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对孔子孝道思想的发展和变异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孔子和曾子思想中有关“孝”的内容,梳理了二者的继承关系。本文认为,曾子在继承和发展孔子孝道思想的同时,也超越了孔子对“孝”的原有认识,极大地泛化了“孝”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的以“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孝 曾子 孔子
  一、孔子的孝道思想
  一般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或者说,可以把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概括为“仁”学思想。而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根本则是“孝”。孔子有关“孝”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子女对父母要恭敬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从来没有强调过子女必须在物质生活上供养和照料父母,这不是他不重视这个问题,而是他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基本的人伦道德,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根本无需多言。相对于物质上的供养,孔子更看重的是子女对父母态度上的恭敬和感情上的亲近。他认为这种恭敬的态度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子女对父母要以礼事之 关于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言行具体该如何把握,孔子提出用“礼”来规范和引导。《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儒家倡导的“礼”对人的一言一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关的规范,其中自然也包括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这里尤其要说明的是,孔子提出的事亲之礼还包括丧葬的礼制,这对后世的孝道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子女对父母要顺从 孔子所说的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儒家主要强调的是对父亲的顺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态度上对父母要恭敬和服从,不能违抗父母的教导和命令;另一方面,子女要在事业上和思想上模仿、继承父母。《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孔子提倡的孝道基本属于正常的人伦道德范畴,“孝”的内涵也没有涉及哲学意义和政治领域。
  二、曾子对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曾子有关孝道的论述很多,其根源基本来自于孔子的孝道思想。比如,曾子非常重视子女对父母的恭敬,《大戴礼记·曾子立孝》:“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从人伦道德这个角度看,曾子在完全继承孔子孝道思想的同时,也有所阐发。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一)自尊自爱是孝 《孝经》中借孔子之口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其实是曾子的思想(按:关于《孝经》的真正作者尚有争议,本文暂且将《孝经》全书看作曾子思想的体现)。《礼记·祭义》:“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曾子认为,子女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所赐,而且为父母所牵挂;更重要的是在品德上和言行举止上应该自尊自爱,按照礼的规范来做,这关乎父母和整个家族的声誉。
  (二)委婉进谏是孝 孔子虽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但并非认为父母不会犯错误,他在《论语·里仁》中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也就是说子女可以委婉地向父母提出建议。对这一点,曾子是很赞同的。《孝经·谏诤章》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思想的阐发。至于子女如何判断父母的言行是否正确,曾子提出以“道”作为标准。《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曾子曰:‘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
  (三)慎终追远是孝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对丧葬之礼的重视是继承自孔子的观点,而且他还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中曾子说:“故孝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者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可见,曾子把丧葬之礼看成是评判孝子的重要标准,将其置于孝道中非常重要的地位了。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曾子和孔子关于孝道思想的明显传承关系。然而,曾子对“孝”的认识和解读却远不止如此,大大超越了孔子在伦理道德范畴下对“孝”的定义。
  三、曾子以“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曾子虽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泛化了孔子的“孝”的概念,将孝道从伦理道德范畴拓展到了哲学范畴和政治范畴。“孝”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只是一个道德上的基础性概念,而在曾子的思想中则变成了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曾子把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变异成为以“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了。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概括曾子以“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一)“孝”等同于天道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关注人生、关注现世是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因此孔子几乎不讨论宇宙哲学的根本命题。当然,孔子并不是无神论者。与道家“道”的概念相对,儒家将宇宙的本原和世界的终极规律称为天或者天道。
  而在曾子的思想中,“孝”上升到了近似天道的崇高地位。《孝经·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曾子把“孝”看作了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这已大大超越了人类道德的范畴。而且,曾子还赋予孝道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孝经·感应章》:“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就使得“孝”更接近“天道”甚至是“神”的概念了。也就是说,人在世间的道德表现会受到上天的监督和奖惩。这与孔子思想中“孝”的概念真是相去甚远了。同时,这也成为汉代儒家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依据。
  (二)“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核心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居于核心地位,同时“仁”也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最高境界。而在曾子的思想体系中,他用“孝”来统领一切伦理道德,将“孝”看作人类品德的最高境界。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恭、忠、敬、信、勇等各种道德,都被囊括到了“孝”的内涵之中。而在孔子思想当中,“孝”与以上的道德概念都是并列的关系,并且是围绕在“仁”这个核心周围的。   此外,曾子还将“孝”视为调节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根本准则。这实际上又取代了“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此处曾子将“孝”解读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具备永恒特质的真理,已经完全脱离了孔子思想中的“孝”的概念。
  (三)“孝”是治国的根本方略 在孔子思想中,“孝”作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被视为君子管理家族的基本准则。而到了曾子的思想中,以家国同构的宗法制政治模式为基础,将“孝”与“忠”等同起来,使孝道成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方略。
  《孝经·士章》:“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以孝事君则忠。”一语道破了曾子提倡孝道的政治目的。整部《孝经》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阐述“孝”与“忠”的关系,难怪有人说:与其叫《孝经》,不如叫《忠经》。《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师长;使子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也。”鉴于儒家对现世和天下的关注,我们可以推测,曾子对伦理道德的“孝”的提倡只是为“孝”的政治功能提供理论基础,这也就是后人总结的“以孝劝忠”。
  由于当时社会等级化的时代特征,曾子的政治化的孝道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孝经》的“天子章”至“庶人章”,用六章的篇幅分别定义了六个阶层人的不同的“孝”的要求(详见原书,文烦不引)。而这六种“孝”的内涵差别很大,除了庶人的孝接近一般伦理道德的孝之外,其他几种或说忠顺,或言富贵,都带有政治色彩。实际这还是曾子在借助“孝”来宣扬全社会对上层统治者的忠顺,并希望以这种理论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曾子的“孝”思想体系对后世的影响
  曾子极力泛化的“孝”,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忠孝观念,由于符合等级社会的时代要求和为政者巩固统治的目的,从汉代开始便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青睐。于是,“孝”逐渐成为汉族文化中无上崇高的道德要求,甚至成为封建社会的法律条文。一方面,忠孝思想对于稳定封建社会的秩序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使孝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华文明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物极必反,由此发展出的愚孝、愚忠以及关于“孝”的神秘主义倾向,都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抛弃的。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黄怀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4] 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钟肇鹏.曾子学派的孝治思想[J].孔子研究,1987(2).
  [6] 贾继海.曾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其他文献
瞿师傅咨询:我在这家食品公司工作已经快5年了,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更没有为我交纳社会保险。前不久,我向公司提出,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公司按规定为我交纳社会
山西铝厂上半年生产 经营成效显著 1998年1~6月份,山西铝厂生产商品氧化铝47.75万吨,碱耗89kg/T-AO,氧化铝总回收率86.8%,综合能耗1573kg标煤/T-AO,在全国六家氧化铝厂中分别
一年四季都活跃着风的身影。人们把春天的风叫和风,把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但我发现她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All the year round
期刊
7月22日,北京雄志律师事务所应当事人询,对位于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内某科技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给予法律说明。7月20日,该公司员工和公司负责人到雄志律师事务所寻求律师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接受各种批评,成功的批评教育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振作奋进、受益一生。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丢面子,自尊心受损,有时甚至会造成学
小草——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上帝没有给它魁梧的英姿和繁茂的枝叶,也没有给它娇艳的容颜和迷人的芳香,但却给了它最宝贵的礼物——执著的品格。前几天,我在我家楼
12月28日,凯盛重工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挂牌成立,淮南市人事局、科技局、经信委等部门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凯盛重工党委书记陈志强主持仪式,凯盛重工总经理程东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广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我的体会是: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
今天,万里晴空,我们一家人搭着小车准备去海边游玩,路上我不停透过窗口眺望,真想快点到海边。我来到海边,看见湛蓝的海水,海水卷起了浪花,水点飘在空中,仿佛给云朵穿上了蓝色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通过美术欣赏,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