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学生质疑,疑中求新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敢于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引导他们课前预习后质疑,课中学习时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质疑。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求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于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例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刚写完课题,有个学生问道:老师,只有人才有住宅,蟋蟀怎么会有住宅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深入课文学习。学生通过一番细读发现课文中提到的住宅,其实只是蟋蟀的洞穴,不过,这洞穴也要通过蟋蟀辛勤劳动才能得到,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样学生通过质疑,紧扣课文内容合理学习,思考,言之有据,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受到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二、放飞梦想,想中求新
心理学家指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凡卡寄信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所想象的写下来。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表达欲望强烈。有的认为凡卡的命运更悲惨,被老板活活折磨死了;有的认为凡卡回家无望,只好乖乖地干活。又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然后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后布置他们写一篇读后感。再如指导课外阅读《丰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将军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正是课文中的思想空白之处,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想一想:当时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在展开想象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最活跃的,经常性地做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鼓励标新立异,破中求新
要让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他们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向思维。所谓变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的发展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文中的“神机妙算”,集中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才干。如果只是从文中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就很难变通。我提问:如果诸葛亮那次借箭没有成功,可能是什么原因?然后学生从诸葛亮通天文、善用人、懂心理、晓兵法、精计算等方向对借箭没有成功的假设一一进行否定,这样引导学生变向思考,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神机妙算”的含义。又如教学课外阅读《铁棒磨成针》一文后,总结时我提问:铁棒是不是真的能磨成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得出:“能,但得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时,我顺势再提出:那么我们该不该向老大娘学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各抒己见。有一个学生说:“那样太浪费时间了,直接去买一根不就行了,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浪费了多可惜啊!”又一个学生说道:“的确是浪费时间,我们做事,都得讲究效率才对。不过,她那样做是有可取之处的,她那有决心、肯下工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不但培养了创新能力,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鼓励求同辨异,异中求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凭借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例如教学《猫》一课时,当学生读到:“你见了,绝不会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时,大多数学生都读得很重,表示出作者对于猫的称赞。这时,我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读呢?”有一个学生思考后轻声地将这句话读了出来。我再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呢?”他说:“我觉得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小猫的称赞,还表达了作者对满月小猫的怜爱和无限回忆。”这样,把求同和求异辩证地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观点,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欲得到了激发,而且培养了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
五、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
对于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他们相交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好地点燃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问:“读了课题,你们能猜测出课文主要写什么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纷纷回答:课文一定介绍了桂林山水的样子,桂林山水在什么地方,桂林山水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学生的猜测不一定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但利用猜测推断课文内容,可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它需要的初步灵感,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了,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在单纯地训练学生创新的技巧,而是要全方位地改造學生学习的过程;更不是一种只重外在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从个体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诱导出能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阅读实践中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奠定基础。
一、鼓励学生质疑,疑中求新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敢于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引导他们课前预习后质疑,课中学习时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质疑。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求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于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例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刚写完课题,有个学生问道:老师,只有人才有住宅,蟋蟀怎么会有住宅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深入课文学习。学生通过一番细读发现课文中提到的住宅,其实只是蟋蟀的洞穴,不过,这洞穴也要通过蟋蟀辛勤劳动才能得到,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样学生通过质疑,紧扣课文内容合理学习,思考,言之有据,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受到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二、放飞梦想,想中求新
心理学家指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凡卡寄信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所想象的写下来。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表达欲望强烈。有的认为凡卡的命运更悲惨,被老板活活折磨死了;有的认为凡卡回家无望,只好乖乖地干活。又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然后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后布置他们写一篇读后感。再如指导课外阅读《丰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将军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正是课文中的思想空白之处,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想一想:当时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在展开想象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最活跃的,经常性地做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鼓励标新立异,破中求新
要让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他们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向思维。所谓变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的发展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文中的“神机妙算”,集中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才干。如果只是从文中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就很难变通。我提问:如果诸葛亮那次借箭没有成功,可能是什么原因?然后学生从诸葛亮通天文、善用人、懂心理、晓兵法、精计算等方向对借箭没有成功的假设一一进行否定,这样引导学生变向思考,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神机妙算”的含义。又如教学课外阅读《铁棒磨成针》一文后,总结时我提问:铁棒是不是真的能磨成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得出:“能,但得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时,我顺势再提出:那么我们该不该向老大娘学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各抒己见。有一个学生说:“那样太浪费时间了,直接去买一根不就行了,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浪费了多可惜啊!”又一个学生说道:“的确是浪费时间,我们做事,都得讲究效率才对。不过,她那样做是有可取之处的,她那有决心、肯下工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不但培养了创新能力,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鼓励求同辨异,异中求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凭借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例如教学《猫》一课时,当学生读到:“你见了,绝不会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时,大多数学生都读得很重,表示出作者对于猫的称赞。这时,我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读呢?”有一个学生思考后轻声地将这句话读了出来。我再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呢?”他说:“我觉得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小猫的称赞,还表达了作者对满月小猫的怜爱和无限回忆。”这样,把求同和求异辩证地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观点,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欲得到了激发,而且培养了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
五、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
对于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他们相交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好地点燃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问:“读了课题,你们能猜测出课文主要写什么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纷纷回答:课文一定介绍了桂林山水的样子,桂林山水在什么地方,桂林山水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学生的猜测不一定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但利用猜测推断课文内容,可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它需要的初步灵感,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了,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在单纯地训练学生创新的技巧,而是要全方位地改造學生学习的过程;更不是一种只重外在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从个体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诱导出能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阅读实践中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奠定基础。