何开展,造成主题党日互动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且除支委外的其他学生党员对于活动通常是被动接受,缺乏工作分配。
2、管理不够
大多高校对于基层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都制定了详细流程要求,但在落实过程中,多数党支部仅局限于上级的规定动作,活动流于形式。支部对于上级的文件及政策内容,只是进行简单地传达,对于执行和落实情况缺乏跟踪,导致整体教育效果不达标。
3、创新不足
许多高校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仍然沿用着陈旧的方式,以传统的“三会一课”形式开展,以传达文件、学习政策为主,往往是一人讲多人听的形式,这种固化的活动内容导致学生对于活动的热情不高。
三、以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探索高校学风建设新路径
1、塑造优良党风,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暑期“三下乡”活动,外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党史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学业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国情党情教育,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党员发展中,学习成绩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故可成立小组开展学业帮扶活动,积极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保证了党员群体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纵向划分的学生支部有各年级的学生党员,可充分立足专业,利用学科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树立身份意识,发挥群体效应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最小单位,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与舍友的互动交流,一个宿舍的风气很容易影响到每一个人,因此良好舍风的形成对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学生党员属于高校学生中较为积极向上的群体,明确这一群体在促进学风建设上的意义,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其树立身份意识,发挥群体效应有助于构建真正的学风。可以结合宿舍文化周的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党员宿舍卫生评比,制定党员进宿舍制度。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宿舍卫生情况,进一步夯实学生党员的职责使命,带动宿舍的学习风气。
3、教学相长, 师、生党支部联合共建
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分开设置、分头建设,不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制定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合活动制度,牢固系好师生党支部之间的纽带关系,教师党员定期对学生党员小组进行专业指导,担当科技创新竞赛的指导教师,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同时,激发教师党员的专业创作力,提高教师党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也为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2/29/c_1113818177.htm.
[2]林茉梓.孙明娟.积极初级群体——高校学风建设的趋向[J].大学教育,2020(03):190-192.
[3]王俊.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41):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